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天津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I)对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许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禽之悲。B.许诗三四句与上文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远去,诗人没有离开谢亭,一觉酒醒, 已是薄暮时分,更觉黯然孤独。C.贾诗一二两句既有时间的变换,又有地点的转移,巧妙的呈现宦游之人的漂泊不定。D.
2、贾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意象“柳絮”和“梅花”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聚散难 测的感觉。(2)赏析谢亭送别一诗“红叶青山水急流”中的“急”字。两首诗都写江边送友,你觉得哪首诗的结尾更胜一筹?请结合全诗探究分析工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1164年,陆游在镇江通判任 上,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韩元吉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1)以下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
3、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A.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B.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下片三句,语言浅显如同白话,但直言无隐,真情流露,亦有动人之处。请指出作品中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安知慕归客,诅忆山中情。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注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均为诗人任宣城太守时的朋友;上国,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谢眺:诗人作此诗时在宣城任太守,政治.上的曲折,使他渐生归隐之想。诗人虽是陈郡阳 夏(河南太康)人,但生于建康,长于建康。语:岂,表反问。35 .以下对这
4、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开头两句写送别的环境、时间、描绘了一幅画面:春日洲渚,友人登舟,将返京城。 B.三、四两句写的是,谁理解“我”羡慕“归客”的真意,“我”怎会忘却山中的幽趣,表现了 诗人的生活志趣。C.七、八两句与一、二两句呼应,诗人觉得琴声最能契合、表达、消弭因送别而诱发的种 种愁苦。D.此诗写送别之景、叮咛之词、相知之深、别后之念,寄寓离别之苦、孤寂之感。36 .鉴赏此诗五、六两句。37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表达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
5、处期? 注: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38 .以下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 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A.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 有尽而意无穷。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开展自然, 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39.尾联中的“汨”中包含了哪
6、些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DD(2)急指“水急流”,间接写舟行迅疾。诗人目送行舟,觉得舟行太快,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承上启下,承接首句的解行舟,引出下句的“人已远”。(3)例如一:许诗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结情,比直抒胸臆(或 直接抒情)更显得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例如二:贾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直抒胸臆,比较,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说“离 恨”可随江水远去,比许诗以景结情更富有感染力,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 何和痛苦难过。【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暮春时节的典型
7、意象”错,“梅花”不属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应选D。(2)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红叶青山水急流”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意思是,举头四望,两岸青山之间,层 林尽染,红叶夺目,只是水流迅疾,归行似箭。急”字外表是刻画水流的迅疾,但通过“水 急流的刻画,可以想见舟行的迅疾,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 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依依不舍的心理状态。从结构看,首句“解行舟”,第三句“人已远”,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那么,本句“红叶青山 水急流”写舟行迅急,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此题具有开放性,可以
8、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解答,首先亮明观点,然后抓住特点,从艺术手 法和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结尾句即可。如果认为许诗结尾更好,尾句“满天风雨下西楼”是一种景物描写,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 开写景,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相吻合。从艺术手法看,属于以 景结情式的结尾,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 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如果认为贾诗结尾更好,尾句“离恨空随江水长”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 绝。运用比较修辞,“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禽恨”随行舟远去,把“高恨”具象化。一个“空” 字,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
9、情。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比借景抒情更能表现离 别的痛苦,感染力更强。2. (DA(2)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劳于仕宦的疲惫。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解析】此题考杳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语言、情感等的能力。Af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这一句中有 “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欣赏窗外的 风景。应选Ao(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注释可知,词人写作这首诗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作者时任镇江通判, 再结合“新愁常续旧愁生”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忧虑。“忙口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
10、愁生描写诗人做官期间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口子很少, 写出了作者劳于仕宦,不得休息的疲惫。客中无伴怕君行”直抒胸臆,写诗人因为客居边疆,孤独寂寞,因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更 加害怕友人远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将要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3. (DC(2)拟人。赋予潮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 桑变化的感慨。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夸张、托物起兴、寓情于景,言之成理即可)(3)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离情。上片前两句写无情潮水将送诗人离开,而离别之际也诗人 想起以往与参寥子赏斜晖、观春山、诗文相和的交往,
11、更添离愁。表达了无意功名利禄, 追求归隐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而自己 “白首忘机”,已无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谢安那样归隐。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劝慰朋友无需为离别而伤感的洒脱。词作最后两句“不应回首, 为我沾衣”,劝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诗颇有成就的诗人比较稀少”理解有误。“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是指像诗人和朋 友参寥子这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志趣相投的至友,世上并不多见。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
12、力。“有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外表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 本乃无情之物,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亳不 依恋,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为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潮涨潮落一样不能自主,表现 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 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此为托物起兴。且诗句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耐人寻味。(3) 此题考查学生概
