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法不可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法不可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法不可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法不可违一、单选题(2021 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并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严重影响赛 场秩序。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后报警,公安机关将其带走进行说教,并给予李某等人口头警告和罚款处罚。李某 等人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1. (2020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以下案例对应正确的是()A.B.C.D.序案例违法类别承担责任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 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民事违法民事责任杭州保姆莫焕晶因纵火造成雇主一家三口
2、死亡刑事违法刑罚处0X1 训韩某在高铁上吸烟,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被处以500元罚款行政违法行政处rm 训某知名艺人将他人的一幅摄影作品修改后,用在其官方微博中行政违法行政处miIU2. (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近日,男子田某在某地火车站乘车进站接受安检时,安检员发现其双肩包外侧装 有一瓶花露水。根据规定,安检员要求田某拿出花露水配合安检工作,但田某拒绝配合,还大声喧哗,造成不少旅 客围观,影响了公共场所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田某被拘留5日。田某的行为 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3. (2021 .北京平谷.八年级期
3、末)违反不同的法律,需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关于当事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应承 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序号案例违法类别承担责任某学生无视交通法规,骑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政处罚青年赵某进行抢劫并将对方打成重伤刑事违法刑罚处罚依据题文描述,李某等人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不遵守规则,最终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这向我们说明了李某等人的行 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是法治观念不强的表现,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刑事违法的内容,说法错误;所 以本题选择BoD【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闯红灯违法交通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故正确;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 害,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错误
4、;房租是民事行为,房东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 为,承担民事责任,故正确;捡钱不还是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错误。所以符合题意;故选D。11. C【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李某被罚款属于受到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说法正确;:张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说法错误;:钱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说法正确;王某在网络上散布疫情谣言,造成民众恐慌,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12. A【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教材可知:谎报险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以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谢 某殴打他人被判刑了,说明谢某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即刑事违法行为。故选:Ao【点睛】
5、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制裁或行政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应受到民事处罚;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的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13. B【详解】由材料可知,李某拉下了列车的紧急制动阀这一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 罚,同时,他也是没有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现,所以B正确。A“承担民事责任”错误;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错 误,犯罪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不需要大惊小怪”错误。故选:B。14. C【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是正确的,某学生无视交通法规,骑车闯红灯
6、,这是违反交通法的规定,属于一般违法行 为,即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处罚的责任。是正确的,赵某抢劫他人并将其打伤,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刑罚处罚。是错误的,某公民不按合同履行应尽职责,这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要承 担民事责任。是错误的,李某出于好奇拔打110谎报险情,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违法行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 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 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
7、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犯罪。15. (1)违法行为类别:民事违法行为;启示: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详解】第一问考查法不可违,从“法院判决王某限期归还手机”可知这是民事责任。所以王某是民事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 定,捡到遗失物要归还失主,所以启示我们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第二问考查预防犯罪,结合课
8、本P55-56,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自我防范,做到:第一,预防犯罪,需要 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第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第三,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 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6. (1)行政违法或一般违法(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条例规定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非法,法 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条例明确了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要分 清是非,严格尊法守法。(3)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 活和政治生活,保障公民权利,或我们要充分利用
9、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或让生活 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或借助互联网进行垃圾分类,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效率。【详解】(1)此间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题文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表明不按照该条 例分类投放生活理解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即行政违法或一般违法行为。(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认识的掌 握,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条例规定哪些行为合法,哪些 行为非法,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条例明确了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社会生 活中要分清是非,严格尊法守法等方面回答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
10、生对网络积极作用的认识,新闻素材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首都之窗网站上公布征求意见,表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某小区垃圾分类用 “人脸识别”表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等。17. (1)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缺乏规则意识,不能自觉遵守规则。(2)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提高判断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详解】(1)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所说的行为违背道德、违反法律,都是违反 规则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就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缺乏规则意识,不能自觉遵守规则。据此回答即可。(2)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遵守规则和预防违法犯罪方面来回答。运用所学知 识,从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 纪守法;提高判断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来回答。18. (1)行政违法或一般违法。(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条例规定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非法,法 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条例明确了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要分 清是非,严格尊法守法(3)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 活和政治生活
12、,保障公民权利,或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 生活,不可沉迷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详解】(1)本题考查违法行为,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材料中“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下 罚款和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说明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如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护法履行查询义务,或者招用、聘任相关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的,会
13、受到行政处罚,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据 此作答即可。(2)本题要求谈谈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从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 则;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严格尊法守法等方面来回答即 可。(3)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主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公众可通过全国人大网对未成年 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体现了网络的积极影响,可以围绕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使人们更 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来回答。: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开发布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倡议书,体现了网
14、络的消极影响,可以围绕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要学会“信息节食” 来回答。19. (1)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刑事处罚。(2)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恶搞其他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相关同学造成了伤害;恪守道德、遵 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详解】(1)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可以依据处罚结果,判断违法行为的种类。民事违法行为一 般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行政违法行为一般罚款、拘留、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违法行为 一定会出现刑罚的处罚,没有刑罚处罚的不是刑事违法行为。仔细阅读题文材料,可以看出,行政违法行为
15、; 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刑事处罚。(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 性,难度值一般。题文中,班内同学利用网络恶搞同学,发布了几张恶搞其他同学的照片,还配上了有嘲讽性的文 字。被恶搞的同学甚至表示要好好“教训I”一下小王,让他“长长记性:李然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这场风波平息下 来,对材料的认识,具体从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恶搞其他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相关同学造成了 伤害;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服同学。某公司不按合同履行应尽职责行政违法民事责任李某出于好奇
16、拨打110,谎报险情民事违法行政处罚A.B.C.D.(2021.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都应受到法律的 惩罚。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小明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B.小华在期末考试时作弊C.小刚骑自行车闯红灯D.小丽对好朋友撒谎5.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 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一般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表明其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A.B.C.D.6.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
17、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小朱在学校捡到一块手表,拒绝归还超市保安怀疑小明偷窃,强行搜包检查小强无故殴打他人,致人重伤小李携带违禁物品乘坐高铁,拒绝上交A.B.C.D.7. (2020.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 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共同点是()都属于违法行为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都要负法律责任都应受到刑罚处罚A.B.C.D.(2021 .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某公交车因道路施工改道,无法在原停靠站停车村民洪某要求停车被拒后抢夺方 向盘,危急时刻,乘客王某抱住洪某身体不放,给司机赢得危机处置的宝贵时间,避免了一场恶性车祸的发生。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1 北京 初二 期末 道德 法治 汇编 不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