论搜索引擎服务商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中的法律责任.docx





《论搜索引擎服务商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中的法律责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搜索引擎服务商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中的法律责任.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搜索引戮器商在电信网络诈骗犯O治理中的法律责任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搜索引擎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但搜索引擎在带来诸 多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不法行为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具。几年前的“魏则西事件”让我们看到搜索引擎不幸 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其竞价排名的商业营利模式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开展推波助澜。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1对于公民的财产安全、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均具有严重危害。在社会公 民的防诈骗意识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然愈演愈烈,这与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骗术不无关系。 从一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案件的作案手法来看,搜索引擎在诈骗犯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防范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工作中,搜索引擎服务商应当落实平台的监管主体责任,建立策略管控、内容审核、监督 举报的平台治理体系,从源头上斩断诈骗违法犯罪信息的传播。、搜索引擎相关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统计分析笔者于2021年6月15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搜索引擎”和“诈骗”关键词,一共检索到151个刑事案件,经整 理分析后共有88个案例与本文研究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题相关。检索结果中的部分案件属于合同诈骗罪、信用卡 诈骗罪等,不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列,而且检索的案件中有一些是被告人曾经犯有诈骗罪,而本判决书中的
3、犯罪内容 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无关,故此类案件也舍去不用,此外,就同一犯罪事实的一审和二审案件,本文在进行样本研究时 将其作为一个案例处理,因此在151个案件中只有88个案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这88个案件中,存在诈骗网站 类型众多、犯罪主体“三低”、诈骗范围广、数额大的犯罪特点。(一)诈骗网站类型众多在上述88个样本案件中,诈骗网站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虚假交易类、金融类、冒充类、虚假医疗类、论文发表 类、游戏类、查询聊天记录类和机票购买、改签、退票类以及钓鱼网站类等数十种类型。其中又以虚假交易类、金融类 和虚假医疗类居于前三位,分别有24例、17例和9例,在全部样本案例中的各自占比为27.3%
4、、19.7%和10.2%。在虚假交易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行为人惯用的作案手法是,首先购买专门用于实施诈骗的电话卡、银行卡, 在搜索引擎中发布推广虚假的销售信息,虚构经营资质、经营范围,隐瞒其实际无履行能力的事实,在诱骗被害人支付 定金、部分或全部货款之后,拒不发货或低价购买二手产品发货,并断绝与被害人的联系。其中有一例跨境的电信网络 诈骗案,行为人通过网络平台出售未经开光的灵符等迷信物品和没有实际开展的法事服务,并通过竞价排名将公司在网 页中的搜索排名提前,以此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并促成交易以达到骗取钱款的目的,该案的受骗人群涉及全国多个省份以 及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共计10556名
5、公民。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多见于投资理财类诈骗网站和贷款类型的诈骗网站。行为人设立关于投资理财的虚假网站或 者冒用其他投资公司的网站链接,通过搜索引擎的广告推广,引诱被害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与之进行虚假的金融产品 交易。或者假冒小额贷款公司,在网上发布虚假的贷款公司客服电话,冒充贷款公司客服人员,以支付贷款手续费为由, 或者以帮助贷款人办理还清贷款业务为由骗取被害人的钱款。先前的“魏则西事件”曾一度将搜索引擎推广与莆田系医院推上风口浪尖,但虚假医疗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仍屡 禁不止。行为人一般先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发布治疗信息,然后冒充医院医生问诊、开药,虚构治疗效果,以食品、 保健品或者医疗器
6、械充当药品进行高价出售。虚假医疗这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骗财害命的重大危害,理应成为搜索 引擎运营商所重点审查和监管的对象。(二)犯罪主体“三低”特征明显通过对样本案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为主体呈现出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特征。在所 选取的样本案例中,除了其中五件没有关于被告人的详细信息之外,其余384名被告人年龄从17岁到65岁不等。从 年龄分布情况来看,犯罪行为人在20岁35岁的居多,共316人,约占犯罪主体的82.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 总体上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详见表1。表1犯罪主体年龄分布其次,研究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为人普遍具有较低学历,这反映出电信网络诈
7、骗犯罪的实施不需要很高的 技术门槛。在案件显示有学历信息的329名被告人中,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的共有156人,占犯罪主体总人数的一半 之多,详见图1。图1犯罪主体学历状况再次,犯罪行为人的职业主要包括公司职员、公司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农民等,而无业和无固定职业人群占 据了犯罪主体的将近三分之一,这说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人群。另外,犯罪主体 中公司职员和公司管理人员的数量共占全部犯罪主体的45.9%,这表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组织结构 的专业作案团伙,而且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并逐步形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产业利益链。例如,在论文发表类的 电信网络
8、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先是购买以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手机号码、QQ账号、银行账户和虚假的注册公司营业 手续,建立虚假的期刊网站,假冒正规杂志社的官网,然后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网站维护和推广,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推广 将虚假期刊网站搜索排名靠前,吸引被害人投稿。之后再由专人以杂志社编辑的名义向被害人发送稿件录用通知书,最 后以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为由骗取他人钱款。为了彻底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必须斩断犯罪利 益链条,不仅要打击中间环节的具体诈骗犯罪,还要重点防控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的“两卡”交易和广告推广等 上游犯罪行为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下游关联犯罪。详见图2。图2犯罪主体职业
