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pdf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pdf(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这是中班数学教案反思 50 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供参考学习。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活动过程:一
2、、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二、铺石头: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4、幼儿再次操作。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
3、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三、踩石头: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2、游戏重复 23 次。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活动延伸: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
4、表。活动反思: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
5、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
6、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
7、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 24 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活动目标: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
8、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活动过程: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3、幼儿思考并
9、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活动反思: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
10、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
11、,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
12、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 24 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在幼儿尝试、探
13、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活动目标: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活动重点: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活动难点: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活动准备: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
14、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活动目标:认识数字 9,感知 9 的形成和实际意义。能将数字 9 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活动准备: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 的数字卡片。学具:操作材料。活动过程:探究活动 1、感知 9 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
15、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 9,看9 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 9 和 6 的区别。说说 9 还可以表示什么?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 个三角形,8 个圆形,8 个长方形。用数字 8 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 8 表示吗?为什么?说说 9 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 8 添上 1 是 9。3、出示 5-9 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 5 排在最前面?幼儿操作练习。1 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2 将数字与相应数量
16、的实物画线连起来。评议活动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活动目标:1、能正确判断 7 以内物体数量。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1-7 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 7 张。2、数字卡片 1-7 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 12-13 页。活动过程: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
17、作,给水果卡片排队。(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1)幼儿每人一套 1-7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 1-7 或从 7-1 排列好。(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活动延伸: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 12-13 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能正确判断 7 以内物体数量。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活动准备:1、1-7 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 7 张。2、数字卡片 1-7 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
18、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 12-13 页。活动过程: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1)幼儿每人一套 1-7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 1-7 或从 7-1 排列好。(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
19、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活动延伸: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 12-13 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
20、性、敏捷性。活动重点、难点: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主题画一幅,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延伸:让幼儿自己寻找其他图形(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问:日常生
21、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3、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二)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老师:小朋友的本
22、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1、出示(教师用几何图形贴好的蔬菜图形)师:看,今天啊,老师把蔬菜宝宝呀为了一个样,你们看像不像?(幼儿答:象)那你们看像什么蔬菜呢?(象萝卜、青椒、黄瓜等)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图形变成别的物品吗?(想)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4、集中分享交流: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三)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师
23、:请你们用盘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一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1、幼儿分组操作。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活动反思】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
24、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
25、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数学教案 反思 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