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其他药物.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药学其他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其他药物.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学第 9 讲其他药物 第九讲其他药物 在前面八讲中已介绍了二百多种药物,按照前面几讲的分类法,还有一部分药物没有归纳进去,例如止血药、祛风湿药、化痰治咳药以及一些常用的草药等等,这些药物就放在本讲中介绍;因为从这些药物的性味功能来看,不能归属于一类,所以把本讲称做“其他药物”;白 花 蛇 白花蛇又名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主要作用是搜风活络,治一切风;前人有“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的经验记载;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大人中风,风痰瘀血阻塞经络,血脉不畅而致口面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可配合桑枝、防风、胆南星、天竺黄、竹沥、白蒺藜、当归、红花、赤
2、芍、炙山甲、地龙、桃仁等同用;2.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抽搐、惊痫:小儿脏腑稚嫩,风热炽盛,突然惊吓,最易引起抽搐、惊风以及小儿下肢瘫痪等症,可以本品配朱砂、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远志、全蝎、蜈蚣、羚羊角、牛黄等同用;常做成丸剂使用;3.比较重的骨节疼痛肢体麻木:因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而致骨节疼痛、肢体麻木不仁者,可以本品配合独活、羌活、荆芥、防风、威灵仙、苡米、防已、秦艽、附子、红花、当归等同用;4.遍身疥癞、白癜风、痒疹、癣疮:本品搜风能够内走脏腑,外彻皮肤,一切皮肤风症,可用本品配合白鲜皮、苦参、连翘、海桐皮、红花、丹参、蝉衣、薄荷、皂刺等同用;乌梢蛇性味甘平,无毒;与白花蛇效用相近;
3、一般说,乌梢蛇偏用于皮肤不仁、大风麻风、疥癞等症;白花蛇偏用于大人中风;小儿惊痫等症;用量一般3 克,水煎服;如炒研为细末,随汤药冲服,每次可用克,温开水送服;一日二、三次;无风邪者、或属于血虚生风者忌用;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味甘淡,性凉;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及利尿作用;近些年来多作为抗癌药使用;本品配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可用于急性阑尾炎;配白茅根、海金沙、川黄柏等,可用于湿热淋包括急性泌尿系感染;配元参、锦灯笼、银花、黄芩、射干等,可用于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我治疗各种癌症时,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于应证汤药中加用本品 3040 克左右,或再同时加用一些其他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
4、草药,如山慈菇、半枝莲、莪术、山豆根等;主要是随证加减,很少单用;用量一般 2050 克;根据近代研究报导,瓜蒌、射干、猪苓、夏枯草、黄药子、土鳖虫、全虫、蜈蚣,水蛭、蟾酥、丹参、赤芍、三七、大小蓟、鸦胆子、紫草、补骨脂、白术、雄黄、山萸、淫羊藿、皂刺、杏仁、浙贝母、莱菔子、莪术、海藻、昆布、麝香、威灵仙、乌头等药,都有一定抗癌作用,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各药性能及病证特点,依法处方,随证加减应用;白 芨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主要功用是止血,消肿、去腐,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本品最常用于肺胃出血;例如配生藕节、黑山栀、杏仁、沙参、生地、百合、元参等,可用于咳血;配炒黄芩、知母、乌贼骨