13、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有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乂送潮返回。人世的 聚散离合如同潮涨潮落一样不能自主,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而离别之际诗人想起以往与参寥子赏斜晖、观春山、诗文相和的交往,更添离愁。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 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表达了无意 功名利禄,追求归隐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 心,而自己“白首忘机”,已无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谢安那样归隐。“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
14、处,空翠烟霏“,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 的翠微,如烟的云靠。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 肩。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最 后词人借谢安与其外甥羊昙的典故抚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 哭于西州门下。“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劝慰朋友无需为离别而伤感的洒脱。4. (DC(2)江面的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然开朗。它留给 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占人高洁耿介,象征他们友情的
15、冰清玉洁, 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3)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词人把景物与情思交织起来 写,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直抒内心痛别之情”错误。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这种悲 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离怀别思表现 含蓄蕴藉,并非直抒胸臆。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歌最后两句“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是说“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 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像碧色琉璃”,写
16、有美堂上所观夜景。词人借“碧 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美景。此时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 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 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全诗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 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让人回味悠长。(3)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的上片揽景兴怀。前两句“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极写有美堂的形胜,即湖 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表达了词人此
17、时此 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上片寓情于景,通过对有美堂景 色的描写,以乐景写忧思,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因景寓情。“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词句,词人通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把眼前的景象和此时的离怀别思交织起来。 而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 碧光如镜的美景,由忧而乐。词人因景寓情,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 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佐僚们的友情,将词人内心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首词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
18、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 之意和佐僚们的友情,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以美的意象带给人极高的艺术享受,同 时也将词人与友人的感情至深展现的一览无余。5. (DC(2)不赞成;“明月好同三五夜的意思是共享明月几个夜晚,写出了共享明月的短暂时 间,而“明月好同三径夜”的意思是明月照亮了多条路,写出了共享明月的大范围,更能表达 作者想象佳邻相伴的美景;“明月好同三径夜”与下一句“绿杨宜作两家春”形成对偶句,更 工整。所以,颔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不好。(3)与好友相知相亲的友情之美;想象今后佳邻相伴的生活之美;盼望子孙世代相 居的愿景之美。【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19、.“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错误,颈联”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的大意是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由此可知,应 是用“暂出犹思伴”衬托“安居择邻”的重要性”。(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可结合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颔联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对此怎么看?尊重原作,首先明确自己 的看法是不赞成,然后分析改句与原句的区别,把径”改成“五”,两句话的侧重点不同,”三 五夜”的意思是几个夜晚,写出了短暂时间,而三径夜的意思是多条路,写出了大范围地 点,更能表达作者想象佳
20、邻相伴的美景,更能表现作者希望朋友来当邻居的情感。另外“三 径夜”与下一句“两家春,可以形成对仗,格式更工整。所以,原句更好,不能改。(3)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的意思是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 身轻”的隐居生活。由此可见作者与好友相知相亲,写出了友情之美;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和颈联“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的大意 是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这是作者想象今后佳邻 相伴的生活,写出了
21、生活之美;尾联”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大意是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 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这写出了作者对子孙世代相居的盼望,这可概括为愿景之美。6. (1)C(2)虚实结合的手法。王安石在送别友人时,知道友人将到武陵溪去,可当友人风尘仆仆到 达武陵时也许桃花早已凋谢,但是王安石希望友人不会为花而迷的人,也同样希望他也不会 迷乱于尘世之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 许。(3)不同之处: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 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那么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
22、 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C. “刘诗全诗淡雅沉郁”中“沉郁”一说错误,刘诗利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郑山人所 居环境的幽静,语言清新淡雅,表现了作者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没有 “沉郁”之感。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诗歌标题“送陈靖中舍归武陵”和首句“知君欲上武陵溪”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 人陈靖到武陵去,送别之时为实。“到日桃花应一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是想象友人到武陵时的情形,这是虚写。两个“应”意思 都是“应该”,”桃花应已谢”是想象之景;
23、想意思是想来”,不为花迷是说想来友人不会 为花所迷,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 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表达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期许。(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考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注释、诗歌中的景以及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先看第一首,过郑山人所居主要注重对郑山人居处进行描写,前两句中“春山犬吠”以声 衬静,用“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借以写出 了陈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后两句写路、 桃花以及关闭的门,因满是青苔而“无行”,桃花映衬之下门靡“独闭”,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 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富逸出世的生活,字
24、里行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现对郑山人享受高 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再看第二首,送陈靖中舍归武陵那么重在临别时的嘱托,“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 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第一句点明友人要去的地方,即“武陵溪”,结合 注释“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可知友人归隐武陵的原因, 接着诗人以“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示友人逆势而行,应该自有追求;第三句是猜想友人到 了武陵之后的情形,并猜想“想君应不为花迷”,“不为花迷”的“花”既是桃花,也指此事,这 句话说明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不会迷乱于世俗之中。7 . C.颔联上句兄弟别离苦“直抒胸臆,
