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周纪》.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周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周纪》.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呜呼!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
2、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
3、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B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C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D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绵绵相属”的“属”,与三峡中的“属引凄异”的“属”意思不同。B“王章也”的“章”,与捕蛇者说中的“黑质而白
4、章”的“章”意思不同。C大夫,是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士、大夫三级。D三晋,指韩、赵、燕三国,是春秋末期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诸侯国,世称“三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法制度,只有上下级互相保护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B司马光举晋文公对王室有功却不能获得特权的例子,说明周王朝得以延续是因为其子孙能守定名位。C司马光认为,由于周王朝已经趋向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十分强大,天子不得不准许他们位列诸侯。D司马光十分推崇齐桓公、晋文公,认为天下如果有像他们一样的诸侯,一定会征讨破坏礼义的逆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5、汉语。(1)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2)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5司马光对于“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一事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司马光的核心观点,并举出阿房宫赋中与此观点类似的句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
6、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
7、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B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C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
8、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D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B“中流顾谓吴起”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含义不同。C从横,文中指合纵连横,是春秋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D“北却三晋”与“李牧连却之”(六国论)两句中的“却”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和吴起对何为魏国的国宝认识不同,前者认为稳固的山河是国宝
9、,吴起则认为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B吴起不服田文为相,与田文理论,田文承认多方面不如吴起;但在田文陈述魏国的现状后,吴起承认应该把国家托付给田文。C魏相公叔听从其仆人之言,设计陷害吴起。吴起中计,因被公主羞辱而辞了与公主的婚事。他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楚国。D吴起在楚国为相,严明法纪,裁减闲官,安抚奖励征战之士,大力增强军队战斗力,破除合纵连横的游说言论,使楚国强大起来。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2)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北汉主闻太祖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
10、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将万馀骑如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群臣皆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
11、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兖军其西,众颇严整。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介马自临阵督战。杨兖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兖默然不悦。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合战未几,右军溃。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12、。(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二,有删改)【注】指后周太祖郭威。指宋太祖赵匡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B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C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D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驾,车驾晚出,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类似用法还有“驾崩”“山陵崩”等
13、。B“将万馀骑如晋阳”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如”意思相同。C壬辰,可纪年月日,如纪年,则前一年是辛卯,后一年是癸巳。D“过潞州不攻”和项脊轩志中“一日,大母过余曰”的“过”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与北汉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北周大军被张元徽所败。主将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B世宗认为刘崇会趁后周太祖去世,年轻的新主登基未久的大好时机亲自率军进攻后周。C面对军容整饬的北汉大军,周世宗毫不畏惧,反而意志愈发坚决,骑马亲临阵前督战。D在世宗冒死奋战精神的感召下,赵匡胤亦身先士卒,快马冲向北汉前锋,大溃北汉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阳不胜而北,
14、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14面对北汉军队的入侵,群臣为何阻止周世宗亲征?请简述。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我后,
15、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已而燕人叛。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16、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B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C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D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17、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B“诸侯”,是古代郡县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C书,也称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D“周公”,亦称
18、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王请教孟轲说: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乘机吞并它。齐王认为,要想50天攻下燕国,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B齐国征讨燕国,燕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C齐王听了孟子的建议,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了燕国。D燕国人反叛齐国之后,齐王很后悔,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轲的话。”18把文中画横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