5、、蒲黄炭、茜草炭等,可用于吐血;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乌贼骨、贝母、甘草,共为细末,每服 36 克,温开水送服,一日二、三次;或白芨粉 3 克配三七粉克同服,一日二、三次;治疗溃疡病出血,有较好效果;我常用白芨配合杏仁、百部、紫菀、麦冬、百合、瓜蒌、生地、黄芩、生藕节等,用于肺结核咳血,每收良好效果;再根据前人用药经验,认为白芨有补肺作用,据此经验,我也曾用白芨粉每服 36 克,一日三次,饭后用紫菜约3克煎汤送下,将紫菜也吃掉;用于肺结核有空洞者,常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症状多者,可随时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配合汤药;临床症状不多者,也可配合异烟肼内服;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的生
6、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以上用法仅供参考;本品还有逐瘀生新及去腐生肌、收敛疮口的作用,故外科也常用于痈肿、疗毒、疮疡等的治疗;内服、外用均有效;荷叶炭、棕炭等止血,因收涩太过,常可发生血瘀、血滞的情况;白芨止血,同时又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虽久用也不发生瘀血;三七可止一切出血,白芨偏止肺胃出血;三七可散瘀定痛,白芨可去腐生肌;生藕节止血之中兼能养阴生津;白芨止血之中兼能补肺收敛;用这二药止血均不产生瘀血;用量一般 39 克,水煎服;如用粉末吞服,每次可用克,一日二、三次;不可与附子、乌头同用;白 蒺 藜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疏肝郁,散肝风,泻肺气,明目的功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头痛、头晕、
7、目眩:由于肝风上扰而致头晕、头痛、目眩、口苦、目多眵等症,可用本品疏肝郁、散肝风,平肝以治头痛、眩晕;常配白菊花、桑叶、天麻、钩藤、白芍、生牡蛎、羚羊角等同用;2.目赤、目痛、多泪:外感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等而致目赤、目痛、流泪、眼花、羞明、多眵等症,可用本品散风清热、平肝;常配合栀子、黄芩、木贼草、荆芥、桑叶、菊花、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等同用;3.胸胁胀痛:肝气郁结或肺气失宣而致胸胁胀满疼痛,可用本品疏散肝郁,宣泻肺郁;常配合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片姜黄、川楝子、元胡、皂刺等同用;对肝炎患者的胁痛,我常在辨证论治的汤药中,加用白蒺藜 912 克,同时配用皂刺克或片姜黄 69 克,每收较好效
8、果;请参考试用;4.癖块积聚:由于气血瘀滞、影响气血流通,久积成块,或左或右;可用本品疏肝气、散肝郁而行血散结;常配合元胡、归尾、红花、桃仁、皂刺、炙山甲、炙别甲、生牡蛎等同用;潼蒺藜偏于平补肝肾,白蒺藜偏于通散肝郁;钩藤清肝热而熄风,白蒺藜散肝郁而熄风;用量一般 69 克;血虚气弱者及孕妇均慎用;白 僵 蚕 白僵蚕又名僵蚕、味咸、辛,性平;主要有祛风解痉、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1.小儿抽搐、惊痫夜啼:可以本品配合防风、全蝎、蜈蚣、胆南星、钩藤、天竺黄、蝉衣、焦三仙等同用;2.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可配天麻、菊花、钩藤、白蒺藜、白芍等同用;3.头面受风、口面歪斜:可配蜈蚣、全蝎、
9、白芷、白附子等同用;4.颈部瘰疬、乳蛾扁桃腺炎、痄腮腮腺炎等,可配合桔梗、生甘草、锦灯笼、山豆根、射干治乳蛾、板兰根、牛蒡子、马勃、青黛治痄腮、元参、生牡蛎、贝母治瘰疬等同用;用量一般 39 克;白 茅 根 白茅根简称茅根,味甘,性寒;主要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的作用;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对衄血、咳血、吐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带配合小蓟、藕节、芦根、黄柏炭、丹皮炭、生地炭等同用;本品治尿血的效果尤好,也是其特点之一;本品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对湿热淋包括泌尿系感染水肿等病,可配合车前子、木通、萹蓄、瞿麦、猪苓、茯苓、黄柏等同用;我常在应证汤药中加入
