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5.pdf
《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5.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高三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高三 8 8 月月考月月考生物试题生物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C.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
2、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A 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 错误。【考点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分化【点睛】知识点总结: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放线菌。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3、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物质。3、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2.局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 GFAJ-1 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FAJ-1 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砷元素存在于 GFAJ-1 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
4、NA 和 RNA 物质中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制造混乱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可推测 GFAJ1 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 正确。糖类中不含磷;B 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C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3.用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
5、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深浅的程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种类碘液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试剂甲+乙+丙+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答案】A【解析】乙种子中,用苏丹染液进行染色时,颜色反最深,说明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 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为蓝色;苏丹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为紫色,B 正确;在鉴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时,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 正确;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
6、斐林试剂鉴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 正确。4.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C、H、0、N、P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酶、激素、ATP 和神经递质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阶段产生,用于暗反 C3的还原A.0 项 B.1 项 C.2 项 D.3 项【答案】C【解析】ATP 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含有 C、H、O、N、P,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
7、有 C、H、O、N、P,核糖体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其中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有 C、H、O、N、P,因此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C、H、0、N、P,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酶不是微量的,可以重复使用,不是催化作用结束之后就失活,错误;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正确;叶肉细胞内的H在光反阶段产生,用于暗反,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用于第三阶段,错误,故选 C。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1 功能的复杂
8、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的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 2 上D.结构 2 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图解可知:图中甲是磷脂,乙是蛋白质,丙是 DNA,结构 1 是生物膜,结构 2 是染色体。结构 1(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图中乙(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A 错误;物质乙(蛋白质)、丙(DNA)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B 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只能进行猜测了基因在结构 2 上,要证明的话是摩尔根的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错误;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D
9、 正确。【考点位】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6.如图表示高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图 1、2 中的细胞 b、d 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图 1、3 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图 1、2、3 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图 1、2、3 所示方式有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图 1 表示体液调节,图 2 表示神经调节,图 3表示细胞间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解:A、图 1 表示体液调节,图 2 表示神经调节,同一个细胞可以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A 正确;B、图 1 表示体液
10、调节,图 3 表示细胞间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图 1、3 所示的方式可以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如抗原呈递就是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如图 3;抗体分泌后,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输到抗原所在部位,可抗原结合,B 错误;C、体液调节,靶细胞表面有信息分子的受体,神经调节突触后膜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两细胞直接接触,需要糖蛋白做受体,C 正确;D、图 1、2、3 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使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D 正确故选:B考点:细胞膜的功能7.如图为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培养较长时间后 A 组细胞的 DNA 含有15NB.核移植一时间
11、后,B 组细胞中核糖体可能出现15NC.核移植后,A 组细胞中还将出现含15N 的 RNAD.A 组培养液换用15N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结果相同【答案】B【解析】A 组细胞培养在含15N 的尿嘧啶培养基上,尿嘧啶是合成 RNA 的原料,DNA 中不含尿嘧啶,因此,A 组细胞的 DNA 不含有15N,A 错误;核移植一时间后,细胞中含15N 的 RNA 可能与核糖体结合,合成蛋白质,因此核移植一时间后,B 组细胞中核糖体可能出现15N,B 正确;图中可以看出 RNA 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因为 A 组中首先发现细胞核中有 N15的 RNA,然后将核质分离细胞质中没
12、有 N15的 RNA,所以 A 组细胞质中不会出现含 N15的RNA,C错误;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不能得到和题中相同的结果,D 错误。8.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通过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
13、膜,可放心饮用直饮机中的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逆渗透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而渗透作用不需要能量,故 A 正确。逆渗透膜上没有识别作用的糖被,故 B 错误。逆渗透膜上没有载体蛋白,故 C 错误。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不一胜过生物膜,且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的副作用,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渗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能力。9.将某植物活组织放入适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且恒,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
