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课社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取这四篇课文,主要是考虑他们所具有的 “民俗文化”的元素。作为第一课的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表达 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单元导读明确指 出:“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此,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 样一个总体性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成为了我确定的首要教学目标, 其次便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教学方法那么以教师的讲授、启 发为主,进而引导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
2、我 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理解这篇课文的的钥匙。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 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包括人物和环境两方面:1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 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 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切地为“我”买豆浆舀水; 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
3、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高尚无私 品质的突出表现。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现 得也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双喜马上能想出 “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 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抚慰“我 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 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表现了他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2 .作者说平桥
4、村“在我是乐土”。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 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 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 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 没有那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珍贵的享受;而且 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 “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 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童年
5、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 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学习这篇课文,要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 .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2 .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3 ,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教学难点: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渲染: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循环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设 计目的:引领学生感受江南社戏的内容,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铺垫。)
6、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导游,我 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请看:这是一座戏台,在江南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惟有这座戏台与众 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 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历久弥漫着书香的小说社 戏。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 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 的事情。活动2【讲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7、,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活动:概括大意。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童年或 别的什么标题?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 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1【设计意图: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 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一个基本前提。探究、对话、交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表达 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这里比拟关键的是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来点拨,既非灌输包办代替,
8、更不 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一种指导。】二、精读课文,分析情节1、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 么好呢?看。2、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 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有联系,这三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看 戏的人,还有看戏的机缘一由于我随母亲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戏。这些可以称为 “看戏”前的“序幕”。结尾写第二天六一公公送豆。3、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开展顺序可分为几局部?(4-30)看社戏戏前曲折(49)月夜行船(10-13)船头看戏(14-21)月下归航、偷豆
9、 (2230)4、作者写来真麻烦!要是我们写可能就简单多啦。“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赶上 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一句话,多简单!连下面 的情节也省了。这样写好不好?不好。比方说我们逗小孩的时候,拿着一块糖,总是东藏藏、西藏藏,要么举得高高的, 就是不一上来就给他。看戏却先让你看不上,就是为了有意思啊!这在写作上有个术语叫“蓄 势”。就是为了调人胃口,使文章有波澜,让人爱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看戏之前的一 波三折。5.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D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曲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戏 教学 设计 2021 2022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