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 华罗庚(1).docx
《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 华罗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粤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 华罗庚(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华罗庚书声调邈诵诗g.诗海拾贝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螺解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赏析】这是一首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诗歌以泛舟为例,让读者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 理。“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腌巨舰一毛轻”,其中的“朦腌”也写作“蒙冲”,这里指大船。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朦 罐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 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 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
2、流畅自如;也可 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 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语林撷英华罗块名台*1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2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亳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 投入大量劳动的人。3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 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4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5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6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7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
3、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 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8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9 .科学成就是由点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资料助读作者卡片顾迈男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 孤寂;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 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鸿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 o直到程、高二人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1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帆风顺挖空心思众说纷纭苦心孤诣B. 一帆风顺搜肠刮肚毁誉参半苦心孤诣C.左右逢源搜肠刮肚众说纷纭费尽心机D.左右逢源挖空心思毁誉参半费尽心机解析:选B。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左右逢源:原意是 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左右逢源” 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用以比喻为人圆滑,巧于应对。搜肠刮肚:形容用尽心思, 想尽一切办法。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 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苦心孤诣:费尽心
5、思钻研或经营。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B.不但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C.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炼精品。D.即使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也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解析:选A。B、D两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结合语境应该选用“无论还是”。C项“磨 炼精品”搭配不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B.后半生中执笔于
6、惨淡经营C.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D.于后半生中执笔惨淡经营解析:选C。根据前面的“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陈述句式结构判断,应选“于后半生惨淡 经营中执笔”。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载重/蒋拓/落枕倬念/船尊B.理头/埋怨撰写/酒供绰号馋起C.店策/期垫用研/箪床倡导岬优D.弊艳偿羊见宇愿/于可里制馋烙解析:选 C。A.分另4读 Ci, lud/lao dao/zhao; B.分别读 m4i/m:n, zhuan, chud/chao; C.分别 读 pWpii, zuan/zuan, chang/chang: D.分另I 读 xihn/x诵n, ning, p
7、aoo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数学家陈景涧陈景泗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一个多余的人。陈景润上和时,瘦削、弱小、内向,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歧视,他习惯于挨打,从 来不讨饶。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陈景泗上高中三年级 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年上半年,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 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同学间有共同的 数学语言。大学中间,没有人歧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泗
8、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当数学老师。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 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谤, 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 腹膜结核病症。这一年内,陈景泗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他没有能够好好地教书。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 润买到了。陈景泗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论,废寝忘食地钻研。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 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他不能忘记自己 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9、”,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摘取那颗数学明珠。一次,陈景泗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长,谈起陈景泗时,连连摇 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 ”王亚南厦门大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 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说也奇怪,陈景泗听说自己可以回厦门大学,他的病也好多了。王亚南安排他在厦大图 书馆当管理员,却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他专心致志地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是专家,他懂 得价值论,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泗也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华罗庚的 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的数论导引。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时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
10、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 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异彩,提出把 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的建议。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泗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自从陈景润被选调到教学研 究所以来,他的才智的蒋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 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单是这一些成果,他那贡献就已 经很大了。但当他已具备了充分依据,他就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来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了。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犒数学, 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