25、直言离别的痛苦。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同时,间接传达r一种不知何 时重逢、不知能否再见的无尽担忧之情,使离别之苦更加痛彻心扉。【解析】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理解错误,壁乡台,是诗人对弟弟到了齐州的遥想。 应选C。8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可从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本诗颔联内容上“别离苦”写出了诗人与弟弟别离的痛苦;“形容”,指形象;“老病”,指自身 有病的身体,“催”字表达了加重病情、催人衰老。表达技巧上,“兄弟别离苦诗人直抒胸臆,直言与弟弟分别的痛苦。情感上
26、,“形容老病催“借病情加重、容颜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同时也间接传达 了作者的担忧:此时与弟弟分别之后,不知何时重逢、不知今生能否再见。这句诗把这种离 别之苦表达的更加痛彻心扉。9 . C.“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 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气氛,情感的反响,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10 .这两句诗运用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分析】9.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J”忆,字引发往事联想”错误,“忆”指想象,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
27、一个境界,所以不 是“联想”。应选C。10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凉”字指江风把细雨吹进小舟,顿让人感觉丝丝寒凉。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 “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此句因“凉”字寓情于景,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营造了全诗凄 凉气氛,切合离别的感伤之情。所以凉”是诗的诗眼。11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指本诗后半局部的虚写的艺术效果,这是此题的答题方向。三四句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 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
28、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 时入梦,两岸猿啸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 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 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12 .五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也可以). C13 .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乱,“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乱,与
29、友人相见无期的 悲伤。【解析】1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本诗每句五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押韵严格:讲究平仄。故体裁上属于五言 律诗。1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应选C。14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掩泪空相向意思是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结合诗歌标题可.知,作者在送别李端,而 且尾联后一句说“风尘何处期”,身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可见二人相见无期,这“泪” 中包含相见无期之痛;因为是诗歌尾联中的“泪”,所以还需结合上面几联内容作答;如颈联“少孤为客早,多难以 君
30、迟”意思是“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 幸,何况乂因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绝少知音,现在终于认识了一个友人, 却又要别离,表现出与友人相见恨晚之悲;如首联前一句“故关衰草遍”,意思是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这是为故园衰败而悲,后一 句“离别自堪悲”意思是“与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这是为即将与友人别离而悲伤。15. D16.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 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 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比照;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
31、今日”,朋友间的深情 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分析】1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技巧以及情感把握鉴赏的能力。D.“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误,由“去年今日关山路”可知, 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还未与三位友人结识。 应选D。16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看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与“送别”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 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情景
32、,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 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的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 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比照,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 旅程的抚慰之状,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重。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尾联诗句内容作答即可。17 . B.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分析】1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B “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 应选B。18.此题考查学生评价
33、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 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 别之情;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人已可以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 家乡的思念: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那么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 卜的孤独和迷茫;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那么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34、不用思量今古, 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他与苏轼为莫逆之交。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 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作此词赠予参寥。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 虽为大臣,“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欲经略初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工 雅志,很早立 下的志愿。“西州路”三句:谢安死后,其外甥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 过西州门,回忆往事,“悲感不已”,“恸哭而去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近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
35、词作开端写万里风涛,气象开阔,“无情送潮归”突显离别的不可改变。B.上片写钱塘江景,下片写西湖湖景,记述作者与参寥子在杭的游赏活动。C.作者在卜片中表示历代像他和参寥子那样写诗颇有成就的诗人比较稀少。D.本词虚实相生,写人、叙事、描景切换自然,情意深厚,给人无尽哲思。(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两种加以简析。(3)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埔。【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
36、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 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无聊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美丽壮观的胜景,与后文呼应,对景物的 赞叹之中已含有对友人的离情。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描写杭州繁华夜景,直抒内心痛 别之情。D.此词以白描取胜,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 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说明信息难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尾联那么是对自己的慰
