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用兵八法》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docx
《《曹刿论战》《用兵八法》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用兵八法》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练习【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 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注释】陵:山头。向:仰攻。匪:高地。逆:迎击。佯北:假装失 败。从:追逐。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遏:阻击。囤师:包围敌 方部队
2、。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迫:逼迫。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2)公将驰之 (3)既克 (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o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 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4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 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 们避免这些错误。5 .甲文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日“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6 .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
3、析,试从中归纳 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L (1)(共同)乘车(2)(驱车)追击(赶)(3)战胜(4)倒下。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3.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公鼓 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点到鲁师凭旺盛的士气致胜即可。用现代 文回答亦可。)4.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示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源自左 传,原指在战场上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的方式指挥进军,只有在 第一次击鼓时才能振作军队的土气,后面几次就差了。所以成语“一鼓作气” 中的“鼓”是击鼓的意思,“作”是振作。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不理解成 语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用错了。 5.第一次,与“锐卒勿攻” 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 一致(文中有“惧有伏焉”句)6.要打败敌人, 必先保存自己。(意思对即可)【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 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 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 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这些都是用兵作战 的最基本的法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刿论战 用兵八法 论战 用兵 比较 阅读 练习 答案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