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 “磨”会写“断、楚、孤、 帆”等13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 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1 .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导入新课。1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 天门山图片)2 .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 岸。两山
2、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 片之后有什么感受?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 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3 .简介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土,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 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
3、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 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四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课件出示朗读要求)(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 .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课件出示前两行诗)感悟“和”(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和”是什么意思?(变红字体“和”)(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师:这朦朦胧胧,平平静静的湖面像什么?生:像镜子。(相机出示清晰的镜子和未磨的镜面)师:像一面什么样的镜子?生:未磨的镜子。相
4、机板书:湖面镜未磨一把湖面比作铜镜师小结:你瞧诗人的比喻多么精准、生动呀!(板书:比喻)(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师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相机课件 出示“诗眼”)2 .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 “和”。(1)师: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5、(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 生动、巧妙。)(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 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相机出示白银盘 和一个青螺)师小结:是呀,不能换,诗人不仅把君山比作一个青螺,还把洞庭湖比作是白银盘呢,短短的 七个字却藏着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真让人佩服呀!相机板书:银盘一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一青螺一把
6、君山比作青螺3 .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比照,欣赏比喻的巧妙过渡:洞庭湖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刘禹锡赞叹它,为它写诗,另一位诗人,雍陶也也曾在为 它题诗,诗名就叫题君山。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诗中这样写到(1)课件出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3)师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生动比喻所描绘的美。师引读: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师引读: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4 .朗读古诗和补充材料,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5 .背诵古诗。五、总结
7、师: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 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六、多样作业,表现美。1 .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 .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 .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看到联想比喻湖面镜未磨一把湖面比作铜镜银盘一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一青螺一把君山比作青螺教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展开想象,体会意境。在本课的教学中借助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用丰富 的想象使诗句描绘的美景如在眼
8、前。为下面的品读古诗、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打下了基础。缺乏之 处是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而忽略了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进而对学生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 教育。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 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到达了 “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4.写作背景: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 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局部时间都是在漫 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
9、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 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 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二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导生字的读音。3 .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应读。4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 .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 上)2 .指名反应: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10、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 船。)3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 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 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四、 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 .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2 .指名反应: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3 .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五、再读悟情。1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
11、色彩鲜明的景物?(青山碧水 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 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 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X板书:断开流回 出来)4 .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 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指导书写“断、楚”。2
12、 .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 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3 .背诵并默写古诗。4 .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天门中断一楚江开气势磅礴碧水东流一至此回雄伟秀丽两岸青山一相对出山水相映孤帆一片一日边来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后反思课堂上,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 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 练。特别值得一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17 古诗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