37、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 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此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 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19 . D.颔联描写了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 人的脸侧叠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颔联紧承首联“崎岖” 二字,化虚为实,对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写出蜀道险峻高危的特点。“起”、生” 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运用夸张的手法, 写出了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分析】19.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是个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
38、点态度、思想感 情的能力。D.“本诗那么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错误,本诗写蜀道优美瑰丽,也展现了险峻奇诡,如“山 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应选D。20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要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入手。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意思是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 腾。”内容上是写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的 情景;从结构上,对首联“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化虚说为“实感”; 从艺术手法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运用夸张、想象的虚写的手法,尽显蜀道的狭 窄、险峻、高危、诡异;从语言运用上,
39、“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从艺术效果上,想象诡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21 . C.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分析】2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两句都是近景描写”是错误的。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 应选C。22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深恩重百年”意思是您的情深恩重,令我终身难忘,表达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通过本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写到田野的景色笼罩一层寒驾,山上 的光线逐渐黯淡,暮烟升起。借
40、景抒情,抒发了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 了泪水,表现与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翻译:此地 一别,相隔千余里。本来正在悲秋,又遇上了分别。23 . C.从“非白璧招”看出项判官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24 .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描绘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分析】2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述错误。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只有 动景描写,没有静景描
41、写。应选C。24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有两小问,先问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问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 学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诗歌颈联中看出,“千里来非白璧招”,“向璧招”用韩诗外 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 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强饭”,用平阳公 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 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
42、即贵,愿无相忘! ”(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 “管”,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该句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表 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该句 祝福项判官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由此可以看出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25 .此题考杳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自呼泥滑滑一句中的“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 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 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
43、,写得颇为有趣。“行人相对马萧萧”一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由此可见作者描绘了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展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26 . A.金人入侵,自己却壮年闲置之不堪;朋友远离,为友担忧之不堪;庐山丰姿,赤壁激浪, 襄阳明月大好河山无人守护,任人践踏,自己无能为力之不堪;中年多病之不堪。27 .豪放如“龙吟虎啸。“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伟:庐山山色,“赤 壁矶头千占浪,铜鞋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和缓细腻,如“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 宛转;“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和缓情深。【分析】2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技
44、巧和情感的能力。B. “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错误,应该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乐观旷达的 心态。C. “望其早归”错误,“蜀道登天”是点明蜀道艰险与行客身份,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D. ”表达宦游漂泊的凄苦”错误,由“休”可知,是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和上阕三四句来看,这“病”可能有身体的原因,更多是时局和自身境遇的原因,此 时作者正当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 却非要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还自叹”三字领起下面两种难堪:已 是自己闲置生愁,怎当堪用的同志又遭远调,
45、离开了中央,这一来抗战派淘汰将尽矣。所以 这种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才是最大的痛楚。这里是为今人入侵而自己却无 法施展抱负而“不堪离别结合“蜀道登天”可知,友人前行之危险重重,这是为友人远离,为友人而担忧,因而“不堪 离别结合下片对友人前往之地的描述来看,“庐山色”、“赤壁浪“铜堤月”,这一带是没有被敌 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爱,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护它。特别作为北方的游子, 当提到这些南方的美景时,不能不想到自己的故乡却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任人践踏,而身为 子民的自己却无能为力,因而升起“不堪”之感。27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评价之语
46、的意思,明确分析的方向。“龙吟虎啸”是豪放的风格,“和缓”是婉约的 特点。然后到诗歌中找到能表达这二者特点的内容。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 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一惊字,有三层意思: 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 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这里着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 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 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可以说这两句展现了豪放的风格,气势雄伟。如下
47、 阕“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鞋陌上三更月三句是用要新诗准备”贯串“庐山色”、“赤 壁浪”、“铜堤月”,抓住山色、浪头、月光,展现宏阔的意境。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自叹多病,承受不住离别,情感低回宛转:如下阕“正 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作者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 忆! ”是彼此双方的互勉,景象清丽,情意深重。28 . B.“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乂联想到桥下的流水,波光粼粼,相互 映照,更增添诗情画意。29 .全诗借送友人游览吴越事,抒发了作者对吴越水乡美好风光的热爱和向往,热切地期 望友人能尽兴饱览和体味吴越水乡的美好风情。(如写到抒发作者对友人离去之后的思念、 牵挂之情的也可给分。)【解析】29.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种橘植莲的提醒”错误。颔联从大处着笔,描写吴越两地的特色:“有 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一陆一水,各有胜景,望园林叠翠处,丹桔累累飘香;看水波荡 漾处,无不粉荷共妍。金桔玉莲,俱为吴越名产。诗人紧紧抓住江南富地这两个极具代表性 的事物运思泼墨,寥寥数笔,就画出了吴越大地处处桔黄荷艳、水陆俱美的诱人景观。颔联 是作者向友人介绍吴越大地的诱人景观,并不是“对友人种橘植莲的提醒 应选B。30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