10、茅根炭 30克、黄柏炭 12 克、小蓟 15 克,用于尿中红血球满视野或数十个,久久不愈者,每收理想效果;久病致虚而兼腰痛者,可酌加川断或川断炭、桑寄生;谨供参考;侧柏叶清血中的湿热,苦涩而止血;白茅根清血中的伏热,甘寒而止血;茅根炭偏用于止血;生茅根偏用于清热利尿、凉血;鲜茅根清热凉血的效果更好;茅针等根刚出的新尖可用于外科,能溃脓破肿;茅花白茅根的花治吐血、衄血、上焦血热而出血的疾病优于茅根;白茅根治尿血优于茅花;芦根、茅根均能清热,但芦根偏于清气分的热,生津止渴;茅根偏于清血分的热,益胃止渴;据近代研究报导,白茅根有显着的利尿作用;茅花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故有止血作
11、用;用量一般618克;鲜者可用3060克;单味使用时可用至100克,甚或200多克;茅花、茅针一般为39 克;白 前 白前味辛甘,性微寒;有下气降痰的作用;凡因肺气不降或肺气上逆而致胸膈逆满、肺气壅实、痰浊不下之症,均可选用本品;例如外感风寒而致肺气上逆咳喘痰多者,可配合杏仁、苏叶、苏子、荆芥、前胡、生姜等同用;肺热而致咳嗽、气逆、痰多者,可配合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瓜蒌、知母等同用;久嗽上气,浮肿气短,胸闷胀满,昼夜不能平卧,喉中有痰鸣声者,前人有白前汤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可随证加减选用;前胡宣畅肺气,偏用于外感咳嗽;白前泻肺降痰,偏用于痰实气逆而致的咳喘;旋复花下气行水,偏用于胸膈痰结
12、坚痞,痰唾粘如胶漆;白前下气降痰,偏用于胸胁逆气、肺中痰实的喘嗽;用量一般 310 克;虚证咳嗽及体弱者慎用;百 部 百部味肝、苦,性微温;有小毒;有润肺而止咳的作用;本品温而不燥,润而不腻,对新、久咳嗽,都可采用;对伤风感冒咳嗽,常配荆芥、桔梗、紫苑、白前、陈皮、甘草、苏叶、杏仁等同用;对肺痨咳嗽,常配合沙参、贝母、知母、麦冬、百合、阿胶、甜杏仁等同用,若兼见潮热、盗汗、下午颧红、五心烦热等症者,可加炙鳖甲、丹皮、地骨皮、生地、元参、秦艽等;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各型肺结核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有的报导单用本品久服,对肺结核也有治疗效果;对小儿百日咳的
13、痉挛性咳嗽,可配细辛、生姜、五味子、麻黄、白术、紫苑等同用;用本品单味药制成糖浆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效果;本品对百日咳还有预防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有镇咳作用;对实验性流感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百部能杀蛔古书中也有的称为长虫、蛲、蝇、虱及一切树木蛀虫;单用煎剂、粉剂,或灌肠用,对治蛲虫有一定的疗效;也可配合使君子、大黄、鹤虱、槟榔、苦楝皮等同用,煎汤内服,治蛔虫也有一定作用;用本品烧烟可灭虱人头发内虱、体虱、明毛虱,或用水煎洗;对树木蛀虫可用烟熏或煎水喷洒;本品煎水洗疥癣也有疗效;用量一般 39 克;外用适量;消化不良及大便泻泄者不宜用;半 枝 莲 半枝莲味苦,性凉;功能清
14、热解毒,活瘀消肿;近代多作为抗癌药使用;近些年有的文献报导用半枝莲 60 克、山豆根 30 克、露蜂房 30 克、山慈菇 30充,共为细末,水丸绿豆大,每服15丸,每日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还有的制成“复方半枝莲抗癌注射液”由半枝莲、白花舌蛇草、半边莲、猪殃殃、白英、龙葵制成,每次 24 毫升,作肌肉或穴位注射,对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有一定疗效;我治疗各种癌症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也常于应证的汤药方中,加用半枝莲1530 克;或再加半边莲、山慈菇等;用量一般 1550 克;贝母 贝母一般分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川贝母味苦甘,性平、主要有润肺化痰、开郁宁心的作用;