9、状况(三)精准诈骗、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危害巨大精准诈骗不同于广撒网式的传统电信诈骗模式,而是针对特定有需求人群而展开的诈骗犯罪活动,行为人往往掌 握了被害人的部分个人信息,然后围绕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诈骗剧本,故此类诈骗的迷惑性和欺骗 性更强,被害人防范的难度更大,因此受骗的几率更高。精准诈骗的开展与个人信息泄露紧密相关,以钓鱼网站为例, 行为人建立并推广以“办理贷款、信用卡”为名的钓鱼网站,诱使有贷款需求的网络用户在网站中的留言框内输入姓名、 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行为人从而能够获取有贷款需求的人员的个人信息,然后针对这些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实施电信 网络诈骗犯罪,或者将这些非法获
10、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之后下游犯罪行为人便会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又如,针对刷单被骗的被害人,行为人假冒自己是支付宝客服人员,谎称可以追回刷单被骗钱款,然后以需要转账记录 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从样本案例的诈骗犯罪数额来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共66件,占样本总数的75%, 其中诈骗数额最多的竟高达100048539元。从样本案例的空间分布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地点广泛分布于全国 多个省份,但尤以广东省最多,一共发生16起,占比18.2%。在88个样本研究案例中,其中有三例是在境外实施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诈骗团伙在境外设立诈骗窝点,以东南亚地区居多,如缅甸
11、、越南。诈骗犯罪行为人选择在境外开 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是因为跨境案件存在侦查和取证等方面的困难。比如,行为人在境外往往采用浮动IP或者 频繁更换IP的方法,以躲避警方的追查,2而且受制于司法管辖的制约,电子取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否则将会引发 侵犯他国网络空间主权的危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为提高犯罪活动的隐蔽性,将诈骗据点、银行开户点、 取款地等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而且还会在诈骗得逞之后立即转移窝点,销毁作案证据,将诈骗所得钱款分散到多 个银行账户,并在经过洗钱后将诈骗所得转移至境外,从而大大增加了取证难度。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管理乱象与法律规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
12、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 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 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较2019年底增长13.3%;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70亿,较2020年3月 增长1962万,占网民整体的77.8%。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和搜索引擎产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搜索引 擎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搜索引擎服务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搜索关键词,总会习 惯性地点击排名靠前的网页,因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会
13、通过网络推广商将诈骗网站推送到搜索页面排名 靠前的位置,进而诱导不特定网络用户点击诈骗网站的链接,最后逐步落入其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一)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管理乱象竞价排名也称付费搜索,是目前互联网企业一种常见的商业运营模式,搜索引擎公司面向广告主进行关键词的竞 价销售,出价的高低会影响到搜索结果在网页中的排名。当网络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时,竞价推广的内容便会出现在搜 索页面的前端位置。4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明确了推送或展示互联网广告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具有广告发 布者的法律属性,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时受广告法约束。有观点认为,只要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广告推广服务没有违反 法律法规,就属于商业自由
14、的范畴。此外,搜索引擎服务商向广告客户收取的费用也是为网络用户提供免费搜索服务的 经济支撑。5但是采取竞价排名的这种付费搜索结果终究不同于自然搜索结果,后者中的搜索引擎只是对收录的世界范 围内的网站提供网络链接,并未对网站进行编排、整理或者筛选,全部过程仅仅是一种自动生成,所以搜索引擎服务商 对于自然搜索结果中的广告不具有审查义务,可是对于付费搜索结果,搜索引擎在算法设计上加入了广告利润的影响因 素,所以搜索结果在结构和排序上不可能是平等中立的,6因此搜索引擎服务商对于竞价推广的互联网广告依法负有内 容审查义务。从屡见不鲜的利用搜索引擎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看,搜索引擎的竞价推广服务客观上为
15、诈骗犯罪的实施提 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这种竞价排名模式存在平台管理乱象。自魏则西事件以后,虽然百度对于竞价排名做出了一系列清 理整顿,电脑端的医疗竞价广告几乎找不到了,但是在手机移动端的搜索结果中仍然能看到相关的医疗竞价广告。7 这是因为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的推广费用不同,移动端的推广费用明显低于电脑端的推广费用。搜索引擎的竞价推广业 务会根据所投放的平台、投放时间和地区、行业的不同,规定不同的推广价位,8而搜索引擎公司之所以从技术层面针 对不同地区的人群有差别性地投放广告,是因为不同地方对于互联网广告的监管力度不同,而这种精准投放恰好可以逃 避行政监管。9(二)搜索引擎服务商的注意义务及其刑事责
16、任分析搜索引擎竞价推广具有广告推送与搜索引擎服务的双重属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 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提供搜索引擎服 务的单位和个人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但是不能将搜索引擎服务提供者与一般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同看待,因为前者需 要同时承担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和对竞价排名广告的审查义务。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义务仅 为一种事后监管义务,不包括事前审查,但是搜索引擎服务商对于其所发布的付费搜索广告,还应当承担作为广告发布 者的事前审查义务。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发布者应承担发布前的证件查验、内容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搜索引擎 服务商 电信 网络 诈骗 犯罪 治理 中的 法律责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