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目录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 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 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 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 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
2、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 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诗的后两句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 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铁马冰河入梦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与自己精神状态的对比和有自然风雨联想到国家风雨飘摇,表 达了诗人立志收复失地为国杀敌至死不渝的壮志豪情。【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抒怀言志诗。【真题精选】.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1 .“风吹雨”包含了哪两层意思?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 .“入梦来”三个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3、?【答案】.“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通过“卧孤村”可看出,此句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尚”的意思是“还。“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1 .由“夜阑卧听”看出,“风吹雨”,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但象征风雨飘摇中南宋的命 运;诗人这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尚思为国成轮台”“铁马冰问入梦来”两句表现出了诗人 立志收复失地为国杀敌至死不渝的壮志豪情。2 .“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诗人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 场,这里的“入梦来”写出了诗人在入睡后梦中还在想着挥刀杀敌、戌守边疆,表现了诗人 炽热而深沉的报国热情;同时,“入梦来”也反
4、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 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寄于梦境,暗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 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 首赞美之诗。【注释】1终古:久远。2簇:簇拥。
5、束:拘束。4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漳关(以西)。【译文】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赏析】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主旨】诗人通过描写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真题精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描写的景象。1 .请赏析“簇”字的妙处。2 .请赏析诗中的三、四两句。3
6、.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 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1 .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被白云团团簇拥的景象,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 观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2 .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 束,山入潼关桀瞥不驯,无一平坦之处,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 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3 .黄河在广阔
7、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 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点整理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 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 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辆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
8、想超脱,加之仕 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 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注释】1幽篁(hua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2深林;这里指“幽篁”。3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赏析】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独”字贯穿了全篇。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主旨】通过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
9、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真题精选】.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 由O1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 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 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 “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
10、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 怅之情。【答案】L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 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即“以动衬静”。2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 谷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3 . D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
11、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简介】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 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这首诗是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注释】1玉笛:笛子的美称。2折柳:指折杨柳,汉代
12、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3故园:故乡,家乡。【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赏析】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第二句说笛声由春 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 折杨柳,第四句水到渠成引出思乡之情。【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从诗的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真题精选】.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
13、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2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 一词的妙处。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 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注释】1寂寥:冷清萧条。2春朝:春天。3排:推开。4碧霄:蓝天。【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
14、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3 .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 .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答案】.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折杨柳曲后思念家乡和亲人。1. “暗”有隐约、悄然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观众,引起 人们无线的忧伤;“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 笛后的孤寂心情。2. “飞” 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 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3. 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器过后平静夜瞭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文 知识点 汇编 练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