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及表现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经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在大多数情况 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面对心理问题,教师比学生更束手无策。很多研究说明,教 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2000年,王有智对陕西局部地区15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 健康状况自评测验,结果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农村 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男性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王有智: 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载青年研究,2000 (9) o ) 2000年,国家中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 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51. 23%的 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 18新勺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 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 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载辽宁 教育,2000(9) o ) 2002年,研究者对浙江6所中学167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 为22. 56%:山区学校教师和市场经济兴旺地区学校教师心理问题尤其突出,青年教师较中老年教 师心理问题突出。(吴樟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载教育探索,2002(5)。) 2004年,向祖强、邢红采用SCL-
3、90病症自评量表对广州市各区的40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调查说明,广州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较低,与国内正常成年人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向 祖强、邢红: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 (9) o )种种迹象说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局部教师确实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对学生开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综观一些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是十分复杂 的。一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与心理病症。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病症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
4、的交 叉变动。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病症,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头疼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容易引起一 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病等。不良情绪的积累也很容易引 起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问题的病症不仅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 人际关系中,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耍表现在:与同事 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 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
5、领导发生冲突等。由于教师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 调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紧张的人际关系,多与教 师偏狭、多疑、嫉妒等不良个性因素有关,经常生活在紧张关系中,又会强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因 素。(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开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 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响、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教师常 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几种:偏执型人格,即强调自我,自命非凡,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报复心强; 反社会型人格,对人不真诚坦率,极端自私,无社会责任感,有明显的反社会标准和法纪的倾 向;分裂型人格,即思想保守,行为退
6、缩,为人感情冷漠,爱做白日梦:自恋型人格,常夸大 自我价值,盲目自负,将他人的权势、财富为我所用,却对对方不尽责任义务;依赖型人格, 主要是缺乏自信,过多依赖他人;强迫型人格,常伴有不平安感和不完善感而过分自我克制, 或紧张烦恼,或谨小慎微,出错总不忘责备自己。(4)职业行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受益,假设教师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受害最大 的自然是学生。教师心理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 学生;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教学形式死板;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 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
7、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而不再 关心学生。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因而自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和生 活中去。(5)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响,是教师长期 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病症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 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生理上, 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等;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 枯燥、重复、琐碎,感到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常产生厌倦、抑郁、压抑、焦虑、烦恼等负
8、 性情绪;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还直接影响 其教学品质,使其创造性降低,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开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造成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我们从个人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来予以分析。(一)个人主观因素1 .自我概念的开展水平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心理健康 水平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 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
9、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否认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各种不良 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则常常疑心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 境中否认自己、体验自卑,把本来微缺乏道的小事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 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可见,教师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心理健康 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个体的需要开展受阻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行为动机产生的根底,人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某种需要 的根底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良好开展的先决条件。正如马斯洛(A H Maslow)所说, 低级需要是一种缺失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人的社
10、会性、精神性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 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满足不充分则会出现动机缺乏、情绪失调、性格怪异等。就教 师这个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显得尤为突出。在教师成长与开展水平研究 中,发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依次关注自我生存、教学内容、学生开展、自我成长与职业开展一 一其需要的开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教师的工作动机也主要来自环境适宜、平安保障、归属与支 持、公平、尊重与地位、抱负与目标等。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这些根本需要往往得不到重视并 受到限制,或者纯精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和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无视,自我开 展的需要受到阻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抑郁、
11、职业倦怠等。3 .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教师顺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这个 职业决定了教师在校内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多,除工作关系外,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机较少,但 是教师在工作中所经受的压力和山此产生的情绪失调,如果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及时得到宣泄, 积攒下来就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另外,由于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较狭,因此其所 获得的情感支持就可能使教师得不到满足,当情绪和压力无法宣泄时,教师就会产生认知偏差, 从而影响人际关系,造成恶性循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 的教师,一旦有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机
12、,很少有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倾诉自己的不满, 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把家长当出气筒等,或者是表现 为交往退缩,对家庭事务缺乏热情,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热情等。4 .教师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的心理压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响,这种反响对教师的良好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 的威胁,易导致一系列心理一生理病症。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角度来看,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比 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其主要来源有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的工作条件、时间的紧迫感、经济压 力、缺乏教育支持等。此外,当压力和紧张产
13、生后,教师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压力,会影响教师 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的态度,这些态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状态。 一般来讲,对压力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教师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教师就不易 引发心理问题。(二)外部客观因素1 .社会因素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在教师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 力。同时,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教师可能缺少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他们一 方面想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又受到墨守成规的困扰,这就形成心理矛盾。尤其是,当今随 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心理健康 及其 维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