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u) 暴霜雪(b&o)洎(ji)尚飨(xi台ng)8 .仇蹄(chou) 沾襟(zhan) 子嗣(si) 怙恶不俊(hu)C.万乘(cheng)赏筲(yun dang) 蜩蝮(tiao) 反间计(jian)D.桎梏(ku) 主端者(y&n)D.桎梏(ku) 主端者(y&n)日号(guT)绿素(jian)2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痼疾告罄颠覆以衲报裘C.逸豫凯旋锦囊革灭歹尽A.痼疾告罄颠覆以衲报裘C.逸豫凯旋锦囊革灭歹尽B.坟莹香写沉溺兔起鹘落D.贿赂弥繁俳优报薪救火3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5 .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汝殁以六月二日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6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南宋时期散文家。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
3、人合称“三苏”,并歹唐宋八大家中。B.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 情谊。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 文公。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陶庵 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一).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 割五
4、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 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 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 .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灭亡 肯定 B.倾覆 本来 C.倾覆 肯定 D.灭亡 本来8 .下面句中“而”字与例句“战胜而得者”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 .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5、”的原因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二).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10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事不目见耳闻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11 .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赵尝五战于 秦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 19题(共34分
6、)。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 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 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挨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 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 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 而天下诸
7、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 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 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 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土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拣秦推:拣弃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罪秦:有罪的秦国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竟然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3分)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以为必有
8、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A. B. C. D.1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兵未出,面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面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彼秦者将何为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未可专哒罪秦国也/不赂者幺赂者 丧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不甚惜1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 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
9、么区别 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拣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 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16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3 分)(2) (2 分)(3) (4 分)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攫世故。善画 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 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谐,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 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选修 模块 第五 单元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