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2第二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二单元精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配套精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精练补充阅读:毛诗与中国礼乐制度马庆洲中国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栋,但真正的“经典”却屈指可数。其中以五经最为重要。 诗经是五经之中最特殊的一种,它既是“经”,也是“诗”;它也是五经之中 最重要的一种,出现时间最早,最为可靠,“精金美玉,字字可宝”(梁启超语)。“五 四”以后,诗经因其自身的特质而更多地被视为“文学”,而纵观两千余年的经学历程, 我们不难断言,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还应当说是其“礼乐教化”的功能, 以及由此所造就的“诗教”传统。形成于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旨在维护社会的铁序与和谐。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 三百余篇,其内容丰富,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因而其“诗教”意义,
2、也是多层次、全方位 的。秦始皇三十三年,诗经遭遇“秦火”,但仍得全。汉兴,传诗者有鲁、齐、韩、毛 等诸家。经过东汉前期的今、古文斗争,毛诗流传渐广,又因郑玄总结诸古文经师的成 果,兼采今文经说,为毛氏诗诂训传作笺,终于大显于世,成为后世诵习诗经的主 要读本,也可以说是唯一的版本。毛诗之所以能够超越“三家诗”,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其诗序的存在, 及其“依序解诗”的朴实学风,最终”把三百篇做了政治课本”(闻一多匡斋尺牍)。 毛诗之“序”,是诗经学史上最为错综复杂、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宋代以后, 对“序”的态度,成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重要的分水岭。而“五四”以后,不少学者甚至 将诗序视
3、为诗经研究的最大障碍。当今也有学者诗大序明确提出的“故正得失,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将诗经对于社会安定与世俗教化方面的巨大功用,提高 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诗大序对诗教的规范做了明确的总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谪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在汉代确立其地位的毛诗及其“诗教”传统,中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在唐代得到 系统性的强化,汉唐诗经学也由此达到顶点。唐人在汉代“美刺”观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 发挥毛诗的“雅” “颂”之政教功能,并将其用之于日常政治活动之中。同时,唐代的 科举考试,也突出雅、颂的作用和意义。宋代以后,理学大兴,但诗经的政教功能一直 不曾弱化,其影响
4、依然不减。科举时代,“五经”取上,诗经是学子必读的教科书。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典章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它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 式、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几千年来,中国这片土地虽也饱经灾难,但社会依然(二)作文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72分钟,韩 国42分钟,法国30分钟,而中国小学生只有12分钟。的确,当下国人的劳动教育是弱化、 软化、淡化的。学生“明知该做而不愿做”,家长“明知该让孩子做而舍不得要求”,学校 “不敢做不会做”。对于劳动教育,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不少于600字
5、。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 套作。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B解析:A.讲义夹(jia) C.广为传颂 D.挑剔(tT)2. A解析: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多指 腐化堕落。聆听:用心思考,仔细地听,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等;倾听:身子向前 用尽细心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一般多用于民情、意见、心声等。“必须”为副词,意为 “一定要”,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是主观要求;“必需”为动词,意思是“一定要 有的,不可缺少的”,是客观要求。3. A解析:薄言采之(薄,助词,无实义)4. C解析:此处细节描写并
6、非彰显张秉贵的热情、耐心与周到,更多体现的是张秉贵对工作 的忘我与坚守。5. A解析:喜看稻菽下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整地讲述人 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二、专题阅读6. C解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并未详细描写劳动场面。7. “欲收新麦”“赖有诸孙”,这是劳作之时孙辈可替的欣慰之喜;“三夜阴霆”“一 竿晴日”,这是久雨忽晴、宜事农桑之喜:“急炊大饼”“多博村酷”,侧面展现劳作之热 烈,表现了劳作时的饮食之喜;“闭廉归来”“赋诗怜汝”,这是对文氏外孙繁忙劳作而归 的赞美之喜。8. “欲收新爰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
7、情;“三 夜阴霆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生活久雨忽晴、 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酷劳苦辛”,一急一多,侧面写 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酷”更是具有乡村饮食的气息。9. (1)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场景。(2)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10. (1)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3)扶植新秀,乐为人梯11. 多次引用王选院士自己的话,可以更好地呈现其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人 物通讯更具真实性,增添可读性,也可以避免陈述时的主观滥情
8、。12. “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 在科研的道路上,条件虽然艰苦,但王选院士选择了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13. “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但王选从 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惹眼金睛,识千里良驹”“王选教授杰出 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等,这些都带着新闻报道者的立 场。客观性与倾向性在新闻报道中能不能统一,关键在于新闻能不能尊重事实。很显然,本 文选取的典型事例已告诉我们,这样的作者立场是合情、合理、可信的。14. 袁隆平历经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选育“超级稻”:张秉贵
9、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几 代顾客的心;钟扬献身种子事业,不断探索生命的高度与广度;王选献身科学、甘为人梯, 让汉字印刷“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共和国的劳动者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 任感与奉献精神,共同铸造着“中国梦”,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表达运用15. 甲:创新之心乙:心是精神之宅(或智慧之府、载体之本等,言之成理即可)内:工匠就沦为庸匠16. 蛋糕为九层,整体造型以田园风光为主,上面点缀以寿桃,最顶上是一把金黄的稻 穗。“袁隆平院士生日快乐”的九字祝福分放在每一层。(言之有理即可)17. 理解本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干活是劳动但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劳动教 育必须选
10、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使之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导向, 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下,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有:窄化、异化、娱乐化、工具化。其实,劳动并非一味地 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可以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使其拥有充实的 人生。那么,面对劳动教育的弱化、软化、淡化,板子到底该不该都打在孩子身上呢?显然不 能。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把劳动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所以,新时代 全社会应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个体内在的生命力,让劳动教育成为种价值召唤,让劳动 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当然本题也可以思考:在人T.智能时代,如
11、何理解劳动的新内涵;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更 有效地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如何推进符合当下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等。能够保持一种平和之气,百姓“温柔敦厚”,经典的教化和滋养,不能说没有功劳。注意一 下紫禁城坤宁宫里“日升月恒”的匾额,老百姓婚嫁时“若瑟和鸣”的对联,我们不能不感 叹经典“日用而不知”的伟大所在。(选自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25日第19版)“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 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索敛起来的“工匠精神”, 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
12、柱之一。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 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 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 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 “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 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 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 “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 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
13、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 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 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 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 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 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 事之出于人为者
14、,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 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精益求精、心无旁鹫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 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 “匠心独运”的说法。此 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攀”“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 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 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 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
15、创着全新的天地。(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一、基础积累1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把讲义夹(jiG)放在田城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 的目光停留在一死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B.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 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 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 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chudng) .C.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诵,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 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y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第二 单元 精练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统编 必修 上册 配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