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州等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
《2023届湖州等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湖州等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湖州等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跋武,不是靠对外 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 道理。”遵循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即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有着“天下观文化基因的中国绝不会成为另一 个对内文明、对外霸道的“西方”,而是在康续文化传统、融合“共善”价值又超越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主 张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2、。作为文明理念的创新思想资源之一,中华文明素有“天下一 家”“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这既是中华文化内蕴的价值观,更是今日人类文明跃升所需要的价值资源; 同时,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下世界秩序的激烈变动中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特别是其中 所蕴含的精神生活的共同旨趣将有效统合差异化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跃升指明方向。可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生发于中华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充分践行于文明互鉴, 既彰显民族特色又能深刻观超然客公众号照人类命运的一种现代性文明理念。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观 念是“和而不同以及实践上的整体会通,善于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历史和世界问题,在破除
3、占今中外文化 壁垒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实践的包容性特征。洞察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特点,可以明显感觉其与 新一轮全球化气质的高度吻合,并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激发其文化创新,也生成了中华民族从坚定文化 自信迈向文明自信的时代机缘。(摘编自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一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材料二:“和”作为儒家文明的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春秋时期,各诸 侯国之诸侯和卿大夫都为自己之“私利”,相互叛逆;诸侯国之间亦争权夺利,以至战争征伐,这构成了 当时的个“国际社会由于当时诸多政治单位一诸侯国的互动和变迁,其结构相当于国际关系理论 中的“国际体系,按照
4、此理论架构来审视孔子时代,思想家们对此“国际体系”结构的“礼坏乐崩”的剧烈 变动,应做出如何维系稳定秩序的回应,就成为当时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所要思考、解答的首要问 题。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所谓和“,就是既冲突又融合,无冲突无所谓融合,无融合亦无所谓冲突。 以“和”为价值标准,就是在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的关系时,要遵循“君子和而不同”的原理、原 则,即有“不同”而融合,不因“不同”而结党营私,为害国、家、人与别国、别家、别人。小人反之,“同 而不和”,为一国、一家、一人之私利,拉拢别国、别家、别人,结党营私,不顾国家之大局公利,贼害 别国、别家、别人的利益。这表现了两种不同道德标准
5、和思维方法。除儒家外,管子、老子、墨子都主张“和”“和合”或“合和和是当时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这种共 识,来自对现实社会的忧患和对未来可能世界的理想。怎样才能“和?和的依据与基础,即“和”之所当 然的所以然,便是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自爱而爱泽人人,墨家的“兼相爱”等的人类之爱的人道精 神。这种“泛爱众”的仁爱精神的原理、原则,犹如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没 有仁爱之心,己与人永远是对峙的,己立己达就不希望人立人达,因人立人达可能损害己立己达。亨廷 顿在文明的冲突提出“西方文明为顾及自身利益,对内应加强团结,放慢裁军速度”“对外应拉拢东 欧和拉丁美洲,跟日本和俄罗斯
6、合作,限制儒家与伊斯兰国家的军事扩张,并挑拨儒家社会与伊斯兰社 会的歧异,使他们无法联手对付西方“,都是以己立而人勿立、己达而人勿达的中心概念,把立人达人转 换为损人贼人,而使立己达己与立人达人对立起来,非此即彼。为维护西方文明、既得利益,美国不惜 损害他国、他家、他人的利益。倘若说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便是亨氏所说西方文明的话, 那么,亦有违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文化多元冲突、多元融合的错综史杂的后冷战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是导致世界变局和多元冲突的原 因之一。因此,不能建构一种以融合各种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便不可能共同面对自 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明的五大
7、冲突的挑战,尤其是不能给人类提供各种不同文明间的宽容开放、 和平共处的“和境”。这就迫切需要建构一个新的、能融合各种价值观的、能化解五大冲突挑战的文化价 值系统。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把“和合学作为21 I比纪的文化战略来建构的原因之所在。(摘编自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大同”理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来源之一,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应如何维系天下秩序成为诸子百家所要思考、解答的首要问题。C.文明的冲突中观点既与中国“和”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有违西方平等、博爱思想。D.后冷战时期急需构建一个新的
8、文化价值系统,“和合学”从文化战略高度予以了回应。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价值资源。B “同而不和”,为一己一家一国私利而不顾天下之公利,将导致己与人之间对立。C.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特点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化运动中营造和平共处的环境。D.西方文明主张“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与儒家的“泛爱众对立。2 .根据材料一,中国即使成为世界强国也不会对外霸道的最主要原因是(3分)A.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不靠对外扩张。B.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能够不断生发内在的创新动力。C.马克思“真正