15、因能润肺化痰,故常用于阴虚劳热所致的咳嗽,可配合百合、沙参、麦冬、元参、蜜紫苑、石斛、蜜杷叶等同用;肺痈溃后,脓已吐尽,尚有咳嗽、吐痰、气短、午后烦热、口燥咽干者,可配合桔梗、当归、生黄芪、甘草、麦冬、花粉等同用;因其有开散心经气郁的作用,故也可用于心胸气机郁结而致的胸闷、胸痛、心悸、少眠、善忘、郁郁不乐等症;常配合远志、茯苓、香附、红花、郁金、菖蒲、瓜蒌、枳壳等同用;浙贝母味辛苦,性微寒;本品与川贝母的作用差不多,但浙贝母辛散、清热之力大于川贝母,故适用于外感咳嗽;常配合桑叶、菊花、杏仁、桔梗、前胡、牛蒡子等同用;对于痰火郁结气有余便生火而致颈部起瘰疬、肿大疼痛,或单侧、或双侧,或单个、或成
16、串者,可用本品散郁清热、消痰散结,常配合生牡蛎、元参消瘰丸、夏枯草、白芍、香附、海藻等同用;疮疡肿毒等初起,局部硬结肿痛者,可 以本品散结开郁以助疮毒消散;常配银花、连翘、赤芍、红花、炙山甲、地龙、天花粉、陈皮等同用;土贝母可供散结解毒用,多用于外科;不可与川贝母、浙贝母相混;半夏性温燥,主用于脾经湿痰;贝母性凉润,主用于肺经燥痰;用量一般 39 克;川贝母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克;据近代研究报导,川贝母能增强离体子宫的收缩,抑制离体肠管的蠕动;大量川贝母能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呼吸运动抑制,并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搏变慢;浙贝碱作动物实验有较明显的镇咳作用;有湿、停食、脾胃虚寒者,
17、均忌用;冰片 冰片又名龙脑香;梅片;味辛苦,性微寒;香窜善走,无处不到;能散郁火,通诸窍;兼能清心醒脑,去目赤云翳;可用于以下诸情况:1.风痰急闭、惊痫卒倒:凡由于风痰上犹、痰热迷心、小儿热病急惊风、癫痫、中风卒倒而发生神志昏迷、吊眼、抽搐、失语等症,皆可用本品开心窍、清心热而醒脑安神;常配合牛黄、胆南星、雄黄、麝香、天竺黄、全蝎、蜈蚣、防风、黄连、郁金、菖蒲、远志等,作为丸剂服例如牛黄清心丸、镇惊丸成药等;2.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因火热郁闭、火热上攻而致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可用本品配合黄连、黄芩、牛黄、生大黄、元参、生地、连翘、防风、山豆根等同用;常用的成药如牛黄上清丸;并
18、可作为外用药,例如:灯心 3克,黄柏克,同烧存性,为细末;再研入枯白矾 2 克,冰片克;每次用克,吹喉;可用于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喉闭痰壅之症;再如:冰片 3 克、朱砂 3 克,为细末,搽涂牙痛,有止痛作用;等等;3.疮疡痈肿、目赤云翳:各种疮疡肿毒,皆可外用消肿止痛,已溃者还可祛毒生肌、除臭;例如:重楼玉钥生肌散赤石脂、乳香、没药、轻粉、硼砂、煅龙骨、孩儿茶、梅花冰片等;风火上攻头目而致目赤疼痛,睛生云翳等症;可用本品配炉甘石、朱砂、硇砂、麝香、珍珠、熊胆等须精制作为点眼剂点眼,可退赤退翳而明目止痛;市上常售的明目眼药、光明眼药膏中,皆有冰片;樟脑辛热除湿,不甚走窜,常作外用杀虫防腐剂用;冰
19、片辛苦微寒,走窜甚速,无处不达,能透骨髓,散邪外出;病在深部者用之,能引药深入病处;若病邪尚在人体浅部者,用之反有引病深入的可能性;麝香走窜飞扬,其性温,通经活络的效力强于冰片,孕妇忌用;冰片走窜开窍,其性凉,清热解毒的效力优于麝香,也能醒脑提神,孕妇不忌;用量一般克;很少入汤药,多作为丸散剂使用;草果 草果味辛、性温;有芳香燥湿、辛温祛寒的作用,并能截疟;寒湿之邪停滞于肠胃、影响中焦运化而致胃痛、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中焦满闷、食欲不振等症,可用本品芳香燥湿、祛寒温中;常配合藿香、砂仁、木香、生姜、半夏、吴萸、良姜、香附等同用;因中焦寒湿太盛而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者,可配厚朴、陈皮、草蔻、麦
20、芽、茯苓、苍术、砂仁等同用;对湿邪盛而致的疟疾,或疟疾兼有中焦寒湿阻滞者,可用本品配合柴胡、黄芩、半夏、苍术、佩兰、草豆蔻、槟榔、常山、厚朴等同用;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效果较好;草豆蔻偏于温中调胃、止呕消胀;草果偏于燥温祛寒,除瘴截疟;用量一般 26 克,重症可用至 9 克;脾胃无寒温者忌用;侧柏叶 侧枯叶味苦、涩,性微寒;主要有益阴、凉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各种出血:本品性微寒,故常用于热性出血;例如衄血可配生地、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咳血可配生藕节、白芨、杏仁、炒栀子等同用;吐血可配白芨、地榆、生赭石、旋覆花、乌贼骨、茜根炭等同用;尿血可配生地、木通、小蓟、黄柏、
