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普通班地理期中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普通班地理期中试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6060 分分)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回答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太阳、月球、北斗七星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火车、轮船、巨大岩石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A.B。C.D.2。如下表所示下列行星上,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A.水星 B.
2、金星 C。地球 D。火星3。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A。金星 B.太阳 C.月球 D。火星【答案】1.A 2。B 3。C【解析】【1 题详解】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火车、轮船、巨大岩石、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依然依附于地球,不属于天体,故选 A.【2 题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金星的自转周期为243 天,时间较长,因此“度日如年”故选B。【3 题详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故选 C.图为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1A.B.C。D.5.地球和天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相差240 多摄氏度,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球有
3、厚厚大气层的保温作用,而天王星大气层稀薄B。地球上大量的工厂炉灶等排放的废热使地球表面增温,而天王星上无人类活动C。水体覆盖了大部分地球表面,而天王星上没有发现液态水D.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取的太阳辐射多,而天王星距离太阳远【答案】4。A 5。D【解析】【4 题详解】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图可知,为火星,为木星.则为地球,有生命存在。故选A。【5 题详解】天王星被称为远日行星,距太阳较远,获取的太阳辐射少,而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取的太阳辐射多,因此地球和天王星温差较大。故选D。2010 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讲述了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太
4、阳大约 4.4 亿光年)开采矿产资源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故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7.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答案】6。D 7.D【解析】【6 题详解】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5、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一定属于总星系;银河系中可能含有存在生2命的星球;河外星系中可能含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潘多拉星球不可能属于太阳系。故选D。【7 题详解】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适宜的引力吸引大气包围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故选 D。8.8。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A.潮汐能 B。风能 C.水能 D。煤炭【答案】A【解析】潮汐能是因地球上的海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形成,与太阳能无关,A 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故选A.“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
6、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回答下列小题。9。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10。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答案】9。A 10。B【解析】【9 题详解】据材料知,童谣中依次提到太阳、地球、月球,其中太阳为恒星、地球为行星、月球为卫星。故选A。【10 题详解】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地球围绕太阳转构成太阳系,月球围绕地球转构成地月系。因此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太阳系、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故选B。11.11。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7、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答案】C【解析】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选C。312。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黑子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C.黑子的活动周期为 11 年 D.耀斑频繁活动的周期为几分至几十分钟【答案】C【解析】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AB 错误;太阳活动周期11 年,C 正确,D错误。故选 C.13。13。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引起潮汐现象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磁暴”现象诱发降水量变化A
8、。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诱发降水量变化。潮汐现象主要是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4。14。读下图,图中 A,C,D,E,F 各点中,与 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几个()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右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 0,同纬度点的线速度相等,与 B 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1 个,为 D 点。【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名师点睛】线速度:单位时间
9、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 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 15/小时。15。15。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4A.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 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候,晨昏线与经线斜交。16.16。下面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北半球秋分日的日照图是(图中虚线圈为极圈,直线箭头号表示阳光,弧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
10、分析。A 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B 图自转方向表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C 图自转方向表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D 图晨昏线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17.17.下列是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图,正确表示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原来受力方向,实线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运动方向)A.AB B。CD C.AC D。BD【答案】D【解析】面对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所以C 正确。18.18.读下面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断,回答1112 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时()5A。北半
11、球昼长夜短 B.南半球昼长夜短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度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 点时为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A 正确,B 错误;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C 错误;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接近远日点 7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 错误。故选 D。19.19.读上图,我国的国庆节位于()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A 段【答案】C【解析】据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A 为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B 为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 C 为秋分日 9 月 23日前后
