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教学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五首)一教学教案诗五首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1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学生感情,展开合理想像,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其能力。因此,教法上打算以情景教学法 为主,辅以朗诵、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推理、想像等方法。媒体设计以zi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课前打算安排学生搜集王维、李白、杜甫、王安石、
2、赵翼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 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曲折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看长城:观长城全 貌便有气概充分、景象宏观之感;来到垛口、瞭望台,摸摸残痕,见景生情,感 时伤别,忧国思亲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走走,停停,极目远眺,以理入诗、发人 深思之念便会形成。是呀,待歌是感情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 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制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足迹,推测名 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地。这节课学习前两首。要求理解、背诵这两首诗。二、赏析(使至塞上)(一)解题1 .学生读标题,明题意
3、。2 .以“我知王维有多少为话题,了解王维。(学生依据课前打算发言)3 .教师小结: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 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赞扬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收录 在王右丞集中。使至塞上就是名作一篇。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首诗就作于赴边途中。(二)研习课文.听配乐朗诵,放使至塞上)内容图景(或彩图)。要求:听准字音,区分节奏。正音:属国征蓬 汉塞萧关燕然.师生配乐朗诵,明确节奏。1 .默读
4、,边看解释边揣摩诗句的意思。2 .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3 .解读,学生读句解句,有异同处商量改正。“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远在西北边 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 “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 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 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 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照顾,万里行程只用10个字轻轻 带过。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 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
5、将官, 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4 .赏读,反复读这首诗,你觉得写得怎样哪几句写得最好,好在哪里学生畅谈后,教师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一一写景。出使边塞,恰在春天。途 中见数行归雁北翔,便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 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 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丽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 “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 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缕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
6、劲拔、坚强之 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 “长字不能表达诗人 的感觉。落日,本来简单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圆字,却给人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 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的 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 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 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 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 有情的。这段话可
7、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地。该诗记述了诗人出塞的 沿途所见,其中第5、6句为千古佳唱。6.学生配乐吟诵。放(使至塞上)内容图景(或彩图)。三、欣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解题1 .读标题,你了解了什么你了解王昌龄吗李白这位有“诗仙之称的大名人你了解多少2 .教师介绍:李白听到王昌龄因生活小节不够检点一一“不护细行,得罪 贬官这不幸的遭遇后,同情和关切之情顿生,于是写下这首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李白的诗友。他擅长七绝,是七绝圣手,其边 塞诗气概雄伟,言语凝练,风格高昂。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25岁出蜀游历。一生曾
8、两次做官, 不仅没有使才能得以发挥,反而遭到排挤,贬官,流放。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歌与杜甫齐名。(二)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正音并注意诗的节奏。3 .随录音朗读。4 .自读、质疑、解疑并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说说“龙标之意。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4、学生边商量,教师边归纳小结: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景物独取漂泊无定 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 情事,也就融情入景,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悲伤之语,而悲伤之意自见。后两
9、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 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龙标:地名,诗题指龙标尉,第二句中指王昌 龄。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以前一些名作。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 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 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 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于明月;二是 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 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
10、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 同情心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情愿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呀!这种将自己的感情给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庞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 厚的感情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5 .学生吟诵全诗。6 .背诵这首诗。四、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小结。1 .教师依据学生小结总结。五,安排作业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扩写成40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杨花飘零,杜鹃鸟悲鸣,我听说王昌龄贬官后曾经过湖南与贵州的交
11、界处。我把一片担忧之心托付给明月,随风送到远在夜郎西边的龙标。这是李白 听说诗友遭贬官后寄赠的诗作,全篇充满了同情和关怀。第二课时一、优秀习作选读(选12篇上节课学生扩写的短文配乐朗读)二、导读春望)(一)解题此诗作于肃宗至二载(757)年三月,诗人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据下的长安,目 睹国家残破,城池荒凉;亲历家人离散,音信全无的伤痛,眼前的春景便令人感慨万分。于是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便又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春望)。(二)研习课文.听配乐朗读。1 .依据要求自学(春望)。(1)注意以下字的音、形、义:溅、搔、簪。(2)一个“望字统领哪几句诗,观察顺序是怎样的(3)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4)假设以“家书抵万金为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5)新问题。2 .互检互议。3 .集体赏析。(1)听配乐朗诵。(2)师生齐诵。(3)商量“望字的作用。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诗的前4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国到山河,再由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