21、知母、白茅根等同用;妇女崩漏可配合桑寄生、续断炭、益母草、仙鹤草、艾炭、棕炭等同用;等等;如配合炮姜炭、艾炭等也可用于寒证出血;本品生用除凉血、止血外,尚能益阴清热,炒炭用则只可用于止血;实际上本品最常用于凉血、止血,生用的机会较多;例如四生丸生侧柏、生地、生艾叶、生荷叶常用于各种热性出血;这是前人对本药的使用习惯及经验;据近代实验研究报导,本品生用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凝血作用反较生用效果差;我对妇女倒经每到月经期则衄血常在应证汤药中,加入生侧柏 1530 克、大小蓟 各 15 克,效果较好,谨提供参考;本品性较寒凉,久服、多服可影响中焦温运的机能而产生胃部不适或食欲减退等症,故可在
22、使用本品时,佐用一些强健中焦的药物,如陈皮、生姜、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等;白茅根甘寒,凉血止血并能泻火,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兼能养阴对肺阴虚的咳嗽、痰中带血有效;地榆酸寒收敛而止血,偏治下部的出血;侧柏叶益阴凉血而止血,偏治上部的出血;艾叶温通理血而止血,侧柏叶清血中湿热而止血;用量一般 612 克;重症也可用 1530 克;菖蒲 菖蒲味辛,性温;主要有开通心窍、宣气除痰、聪耳目、发声音的作用;1.开通心窍、宣气除痰: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而致的神志昏迷、神明失常、昏懵不语、甚或抽搐等症,常以本品开通心窍、宣气除痰以醒脑清神;可配合远志、胆南星、天麻、全蝎、蜈蚣、天竺黄、郁金、茯苓、朱砂
23、、川贝母等同用;因痰浊、气郁影响心神而致心悸、善忘、惊恐、精神不安,以及痫症、癫狂等症,也可用本品宣气除痰、开心窍以安心神;常配合远志、香附、郁金、琥珀、朱砂、僵蚕、全蝎、胆南星、防风、龙齿、茯苓等同用;2.聪耳目、发声音:对于痰气上冲而迷心窍或中风卒倒导致耳聋、目瞀看不见东西、目花、舌蹇难言或言语不利等症,本品有道九窍、出声音的作用;可配合远志、天竺黄、半夏、蝉衣、细辛、陈皮、茯苓、香附、生赭石、槟榔、磁石等同用;此外,菖蒲对中焦湿浊阻滞或气郁妨中焦而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不振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紫苏、半夏、陈皮、茯苓、焦神曲等同用;有温肠胃、宣气消胀,治心腹痛的作用;远志、菖蒲皆
24、能入心开窍,但远志交通心肾而补心益肾,偏用于惊悸、善忘、失眠、失神;菖蒲开窍、宣气、除痰而益心肝,偏用于痰气迷心神昏、耳聋、目瞀、失语;气闭于胸膈之间而胸闷胀痛等,用菖蒲开通,甚有效;根据这些经验,我对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应证汤药中加菖蒲69 克,有帮助除闷止痛的功效;仅供参考;在使用地黄、玉竹、麦冬、山药等药时,佐用一些菖蒲,可使其宣导而不生滞;用量一般 39 克;心气散者忌用;常 山 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有消痰、引吐及截疟的作用;本品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前人有时用它涌吐胸膈间痰浊、痰饮的停留结滞,用常山配甘草内服,可吐出痰涎水饮等,使胸膈间感到宽畅,但现在已很少用吐法,所以本品目
25、前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用常山治疗疟疾,前人称做“截疟”,意思是说常山能强力止住疟疾的发作;但是还须要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用其他的药物调理整体、除去各种致病因素才较全面;因此,在常山截疟时,主张须先用和解表里、提邪外出、解散表邪、除痰消积、清解肝胆、调理肠胃等药物,进行几天治疗,使疟邪已出于阳分,再在应证的汤药中加用常山截疟;前人这些经验可供后人参考;我在使用常山治疗疟疾时,常组成下方:柴胡 930 克、黄芩 912 克、半夏 10 克、常山 69 克、草果 9 克、槟榔 9克、乌梅 3克、生姜三片、大枣三至五枚、炙甘草 36 克,水煎服必须有一次在发作前 34 小时服用,故服用时间可根据情况而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其他 药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