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1篇记念刘和珍君.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1篇记念刘和珍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6课第01篇记念刘和珍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6课鲁迅散文两篇第01篇记念刘和珍君1 .熟读课文、注释、学习提示,并做好批注。2 .熟读“助读资料”。3 .完成“正字音”“积词语”部分练习。学习导引1 .记念刘和珍君中涉及了哪几类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 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名死伤者, 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沉痛地悼念他们,颂扬他们是“为 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八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 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
2、庸人”,又称“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痛心, 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2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开头,作者郑重其事地说明本文的 写作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五年”,有何深意?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任务二赏析文章构思技巧及表现人物个性的手法1 .为真实地展现一些大事件场景,文艺作品可以有多种切入 方法。而本文在展现“三一八”惨案时,作者没有写混乱的场面, 没有特写几个女子遇难时的勇敢表现,也没有直接写反动派的疯 狂屠杀。在本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不到喧嚣,作者为什么不 写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不是会使场面更吸引人、更逼真吗?(赏析文
3、章构思技巧)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为写作切入点 来纪念“三一八”惨案?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 象,让人了解到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 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什么“暴 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斓言都不攻自破。作者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特写,枪弹的攒射、 棍棒的挥舞的情景,历历在目;请愿的学生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 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 场发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4、。写刘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 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2 .(赏析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本文是一篇以写人来抒发情感、评述事件的散文。请分析作者为表现人物的个性运用了哪些手法。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善于抓住细节来抒发感慨。运用肖像描写。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运用反衬手法。如用刘和珍的善良、温和来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 下劣。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课文第四节开头先叙述听到噩耗,接着夹叙夹议,指出噩 耗出人意料,然后又举出死者的尸骸作证,以揭露当局者和流言 家所制造的谎言。最后作者又以极大的愤
5、慨抒发了对段祺瑞执政 府的愤恨和对死难者的无比痛惜之情。3 .作者既然已经明确了对徒手请愿持不支持的态度,引用陶 潜的挽歌又有何用意?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 了”。虽然因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 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但这血也不算白流了。课时练习:完成第38页配套练习。杀人民的机器。课文结构分析目的(一、-)(1)痛悼逝者;(2)揭露敌人;(3)唤起民众。写作缘由、五)二、内容(三、(1)生前事迹(三):本性善良,为人谦和;热心政治,追求进步;颇有远见,有责任感;(2)遇害事实(四):敌人T下劣凶残;(3)遇害经过(五):学生T从
6、容果敢。赞颂、控诉、痛斥三、意义(六、七)(1)经验教训:选择战法。(2)死难意义:看到希望;奋然前行。纪念第一课时任务一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把握人物 形象1 .(理清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本文分为七节,这七节是有机 联系的整体。请进行结构梳理,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一、二节):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 祭奠遇害的爱国青年,痛斥反动文人;二是唤醒麻木的庸人。(由 爱到恨)第二部分(第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共三 节。第三节写刘和珍在学潮中的表现,第四节写刘和珍在惨案中 的概况,第五节写刘和珍在惨案中的细节。(由生前到遇害)第三部分(第六、七节):阐
7、述对刘和珍事件的思考,共两节。第六节告诫人们徒手请愿不足取,第七节写烈士的牺牲精神让人 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由否定到肯定)2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从标题看,是一篇纪念性的回忆 文章。标题中的“记”字是否另有其意? “记”相当于“纪”字, 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 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 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第一部 分“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字,鲁迅当 时用的“记念” 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概括人物事迹及形象)课文记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 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1)毅然预定莽原全年一追求真理
8、;(2) “风潮”领袖(学生自治会成员;被强拖出校)有组 织能力,敢于反抗,在同学中有威信;(3)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一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本性善良,为人谦和;(5)欣然前往,府门喋血勇敢坚强,敢于抗争。任务二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1 .(理解文章内容)第六节中,作者是如何探究事件的教训和 影响的?作者先以“煤”作比喻,从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全面评价 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三一八”事件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为请愿作者再引用陶潜的诗句说明,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 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为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 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06 01 篇记念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