9、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文明跃升指明方向。D.中华文明内蕴着“天卜一家” “和而不同”的传统观念。3 .联系两则材料,谈谈“和”的思想而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4分).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二)现代文阅读U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8分)背篓情李复威出发的傍晚,我们一行人早早来到遵义火车站。站外的小广场上已排起一条条通往各地的候车“长龙 我注意到,队伍四周游移着一些肩负背篓的人。身边的旅客告诉我,那是为挣脚力钱而帮忙送站的。也许是发现我们携带的小箱小包较多,一位背篓老人拄着一根光溜的木棍径直向我们走来。他不停地嚷 着:“同志,用不用送站?”此刻,我
10、正为携带的小件行李太多而发愁,急忙向老人招手示意:“老大爷,您管送站,您身子骨行吗?”“没得问题! ”老人见我主动招呼他,显得分外积极。他用劲拍拍胸脯,又补充一句,“没得问题! ”“送这一趟多少钱?”“便宜得很,5元钱。”是一趟5元,还是一件5元?”“你这位同志真会开玩笑,哪里会一件5元这么贵哟,是一趟。”老人点了点我们身边横七竖八的小件行 李“同志,你这件数是多一些,该算一趟半钱。这样喽,我优惠一下,就算7元钱。“我点点头。暮色笼罩下的广场灯火已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进站似乎还要等候一阵子。老人在我身旁放下背篓, 把它倒扣在地上,坐在了上面。我乘机打量了一下老人,看上去60岁光景,宽宽的脸
11、膛堆满皱纹,泛着 黝黑的亮光。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军衣裤,头上缠着黑布带,腰间系着粗蓝布围裙,手 上戴着破口的手套。过了一会儿,老人主动和我搭讪:“同志,听你说的像是北京话,你这是去”“回北京。”“我的男娃儿也在你们北京。”“打工?”“不是的,是读书上的大学。”老人流露出兴奋的神情。我略感诧异,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兴趣,“老人 家,您儿子上的哪所大学?”“就是你们那里的,叫北京大学”我一听,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此刻,一种偏见在我头脑中迅速发酵我的确很难将眼前的这位背篓 老人与全国最高学府的精英学子联系起来。稍停片刻,我仍向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上了这所大学,你儿 子了不起,你这个做父亲的
12、也了不起。”他使劲摇头:“跟我扯不上边。我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这都是他中学老师的功劳。他们一准认定娃儿 是块好料,钾足了劲精心打造。校长支持,县里头也来人关照。娃儿倒也明事理,学习起来跟干农活抢 场似的”说着,老人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孩子和校长、老师们的合影。我一看孩子长得清耀秀气,连 连夸好。我问老人,相片上的孩子为什么还背个背篓?老人告诉我,那就是娃儿平时上学用的书包。娃儿 也是背着背篓去北京的他听娃儿说,这是全国顶呱呱的大学,全省只有七八个学生考取这所学校。 乡亲们开玩笑说,这算得上是个“头名状元”,是他“祖坟上冒了青烟村里还打算出些钱让他去送孩子 上学,“我不去,风光一阵子是安逸,那得花费
13、多少盘缠,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呀! ”我问老人,孩子都这么大了,上了这么好的大学,您为何还要出来“送站”打工?都这把年纪了,该享享福 了,“您老要善待自己“哪样自己?”“善待自己,就是自己对自己好一些。”这个话题一开,引起老人连珠炮似的感慨:“同志,你想想,要培养这么一个,人物二就算国家给娃儿补 助一些,能少得了花钱?听娃儿说,你们那个城市大,东西贵,花销也多。娃儿想去打点临时工。我想让 他专心读书,送站挣钱补贴他一些。我现在还有一把力气,别攒着白白浪费掉了。我没告诉他”我问老人一天能挣多少?“没得准头,有多有少。我自个儿花销很少,除了鼓捣自家那块地,有点空就泡 在这里。车站这边的人都认识我。他
14、们都管我叫,大背篓、 ”“您的老伴?”“患了气喘病,出不得门。”“您二老将来怎么办?还是得靠这个有出息的儿子。”一听这话,老人撇了一下嘴,笑着“驳斥”我:“你这位同志落后喽。现在对头的说法,将来娃儿是娃儿, 我是我,不能完全扯到i个背篓里。我只是想,让娃儿好好读书,长点真本事,去报答国家的大恩。我 哪能去扯娃儿的后腿,惦记去享他的福哟。我在家的后山上种了些我们贵州独有的水果刺梨,销路可以, 多了些收入。虽说当下的日子过得还紧巴巴,但一年比一年顺溜,有盼头”老人一脸心满意足的样子, 皱纹都在微微颤抖。老人说,最近孩子告诉他们,刚谈了一个对象,是同班同学,人长得标准,家境也 好。“但我可是不大安逸
15、。”“为什么?”我十分诧异。老人停顿了一会儿,往我身边凑了凑,细声慢语地说:”唉,上大学刚开个头头,就紧忙着谈对象, 同志,你寻思寻思,这要是不误读书,鬼才信!要我说,这么多人帮衬,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国家伸长 脖子盼着,要长点大本事才行想婆娘,就得忍着点”我被老人的直爽、风趣逗得咯咯地笑出声来。火车要启动了。我和老人在车厢的窗旁告别。他一直在絮絮叨叨:“同志,要是在北京遇到我娃儿,一定 劝劝他,别太早谈对象,好好学本事”火车渐渐加速了突然,见老人扔下背篓追赶上来,举着一只手大声地喊道,“不对头!同志,你给的 钱多了,这样不行”我把头使劲伸出窗外,扯着嗓门喊道:“老大爷,换换个背篓”(光明日报2
16、022年06月24日,有删改)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两次说“没得问题”,是强调自己身子骨很好,能胜任帮忙送站的工作。B “是一趟5元,还是一件5元”的送站问价,体现了我对“老人”的同情心。C.老人发现钱多后“扔下背篓追赶上来”,并举手大喊,表现老人的淳朴本性。D.老人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送站者的职业特点,也表明他常年劳作,生活简朴。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描写暮色下的广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等场景,是为了营造一个热闹的谈话氛围,从而引出“我”与 老人对话。B.富有生活气息、带有地方色彩的人物语言,以及在语言描写中大量
17、使用的省略号,刻画出一个鲜明生 动的老人形象。C.老人靠“一把力气”来从事的底层职业和“打了补丁”的穿着,多次使“我对他的言谈感到意外,形成有 趣的反差。D.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既有“我”的直接叙述,又有“我”和老人的直接对话,还有老人的转述,灵活多变, 生动活泼。6 .结合小说内容,简析题目“背篓情”中“情”的内涵。(6分).小说在老人与“我”的对话中层层推进,两人的对话是如何不断深入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亡国非无智土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 为智悖若
18、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 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 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愫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 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 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 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湖州 三市高三 语文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