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霹陶造业的影响分析R政策戴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 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锥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 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更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 向虚。11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脸的决议多次提到党在不同时期重视工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例如建国初期通过几次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
2、完整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 体经济:但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出现了比重过快下降网以及生产率增速下降的趋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的 关注。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随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学者 指出,生产要素成本过快上涨或是造成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6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促进制 造业发展的精神,深入理解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本文试图从生产要素入手,探究其对制造业的影响及相 应的政策建议。一
3、、制造业生产要素供给特征变化(一)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趋缓,质量提高,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工 资上涨较快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都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 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力是各行业发展的首要生产要素,从劳动力 供给数量看,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总就业人口数量较为庞大,2010-2019年平均每年就业人数约为7.7 亿人,但是随着人口增长趋缓,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我国就业人数在2018年以来首现下降趋势。从劳动力供给质量 看,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数快速增长,每
4、年为劳动力市场稳定输送高素质劳动力, 2012年以来,我国专科及以上毕业人数每年理过1000万人,并且每年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1268万人, 十年来增长37.6%。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我国制造业就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均在十二五未达到顶点,随后呈现逐 年下降趋势,2010年城傲就业人口中制造业占比为26.1%,而这一比例在2019年下降至21.1%。制造业中劳动力投入 比重的下降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8,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结果。据统计,2010年城俵非私 营制渔业年平均工资为30916元,而这一数值2019年增长至78147元,工资年均增速10.8%。综合来看
5、,我国劳动力 供绐数量已进入下降通道,但劳动力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未来劳动力资源有隐忧也有红利。“十三五”以来, 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更加凸显了劳动力对于制造业长期发展的约束,正 如其他学者研究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达到历史峰愤,此后迎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 逐步衰或。9表1 20102019年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情况统计(二)资本:供给充裕,融资成本下降,制造业资金缺口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运行的,遵循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以及 “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注重金被鼠管和独立自
6、主性。10历史经验表明,在这一指导思想的规制和引导下,我国金融体 系在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以及这次新总肺炎疫情中,基本都抗住了风险冲击,有效保障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 我国长期实行高储蓄、高枳累、高投资的发展模式,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资本积累,资本供绐越来越充裕,在要 素供给结构中不再相对稀缺。2019年我国国内总储蓄高达44.1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 114%,形成了庞大的资本 池。2010202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部分年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十三五”期间 M2增速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同期GDP增速,基数效应使每年新增货币供应量的规模惊人。栈
7、止到2020年底,我国 M2达到218.7万亿元,是当年GDP的2.15倍,M2/GDP反映的金融深化程度远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资本深化 对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重要作用。11在国内总储蓄和M2高速增长的剌激下,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也 保持高速增长,在制造业中,2010年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65万亿元,到2018年增长至15.01万亿元,扩张了近一倍, 信贷扩张降低了制造业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不过从增速来看,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速较十二五有 大幅回落,说明资本供给在行业偏好上并不馍向于制造业。伴随着货币供应和信贷的扩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 均利率趋于下降,企业
8、融资成本降低,2010年以来,贷款平均利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十二五期间的6%7%大幅 降至2020年的5%左右。但是,充裕的资本要素供给和不断降低的融资成本并未有效提振制造业投资。2013年以来,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名义增速长期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020年受疫情影响甚至首次陷入负增长。 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长期高度重视金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撑作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引导金 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但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低主要是由于制造业普遍面 临低踹产能过剩、高端需求无法满足的供需矛盾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迨成,在资金
9、“脱实向虚”的大环境下,制造业缺 乏对资本的吸引力,资金缺口仍然存在。图1 2010-2020年我国货币供应、信贷和利率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三)技术:全社会R&D投入和产出高速增长,制造业作为创新主战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科学技术是例造业未来发展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嫁合国力的 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 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的贺信中进一步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0、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12我国产业升级演化路径基本符合产业 升级的一般规律,即经过从劳动力要素驱动主导、资本要素驱动主导,再到技术和知识要素驱动主导的产业升级过程。 自2006年我国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我国R&D投入和产出高速曙长,如图2所示,R&D经费支 出从2010年706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42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2%, R&D全时当量从2010年的255.4万人 年增长至2020年的509.19万人年,年均增速7.1%。以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从2010年的 1.76%提高至2020年的2.4%,此研发强度已经超过部分
11、发达国家和欧盟的平均水平。从R&D产出看,2010-2020年 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从2010年的39万项增长至2020年的150万项,提高了 3.83倍,年均增速高达14.4%。在R&D投 入和产出都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交易市场发展良好.2010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为3906.6亿元,2020年增长至28252 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1.9%。由此可见,我国R&D投入的不断累积正萌发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技术要素供给在 持犊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显示,中国大陆 位列第14位,是唯一进入全球
12、创新指数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研发投入最集中、 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产业领域,长期以来,制造业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例以及发明专利数量均超过60%, 在工业内部,制迨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是牢不可破,主要R&D投入和产出指标的占比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但也需 要观察到,“十三五以来,随着部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不过 制迨业作为技术创新主要产业载体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图22010-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险发展(R&D)投入和产出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土地: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收缩,工业用地占比回落,溢价率
13、不高,价格基本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部分大中城市开始面临土地供需失衡的矛盾,一方面,人口持续向大 中城市集中,住宅、工业、商业服务等各类用地需求保持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珑设用地总量的电长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进入十二五后,10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的增速大幅放缓,20102020年平均每年供应土地面积约为8.34亿平方 米,有一半的年份土地供应面积较上年减少。工业用地是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制造业比重的稳定也依赖于工 业用地的合理供给。与10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收缩相一致,工业用地土地供应面积自2012年起连续5年出现负 增长,2020年工业用地土她供应面积为3.
