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时期,秦国较早确立起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根据人们的职业、出身 分别立籍,种类大致有民籍、市籍、宗室籍、官籍、吏籍、弟子籍等。这一制度 ()A.巩固了官僚政治B.有利于对社会的治理C.加快了人员流动D.刺激了商品经济开展2.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令州 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并奖励人民互相检举,凡亲属自“大功已 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其目的是()A.扩大统治基础B.杜绝人口瞒报的现象C.抑制土地兼并D.保
2、证政府的财政收入3. (2022山东枣庄一中期中)宋仁宗曾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 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如主人非理拦阻,许经县论详。”这一 规定有助于()A.增强契约法律效力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B2. D3.C4.D5.C6.B7.B8. D9. A10. C11.c12. A13. D14. C1.B由材料可知,秦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们根据职业、出身进行分类,这样 将会更加便利政府对社会的治理,故B正确;秦国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 度,会限制人员的流动,排除C。2. D根据材料“585年”可知,此时隋朝刚刚建立不久,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口流 动
3、加剧,原有的赋役制度遭到了破坏,为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隋文帝下令在全国 范围内进行户口检查,以保证赋税的征收,故D正确。大索貌阅的目的不是扩大 统治基础,A错误。3. 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保护了客户的利益,有利于减弱客户对主户的人身 依附关系,C正确。4. D根据材料可知,该措施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强化社会控制,故 选D项。5. C根据题干材料“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 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可知,明朝此举旨在规范户籍登记和管理,C项 正确。6. 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 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
4、,使赋役一元化。自摊丁入亩后,原来独立的丁税 已不存在,丁随地起,无田无丁税。这样户籍对税收的影响大大降低,因此出现 “雍正帝后户籍再没有修正过”的现象,故B正确。7.B据材料“后世王朝大多保存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可知,中国古代乡村 基层组织的名称虽然不同,但是基本上是以商鞅建立的乡里什伍制度为基础的, 表达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延续和变迁,B正确。8. D根据材料中“乡三老”在地方“掌教化” “帅众为善” “率其意以道民”, 且是“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可知,汉代中央通过在地方设“三老”来加强 对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D正确。9. A唐朝设置里、乡、邻、保、村、坊,加强基层管理,”村坊邻里,
5、递相督察” 表达了唐朝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监督,应选AoC ”约会依原编保甲”“各类编一册听约正约束”等信息说明乡约组织与 基层保甲紧密相连,故C正确;材料表达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治理,“监察”无从体现,排除B; “完善”“取代”的表述错误,排除A、Do10. C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齐国重视救助贫苦民众,且将本国所实行的救济政 策推行于别国,足见齐国重视救济建设,应选C项。11. A据“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 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A正确。12. D根据材料中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 学义冢等可知,宋朝以来宗
6、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故D正确。张 载等人倡导敬宗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 故A错误。13. C嘉善同善会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组织,其规定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味, 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的作用,C正确;材料无法表达出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 A;材料与政府救济无关,排除B;材料中的规定是道德方面的劝诫,没有法律效力, 排除D。能力提升练1.B2, D 3.B4. B 5. A 6. A 7. A 8. D 9. DLB从“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皇报至县”到“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 州,直至中央户部”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户籍管理的加强,表达的是造纸术的发 明使户
7、籍管理更加严格,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2.D材料“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说明当时民 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应选Do3.B据题意可知,隋文帝时期通过“大索貌阅”清查出大量的隐匿人口,这就减 少了农户对地主豪强的依附,打击了士族豪强的势力,B正确;这一举措是为了清 查人口,与“吏治腐败”无关,排除A;隋朝实行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唐朝才开始 使用租庸调制,排除C;这一举措清查了大量隐匿人口,并不能说明扩大了政权的 统治基础,排除D。4.B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 法等职权”可知,秦朝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应选B。依据材料可知,乡 里属于地方
8、行政管理组织,而非社会经济组织,排除DoA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实行乡、亭、什伍、保甲的纵向管理,这是经;宗 族、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纬”“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 管理网络”可概括出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严密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表达“基 层自治意识的增强”,而且B项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 族而非宗法制,排除C项。5. A明代以后,宗族加强内部管理,以此协调族人间的关系,稳定地方基层秩序, 这种情况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故A项正确;宗族内部管理的加强实际上巩固 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地方稳定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口流动 性,故B项错误;宗族加强内部管理并
9、未阻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排除;地 方宗族治理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治理,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故D项排除。6. A材料“不仅没有挽救社会危机,反而成为国家灭亡的助推器”说明隋朝义 仓制度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加剧了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故A正确。7. D据材料“义庄作为宗族的经济实体具备了初级形态的社会救济性质” 可知,民间的义庄已经具备了社会救济性质,发挥着很大的社会功能,D正确;材料 反映的是民间的义庄的社会功能,没有表达世家大族掌控着地方救济,也与宗法 制度和政府的政策无关,排除A、B、CoD明朝的乡村社仓制度是由民间自我管理的,表达了明朝乡村救济注重发挥 民间的作用,故D正确
10、;材料中并没有表达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明朝乡村救济制 度在凶年时发挥作用,但并不能保障平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排除Co 10.答案例如论题: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国家需要掌握人口数据,以便征收赋税,对户 籍的管理总体上越来越严格;但在政治动乱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较弱,对户籍 的管理也较为松懈;政权稳定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趋向严密,对户籍的管理也 较严格。每当从分裂走向统一,新王朝就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统计人口,加强户 籍管理,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综上所述,户籍制度折射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状况,是古代政治演进的一面镜子。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同步 练习 17 中国古代 户籍制度 社会 治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79218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