12、D 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我国国庆节10 月 1 日应位于从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即 CD 段。故选C.20.20.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下列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44N)B.北京(39N)C。西安(34N)D。广州(23N)【答案】D【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四个城市中广州纬度接近北回归线,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D.21。21.北半球昼长于夜的时段是()A。冬至到夏至 B.春分到秋分C.夏至到冬至 D。秋分到春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
13、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半球昼长于夜的时段是:秋分到春分.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22。2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6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故图所示正确。23.23。关于地球大气圈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运动十分显著B.高层大气最厚,大气质量主要集中在这一层C。平流层的电离层对通讯有一定影响D.云和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发
14、生在高层大气【答案】A【解析】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直接热源,因此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运动十分显著,A 正确;大气质量主要集中在对流层,B 错误;高层大气的电离层对通讯有一定影响,C 错误;云和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D 错误。故选 A.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判断下面小题。24。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5。2011 年 12 月 4 日夜间,印尼东部马拉马火山开始喷发,释放出大量火山灰,给当地带来巨大威胁,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源于()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15、D。软流层【答案】24。D 25.D7【解析】【24 题详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生物圈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甲为生物圈,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选 D。【25 题详解】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选D.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26.图中曲线代表的地震波是()A.横波 B.纵波 C.横波和纵波 D.无法判断27.某地地下 30 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前后左右摇晃【答案】26。A 27
16、.A【解析】【26 题详解】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其中横波波速较慢纵波波速较快,据图地表速度可知为横波.故选 A.【27 题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都可以传播。且横波波速慢纵波波速快。所以,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P(纵)波,上下颠簸。故选 C。(答案错误)28。28.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以下各题.8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0,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答案】C【解析】若黄赤交角为 0,则太阳
17、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全球各地全年都是昼夜平分,AD 正确;全球无四季变化,B正确;赤道地区热,两极地区冷,热量分配不均,C 错误.故选 C。读世界城市的纬度分布表,完成下面小题。29。2010 年上海世博会 5 月 1 日开幕时,四个城市中昼长最长的是()A。基多 B。汕头 C。圣彼得堡 D。圣保罗30.6 月 22 日四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基多汕头圣保罗圣彼得堡 B.汕头基多圣彼得堡圣保罗C。圣保罗基多汕头圣彼得堡 D.圣彼得堡汕头基多圣保罗【答案】29。C 30。B【解析】【29 题详解】据题干知,5 月 1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18、,南半球昼短夜长.四城市中圣保罗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中圣彼得堡纬度最高,因此昼长最长。故选C。【30 题详解】6 月 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据表格信息可知,汕头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B。9第卷第卷(综合题,共综合题,共 4040 分)分)二综合题(本题共二综合题(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31。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 A、B 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B_,判断依据是_。(2)A 和 B 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
19、发现了C_面。(3)在 2 900 千米深处,A 波和 B 波发生的变化。A 波_,B 波_从而发现了 D_面。(4)C 面以上为_,C 面和 D 面之间为_,D 面以下为_。【答案】(1)横波纵波A 波波速慢,B 波波速快(2)33莫霍面(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面(4)地壳地幔地核【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图中 A、B 各代表的地震波 A 是横波,B 是纵波.(2)A 和 B 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 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为莫霍界面(不连续面)(3)在 2 900 千米深处,A 波和 B 波发生的变化是:A 波消失,B 波速度下降,从而发
20、现了D 为古登堡界面。(4)C 面以上为地壳,C 面和 D 面之间为地幔,D 面以下为地核。【考点定位】地震波及特征,莫霍面,古登堡面。32。32。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要求。10(1)读左图,该日节气为,C 点此时为月日时。(2)读左图,此日A、B、D 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按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3)左图表示的节气是右图中的(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4)右图中,地球在段运动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_(南、北)移动,扬州的白昼将_(变长或变短)。【答案】(1)冬至12 月 22 日 20 时(2)BDABDA(3)a(4)北变长【解析】(1)据左图可知,北极圈及其
21、以北地区为极夜现象,可判定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该图相邻经线间地方时差 2 小时,该图最右侧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0 时或 24 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推出C 点所在经线此时为 20 时。(2)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向南北两侧递减。据图可知,A、B、D 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DA。该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据图可知,按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BDA。(3)据右图太阳直射纬度可知,a 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c 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 b 为春分日 d 为秋
22、分日。(4)据上题分析可知,右图中段为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33.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2)A 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_;_。(3)补绘 B 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 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A、B、C 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答案】(1)中对流层厚度为 12 千米.(2)地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臭氧臭氧(4)逐渐变小【解析】(1)据图中对流层的高度为12 千
23、米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且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据图可知,B 层高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该层 2227 千米高度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据图可知,ABC 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的密度越往上越小,空气越稀薄.【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把大气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 17-18 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 1012 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仅为 89 千米。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流层主要是靠臭氧来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