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
《03第三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第三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精练补充阅读: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1300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 缘故吗?1300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 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100年前, 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 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的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 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
2、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 中吗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李白诞辰1300 周年同时也是马勒去世90周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 的两位文化名人。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 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跳出传统程式的异教,1000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 篇为人传诵,他狂放甄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 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 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 感
3、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不仅有诗的纪念。 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 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文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 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跨越 1300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歌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 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词为人心之反映,故“弱德之美”亦不仅仅是叶嘉莹的学术研究,更是她的人生操守与 境
4、界。诗歌般高贵的叶嘉莹,其实人生曲折颇多。“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这就是命运”,如今,忆及往事,叶嘉莹倒是 能以“平静”的语气表达:“人生经历了大的苦难,就会使小我投身于大的境界。”而从事诗 词研究、传播与教育,即是心之所系,也是命之所定。,不管身心正在遭受怎么样的折磨,在讲台上、在日常生活中,叶嘉莹仍以优雅、平和的姿态示人。正如顾随先生所言:“以悲现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 有生之事业。”“弱德”之“弱”,不是软弱,是逆境中的坚持。而支撑她的,便是诗词的力 量。诗词不死,与诗词相恋,人心亦不死。(节选自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17 .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
5、8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叶嘉莹所提倡的“弱德之美”的内涵。(二)作文1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诗词不仅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也往往凝聚着古人的生命智慧。“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 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小诗苔,通过经典咏流传舞台 的演绎,火爆全国。对于此诗所传达的生命智慧,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 套作。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A解析:B.三匝zg, c.守拙zhu。,d.间关ji6n *2. C解析:户庭无生承,指世俗的繁杂琐事3. B解析:A.古义:思念倾慕贤
6、人。今义:低声吟咏文辞、词句等或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 迟疑不决,低声自语。C.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D.古义:第二年。今 义:今年后的一年。4. A解析:“左擢”并非降职,“擢”指在原官上提拔5. A解析:“比喻”应为“借代”6. D解析:“抒情长诗”应为“叙事长诗”7.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二、专题阅读8. 古体诗 积极进取,追求不朽功业 攘弃世俗,崇尚田园生活9. 短歌行让我们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博大胸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 有嘉宾,鼓瑟吹笙”“山
7、不厌高,海不厌深”等,道出他爱才、礼贤的渴望;“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道出他统一天下的宏大心愿。归园出居(其一)真切流露陶渊明厌恶污浊官场、 陶醉山水田园的隐逸情怀:诗人追悔“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苦闷,庆幸享有“归 园田”“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10. (1)短歌行善用比兴和典故表述心志。“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 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等多处运用比兴,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 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等典故,表达了作者博大的政治胸怀, 永不满足
8、的求贤之心。(2)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陶渊明善用白描手法,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 烟、鸡鸣狗吠,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乡村恬静、质朴、美好的田园风光。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 境,表达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11. 苏轼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从外在形式的枯淡,谈及内在的丰厚与醇 美。朱光潜评价“如秋谭月影,彻底澄莹”,指出陶渊明诗歌和谐静穆的古典艺术之美。文 艺短评应先理解评价语,然后适当结合诗歌,做到精当地“叙”,鲜明地“议例如: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寥寥几笔,用几如白话、质朴无华的语言,勾勒 出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狗吠、鸡鸣之类清淡平素的田园风光。诗歌外在素淡至
9、 极,实则含蓄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隐着丰厚的意韵和人生哲理。诗人在自然 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羁绊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成了一种和解。正可谓“外 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12. 行程之远姑且,暂且13. 虚景实写,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扁舟夜发后,拂晓醒来,所见唯有杨柳岸边的晓 风残月。融情于景,把杨柳、风、月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汇聚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意境 和谐并且凄美。运用点染,“酒醒何处”点明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凄清环境,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4. 开篇用一 “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一腔雄壮豪放的磊落之气。紧接着四句描写出猎 的
10、壮观场面。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作者借用典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显东 坡之豪壮。卜.片词人借酒酣,胆气更壮,抒发杀敌为国的雄心、抗击侵略的壮志。15. (1)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以豪放 为主。但他也有婉约的一面。比如青玉案元夕中,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写月华之下,灯火辉煌,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情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 盈暗香去”细腻描述元宵观灯女子们的穿着、神态等。16. 渔家傲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一类作品,具有 明显的豪放派风格。尤其是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几句,气
11、势磅礴,格调维奇,境界恢弘。三、表达运用16 .丙“扶”字将轻风与细柳拟人化了,写出了细柳的纤弱形态;“失”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淡 淡的月光中梅花隐隐约约的朦胧之美。17 .即使因此18 .词形“弱”而蕴“德”。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境界。在逆境中,以优雅、平 和的姿态示人。19 .命题意图:阅读古诗词,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通 过对古诗词的品味,可以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以诗词为主,故本题材料也选择了清代袁枚的20字小诗苔。这首诗歌被被乡村教 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感动亿万中国人。本题应从思想内涵 角度出发
12、,着力探讨“诗词中的生命智慧”。审题要点: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强调突破环境的限制,凭着坚强的活力, 焕发青春的光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强调再微小的生命,也应有自己的生命本能 和生活理想。立意时应围绕关键词“渺小”“自强”“绽放”等关键词展开,探讨生命智慧, 例如: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强不息,即便渺小也应学会怒放。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好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 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 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增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 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
13、是包括李白听有僧溶弹琴等在内的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 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 自然的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选取的是更 民间化的角度,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诗歌剧场天地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 会,而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 演出围绕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剧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 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 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
14、自然、永恒的情感体脸,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人 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 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杨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辛弃疾的诗意人生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上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 但他自幼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 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不是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 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第三 单元 精练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统编 必修 上册 配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