14、方式分别是扩散和主动转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 m-n 段和 a-b 段表明两种离子和水分都不再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当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时,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这说明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A 错误;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 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最初的时间内,两种离子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C 错误;主动运输是细胞为保
15、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主动从吸收或排出物质,曲线 mn 段和 ab 段表明细胞对甲、乙两种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平衡,吸收速率稳,此时两种离子继续进入细胞,水分子则可以进出细胞,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某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则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10.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据图分析,该同学选择的膜材料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 1 是渗透作用装置
16、,图示表明渗透计液面逐渐升高,图2 中只有膜材料甲的液,乙没有变化是全透性,膜,丙先高后低,物质跨膜运输了,丁浓度高水分从漏斗中渗出,所以 A 选项正确,B、C、D 选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用。点评: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11.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的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一(乳糖浓度为 10%)二(酶浓度为 2%)酶浓度相对反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速率000011%255%252%5010%504%10020%655%20030%65A.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速率不再增大B.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
17、,相对反速率会增大C.二若将反温度提高 5,相对反速率将增大D.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答案】D【解析】表中显示,一增加酶浓度,相对反速率增大,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速率可能增大,A 项错误;二中酶的浓度一,乳糖浓度达到 20%后反速率不再增加,B 项错误;反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若将反温度提高,相对反速率反而下降,C 项错误;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D 项正确。【点睛】与探究有关的 4 个注意点:(1)根据试题要求,确单一变量,依据变量进行合理分组。(2)根据材料,结合原理确现象的检测手段。(3)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条件相同且适。(4)合理确操作程序。
18、12.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研磨过程中加入少许碳酸钙C.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D.采用不鲜叶片,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A 错误;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破坏细胞结构,使得研磨充分,加少量 CaCO3 是为了保护叶绿体色素,B 正确;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C 正确;采用不鲜叶片,则叶绿素被破坏,所以分离结果是滤纸条下端的蓝绿、黄绿色素带不明显,D 正确。考点: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点睛
19、】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是: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13.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产生的H参与过程B.过程属于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强于过程时,植株正常生长D.过程会使细胞中 ADP 的含量增加【答案】B【解析】图中过程产生的H用于参与光用过程中 C3的还原,而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 错误;图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B 正确;该细胞中过程强度大于过程只能说明叶肉细胞中光用大于呼吸
20、作用,但植物体还有大量的细胞不能光用,该植株不一表现为正常生长,C 错误;过程表示氧气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不消耗能量,ADP 的含量不变,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用和有氧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判断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识记各阶段发生的场所;明确叶肉细胞中光用大于呼吸作用不代表整个植株的光用就大于呼吸作用。14.某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酒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过程中,每小时测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B.甲
21、、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 4h 和第 0h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C.甲、乙两发酵罐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D.该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发酵罐中保留一量的氧气所以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乙中只进行无氧呼吸。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式及坐标曲线可计算出甲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4:3,A 正确;无氧呼吸开始的时间可用酒精出现的时间确,所以甲在 2h 开始无氧呼吸,乙在 0h 开始无氧呼吸,B 错误;图中显示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 错误;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会抑制酵母菌的
22、无氧呼吸得不到酒精,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络结构的能力。15.在其他条件适的情况下,以 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用,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 C0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 C0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 0条件下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C.每天光照与
23、黑暗时间相,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在恒温条件下,30与 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答案】C【解析】表中光照下吸收 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 CO2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由于不知温度在 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因此不能判断昼夜不停地光照植物能否生长,A 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 25,B 错误;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在恒温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温度该为净光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 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 正确;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
24、对值是 0.5,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是 1,因此 30与 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不相,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正确分析图表,确第一行值为净光合速率,第二行值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净光用量-夜间呼吸消耗量。16.下图中过程为某些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程可能发生细胞数量的变化B.过程中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C.过程的数量变化不需要纺锤丝的牵拉D.图中物质变化可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过程为某些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表示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表示分裂
25、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分裂,因此可能发生细胞数量的变化,A 正确;过程中染色质转化为染色体,该分裂过程中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如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 正确;过程的数量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不需要纺锤丝的牵拉,C 正确;图中物质变化不能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会出现图示物质变化,D 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所处的分裂时期。1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月月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