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初中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 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实施历史课程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 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蓝图,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体教学运行方案。 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要素,对教学流程进行预先合理安排,形成最大教学合力的科学计划,使教 学环节有理论支撑,教学过程有科学依据
2、,教学运行更加科学、有序、有效,确保学习目标的 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预期学生学习达到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清晰的目标,是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的依据。学习 目标的确立要做到以下几点:1 .研究课标,做到目标“该学”明确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依据“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等,注重唯物史 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为什么教” “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2 .要研究教材,做到目标“可教”深入挖掘教材,认真研究正文内容,单元导语、课文前设、相关
3、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 读、问题思考、历史插图等,通过具体史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清各单元、各 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之间的关联。3 .研究学情,做到目标“能学”全面进行学情分析,熟悉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了解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态度、习惯等,注重历史课程关键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掌 握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析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做到关注学情,因材施教, 教好每一名学生。4 .研究规范,做到目标“利评”明确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
4、道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具 备的关键能力、具有的正确价值观。用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体现分级落实、梯 度递进,做到目标科学、适切、具体、易懂、可测、可评。(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成就一节好课的现场功夫,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评价任务,通过组织访谈、调查、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 情境中,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产生反馈学习信息,教师收集学习信息、处理评价信息以引 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应做至心L坚持素养导向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基于历史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 题,确定教学重点,把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
5、结成为整体,通过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大 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让学生在经历真实情境和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拓宽认识历史 的视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5 .注重学科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创设历史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了 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情境。开展史料研习,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 史料解析历史。组织历史论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叙述的内在含义,分析历史的多种联系,有 根据地评述史实。提出探究问题,形成递进性的历史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 展开学习,掌握知识
6、,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6 .融入教学评价基于“教-学-评” 一致性的理念,围绕学习目标,评价任务、组织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 信息、评价反馈等关键要素进行设计。将课堂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安排 实施“评价任务”的过程,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展开评价任务、组织学生学习、 催生评价信息、获取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由若干上述教 学链/评价链构成,使课堂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学” “学生向着目标学”及“大部分学生达 标一部分学生精彩”。(三)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在
7、“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的评价,旨在推进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其目的不在于甄别,而是旨在实现教学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要突出形 成性评价,对指向素养的评价设计和教学设计一体化,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1 .有依据的教学评价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逆向设计”的思维思考三个问题“学习目标” “用怎样 的学习任务来证明/促进/帮助目标的达成”“怎样落实评价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即:“学 习目标一评价任务一教学活动”。学习目标确立后,评价的设计要基于“为学习的评价”和“促 进学习的评价”,做到与学习目标“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确保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 标。2 .
8、为学习的教学评价用评价任务引领学习,让学生在新的复杂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相对照,以了解学生是否学会,并及时进行教学 决策。评价的设计要做到任务能理解,进行清晰的讲解、恰当的示范、合适的范例、合理的支 架、学生参与评分规则制订等;任务有挑战,设计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开展新的问题 探究与解决;任务有支撑,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工具、时间等。评价的目的不是对给 学生学习终结性的评分,而是为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后 续的学习。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学生能力和素养发展等方面,实施 多元
9、评价,关注学生经历评价后展现的进步程度。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 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试(闭卷、开卷、开闭卷相结合)等评价方法,综合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激励、 调控和改进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 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保证历史课程落地,达成课堂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环节。坚持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依据教学设计,科学实施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之间 的顺序、联系和时间分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组织以师生互动
10、和生生互动为特征、以探 究历史问题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由 教走向学。(一)做到“教一学一评” 一致让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学生一自己多维互动能够发生,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指导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归纳、运用,养成自我学习能力。要设计问题链,以问题链、大任务、 大项目等驱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信息,进行解惑答疑、指导提 升,做到既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熏陶。要灵活选用评价 方法,如历史习作、历史调查、纸笔测验、项目化、实践性作业等,依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 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适当鼓励、指导和帮
11、助,提高学习内驱力;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研讨,形成思维碰撞,推动信息共享、理解深化和认识提升。同时,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适 时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二)分享单元学习方案教师应在单元第一课时即提前让学生知晓该单元的学习计划。在新课标引领下,运用大概 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的单元整体教学,能引领学生 系统性建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要按照进阶性整体规划课时。首先要立足核心素养, 以单元主题为轴,确定单元目标;其次,在目标导引下,设计真实情境下的综合性单元评价任 务;再次,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分解单元评价任务为课时评价任务,在教学
12、过程中体 现进阶性。(三)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历史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遵循科学、适度、创新的原则,打破学科间的 界限,逐步形成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如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 习时,综合运用历史、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 值;探索跨学科作业设计,突出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多样性、拓展性、可操作性,指导学生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灵活创设教学场景要敢于超越,不要受教室固定场所的限制,根据课程实施需要,尤其是针对真实情境下的 问题解决为载体的评价任务或实践性作业等,需要走出教室,开展
13、实地考察、现场观摩、户外 探究等。要善于通过周末、节假日进行小课题研究及跨学科主题探究,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 实践性研究,形成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所得,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表达、 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五)加强有效作业设计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要依据学习目标,注重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根 据课堂上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效果检测获取的评价信息,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基础性作业, 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结合历史教学实际,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 业,如撰写历史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模型等;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 理确定作业数量,做到及时批改与反
14、馈,注重学生在完成历史作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收获, 对学生作业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适当布置探究类、实践类等表现性作业及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六)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是一致的,能力和素养是螺旋上升、呈进阶性的, 要注重初中阶段学习内容、思维能力、素养提升与高中的衔接,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三、教学评估与改进教学评估与改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把教学评估与改 进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积极开展教学评估,确保评估内容的整体性与完整
15、性,关注评价 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持续推进教学改进。(一)突出教研共同体评价历史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体,要着眼于促进教研组整体发展,探 索开展以教研组为主体的共同体评价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磨课说课、课堂观察、主题研 讨、现场操作等活动,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开展小课题研究,教学金 点子,专业书籍阅读等专题活动,集思广益,反思改进,实现教师团队共同提高。建立以课堂 教学为核心,以团队合作为形式,指向教研共同体发展的有效教研工作评价制度,实现以评促 研,以评促教。(二)强调基于证据的评价开展基于实证的教学评价,根据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科素养等多维度,针对 评估教学设计方案、评估教学实施过程、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师教学特色全面收集证据, 建立数据诊断评价系统,利用大数据为教学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评价,强化教学评价的科学 性、规范性,细化评价证据处理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全过程的反思路 径,实现学生素养不断提升。(三)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基于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围绕教学方案的完善、教学实施的设计、课堂评价的实效、学习效果的评估等内容,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剖析相关现象,基于改善优化教学进行针对性分 析,根据工作改进周期长短,提出长期、短期的改进计划或方案,为教学改进提供支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