11、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 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发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 难以忍受。他跋涉在教学的崎岖山路上,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气馁。他向着 目标,不屈不挠,继续攀登。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数字、符号、 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 上了 “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陈景泗证明了这个命题,写出了二百多页的长篇论文。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璨的信 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 明了 “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2、”。一九七二年二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 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泗却完全靠纸、笔和头脑。如果这令人费解的 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陈景润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当 时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正在印刷所校印,他们见到了陈 景润的论文立即要求暂不付印,并在这部书里加添了一章,第十一章:“陈氏定理”。他们誉 之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在国外的数学出版物上,诸如“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等 等赞誉,不胜枚举。一个英国数学家给
13、陈景泗的信里还说,你移动了群山!”.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陈景润在上、的时候总是受人欺侮,是因为他只知道演算数学习题,不愿和同学们交往。 B.第四段中陈景润曾任职的那个的领导对厦门大学的校长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 生? ”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C.王亚南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他管理图书,是因为王亚南懂得陈 景润的价值,为他专心致志地研究数学提供更好的条件。D.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被国际上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 点”。解析:选C。A.文意为瘦削、弱小、内向,是他受欺负的原因,演算数学习题占去
14、了他大部分 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B.由文中厦门大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 景润是他们里最好的学生”可知,是那位领导对陈景泗的教学能力不满。D.被誉为筛法的“光 辉的顶点”的应是“陈氏定理”。5 .陈景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答:解析:此题考查对传主形象和品格的概括,要抓住文中两方面的材料:一是作者的评论,二 是传主的事迹。简析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答案:他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坚韧而勤奋、对数学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有理想有追求: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 颗数学明珠。坚韧而勤奋:他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
15、等学力报考,考进/厦门大学。对 数学有卓越贡献:攻克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6 .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哪些方面涉及了对比并作简要分析。答:解析:在这篇传记中,对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成名前后的对比,教书和做研究时的 对比,病弱的身体和伟大的成就对比,陈景泗的演算和计算机的计算对比等等。只要能结合 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使用的对比手法即可。答案:以前陈景润被人歧视与后来被国内外著名学者赏识和赞叹作对比;外国数学家用 大型高速计算机计算与陈景润完全靠纸、笔和头脑演算作对比;陈景润在任教时的那位领 导对他的不满与厦门大长对他的赏识作对比;身体的病弱和他的杰出成就作
16、对比。7 .文章以“数学家陈景润”为题,却写了陈景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结 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这类题目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能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 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即可。分析时,一般要从表现手法上、内容主旨上、结构上等方面进行。 答案:(示例1)这样安排非常合理: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涵,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陈景润 的生活和性格;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厦门大长给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埋下了伏笔; 从主旨上,不能胜任数学老师与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作对比,说明不要被暂时的不顺而 吓倒,要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示例2)这样安排不很合
17、理:从主旨上看,本文主要是写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艰苦探索和丰 硕的成果,尤其是为了突出其辉煌成就的国际影响,而写他不能胜任数学教学工作,与表现 他的数学才能与成就的初衷恰恰相反,因此应当删除;从结构上看,如果删掉他当数学老 师的材料,而把笔墨放在他的才能展现及攻克数学难题的叙述上,会使情节安排更紧凑; 当数学老师不成功固然能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但这与他后来取得数学 研究的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放在“逸事”之中来写,而不能放在“数学家”这个领 域中来写。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段,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段的内容,不超过30字。1979年,华罗庚在近古稀之年再次横渡英吉利海峡访问
18、了英国。这次访问历时八个月, 以伯明翰大学为基地,在英国各地讲学。这期间,还应邀到法国、荷兰、联邦德国访问了一 个多月。在伦敦数学学会组织的报告会上,他向英国的数学家们介绍了在中国把数学方法教 给群众的做法,外国同行感到很新奇。事后,伦敦数学学会秘书长辛麦斯基博士给华罗庚写 信说:“你的经脸除了中国外,对其他许多国家的情况也是完全适用的。我希望一些数学团 体能把您的榜样铭记在心,去处理一些实际的问题。”答: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前一层是写华罗庚讲学的情况,后 一层是同行对华罗庚的称赞,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加以概括。答案:(示例)1979年华罗庚再次去欧洲多国讲学,并
19、受到同行的高度称赞。8 .以“华罗庚”为句首,把下列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添加或删减个别词语, 不得遗漏信息要点。白天,拖着病腿外出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全家。晚上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行研究工作。当时环境艰苦,一家人挤住在两间小厢楼里。华罗庚是一位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大学教授。华罗庚于194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答: 解析:此题考查长短句的变换。可以把第句作为长单句的主干,按照一定的逻楫顺序把其 余4句合理添加到句中。答案:华罗庚这位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大学教授在白天拖着病腿外出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 全家,晚上一家人挤住在两间小厢楼里,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行研究工作的艰苦环
20、境中于1941 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9 .读某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表,根据提示补写出横线上的内容。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数据 项小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对文学7472.55%2221.57%65.88%对语文4746.08%3736.27%1817.65%对语文课1615.69%3938.24%4747.08%兴趣比较表显示,学生对文学、语文、语文课(10字以 内);尽管语文课是教语文的,而语文又离不开文学。因此,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必须 (12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表文转换题。解答这类试题,既要读懂表格,还要关注提示的文字。从“兴 趣”和“学生对文学、语文、语文
21、课”的提示看,是要求找出三者的兴趣不同以及关联(规律 性)。从“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必须”的提示看,是要求提建议,而文段的关键词是“兴趣”, 答案就要与兴趣有关。答案:兴趣依次降低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近日,“人民日报网”贴出了一则“微议录”是英语害了中文吗?帖子上说:从开始, 我们就被告知,英语要是学不好,中考、高考就免谈。而语文考试的模式化,把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给磨灭了,那如果不学英语,国人的汉语就会好吗?除了抱怨,我们还能做哪些改 变?对这则微议录的内容,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解析:本
22、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所给材料主要谈应不应该学习英语的问题,答题时, 要先表明观点,然后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进行阐述,注意要做到言之成理。答案:(观点一)英语需要掌握,但母语更不能忽视。首先,开放的中国,需要国人掌握英语以 便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世界沟通;其次,尊重:、认同中华文化是作为一名合格中国公民的前 提条件;再次,与其抱怨英语学习充斥国人的生活,不如知耻后勇,在继承和发扬本国文化 底蕴方面,努力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观点二)现代社会有些人操着半洋不土的“夹生语言”,却找不到自己的文化皈依,是一种悲 哀。尊重、认同本国文化,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上出现过度的“英语热”, 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粤教版 必修 第二 单元 华罗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