14、59亿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了 18.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用地占比也 从2015年的近49.66%下降至2020年的42.95%(见表2)。不过,尽管工业用地的供应和占比呈现下滑趋势,但工业用 地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制造业为土地要素支付的成本没有出现明显上升。2010年以来,100个大中城市工业用地的土地 成交楼面均价在300元/平方米附近波动,十三五期间工业用地的土地成交溢价率较十二五期间还有所回落。这反映出 随着我国工业增速放缓,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不再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工业用地的供需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的结果。表2 20102020年我国100个大中城市工业用地供应情况(五)能源:
15、供需稳步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结构优化,制造业能源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能源保障和能源转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清低碳、安全高效的能 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2020年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保持 低速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7%、3.3%,能源供给长期低于供给,且增长滞后于 需求增长,说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我国能源的供需结构仍然以炭炭为主,化石能源合计占比超过80%,与发达 国
16、家的能源结构有较大差距,但近十年来有较大的优化,20102019年,原煤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由762%降 至68.6%,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则从10.4%提高到18.8%,疾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 69.2%降至57.7%,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则从9.4%提高到15.3%。尽管结构实现较大优化,但 我国能源供需结构在全球碳排放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制造业 集中了大量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总量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 2018年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5.86亿吨标准 煤,占比54.8%,相比于十
17、二五末有所下降。由于制造业对烧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高,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加大,制造业成为环保整顿的重点对里,未来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利用技术进步促迸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加快能源消 费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绿色制造业发展。13图3 2010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城计局(六)数据:要素资源丰富,潜力无限,算力国际领先,制造业中的应用 还处于浅层在信息社会,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数据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要素,具有通货1的性质。2020年出台的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例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并 列。受益于人口数量和产业规
18、模,我国巳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开展 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每年以超过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产生并复制数据,2018年中国约产生7.6ZB(1ZB=1万亿GB) 的数据,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到2025年全球近30%的新增数据将来自中国。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加速以及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需要“吞噬”大量数据作为其自我学习和进化的养料,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数 据养料数量多、质量好、品种齐全,无论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具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数据的应用离不开算力 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神经网
19、络等重大科学项目的推进,宽带网络、数据中心 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算力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业态创新取得瞩目成就,在算力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已经是强有力的参与者。 算力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得益千我国拥有最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是全球少有的能够提供从技术创 新、生产制造、基玷设施建设、应用开发全部资源要重的国家;另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数字化转型和全产业链布局的驱动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政务等都是各级政府在十四五时期 要重点发展的领域,相关战略和政策的落实将保漳国内算力需求保持高速且稳定的增长。庞大的数据要素资源和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新兴生产
20、要素,已经促使许多产业出现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来 看,数据要素应用较好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互联网、金融和电信约占国内数字应用市场的70%,交通、医疗、 教肓领域近年来数据应用有所发展,但比重仍然很低。但在制造业中,数据应用大部分仍处于浅层信息化阶段,智能制 造、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已提出多年,但数据生产要素参与制造业生产并创造价值的能力仍然较低,智能制造仅限千着千 示范工程,制造企业信息化大多停留在办公信息化阶段。制造业时算力的需求主要来自研发、管理、营销等环节,由于 制造本身数字化改造进展缓慢,我国优势算力资源和优势制造能力的结合还有待提升。综上所述,怅造业相关的各类生产要素近十年来均有
21、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从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劳动 力展量有明显提升,资本市场供给充足,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业用地价格基本稳定,能源供应结构优化,数据要素资 源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生产要素特征约束着制造业的发展,如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资本更偏好于服务业,大 中城市土地供应有所收缩,“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要求,数据要素在制造业应用不足等。二、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一)制造业对生产要素的完备均衡性要求较高,供需矛盾和流动性障碍 加剧了要素短缺相对于服务业,瓶造业对劳动力、资源、能源、土地、资金等要素需求量大,且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对各种要素的 需求是相对均衙的,很少有制造业部门能够像
22、一些服务业那样,依靠更简单的要素组合就能完成经营活动。基于此,生 产要素在近些年的供给趋紧,价格的波动和上涨对制造业造成的不利冲击明显大于服务业。同时,资本市场的投机偏好、 劳动力工作偏好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要素从制造业退出进入服务行业。制造产品供需上的矛盾也反馈到要素市 场上,我国制造业同时存在高端需求供给不足和部分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相应的,在要素市场也同时存在高端要 素供给不足和部分中低端要素供过于求的问题。并且,制渔业要素的流动性要远远低于制造产品的流动性,技术、资本、 数据的流动并非完全没有障碍,劳动力、资源、能源的流动成本高、受限多,土地则是完全不能流动,理论中的要素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要素 制造业 影响 分析 政策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