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创新设计新人教版2020.docx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创新设计新人教版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创新设计新人教版2020.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想重点词语的意思。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开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3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4 .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5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6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开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能用
2、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开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 .交流故事,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喜欢)请你观察老师山示的画面,能根据画面 说出一个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语?报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 牢?画蛇添足?郑人买履?)O.谈话揭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史中的瑰宝,成语故事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急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 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
3、、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 要学的第15课就是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1 .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那么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挖苦或劝诫的性质,用 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 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表达。2 .简介出处,了解作者。(1)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局部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 论,到达了先秦法家
4、理论的最顶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 了理论根据。(2)韩非: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子”是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3.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演示象形字“矛和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三、借助“矛 盾”,引导交流。1 .咬文嚼字。(
5、1)引导学生结合对“矛”和盾的了解,说说“矛和盾”的特点。一矛锐利,盾”巩固。)(2)鼓励学生把“矛”和盾两个字与锐利”巩固”结合起来说一说,进行词语搭配与说话的训 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511:古代人在战斗中用锐利的长矛刺穿敌人的胸膛;古代人在战斗中用巩固的 盾抵挡敌人刀枪和剑戟的进攻。).观察插图,想象故事。(1)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 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2)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巩固。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 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
6、想象到的。互相交流: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巩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 的矛很锐利。问题引导:那个人是怎样夸自己的矛的?又是怎样夸自己的盾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 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巩固,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 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3)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巩固、无言以对、嘲笑,引导学生 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 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巩固,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然后,他乂
7、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 人无言以对。众人嘲笑他。)(4)你见过像故事中的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的这样的矛和盾吗?(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 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谈话过渡:以上我们是用白话文来看图说话讲故事,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那时候人们使用的语言文 字和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称那时候人们用的是文言文,我们称那时候人们写出的文章为文言文文 章,韩非写出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起去阅读欣赏韩非的?自相矛盾?。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
8、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2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难读、难懂).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3 .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五、作业设计:把课文读给别人听,争取别人的意见,把课文读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 .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二、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 .指名学生
9、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2 .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时要把哪些问题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事 情的结果。).了解时间、地点、主要人物。(1)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战国时期;地点:楚国;主 要人物:一个楚国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2) 了解“楚人”。“楚人是做什么的?(卖盾和矛。)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需是什么意思?(卖。)“者”是什么意思?(的人J是能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教师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学生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15 自相矛盾 创新 设计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