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7篇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docx





《高考语文7篇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7篇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 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谓张仪日:吾 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 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日: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 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张仪南(n作状,到 南方)见楚王,日: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 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 罪恶是最严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大王苟(如 果)能闭关绝(断绝
2、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 六百里。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n作状,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 齐,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泰国施加恩惠,而 (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 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 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日:不毂(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 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 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楚王日:不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 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土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我不派遣一个土 兵,不伤亡一名将
3、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 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对日:臣 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王日:何 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日: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 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日:诺。”于是老 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 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 公日: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注】说苑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作品原有 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朝曾巩
4、搜辑,复为二十卷, 每卷各有标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土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土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5、【参考答案】B【解析】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 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 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 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 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 含义不同。【参考答案】A【解析】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
6、吃,食是 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 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 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 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 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 安身
7、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参考答案】D【解析】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 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 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 些方式来安身存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参考翻译】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 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 怎么办)2 2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参考翻译】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
8、 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 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代 词,他们)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新高考全国I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n作状,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 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希 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孟尝 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 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 是为了)忠(效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
9、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 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 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欷 盟(献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 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孟尝君)又北(n作状,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 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 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
10、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 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 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 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 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 四国攻燕,王且何利(n作v ,得到好处)?利(n ,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 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 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 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悦)曰:
11、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而 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讲和、求和)于魏。因(于是) 归(归还)燕、赵之兵,而(并且)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附:真题与网络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 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 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 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 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 赵蔽也,今赵不救
12、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 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 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 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 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 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 近而输又易矣,王何
13、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 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 策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赵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 .今赵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 .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 .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
14、民亦且岁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参考答案及解析】C 魏欹盟于秦意思是魏国将与秦国结盟,应断 在秦之后;所以,用来的办法,固定词组,表因果,不能断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 称自己。B .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 力的代称。C .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 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参考答案及解析】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 蒙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15、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 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 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 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 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参考答案及解析】A ”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与原
16、文意思不符, 应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参考翻译】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 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得分点:岁不熟、且”的意思)(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参考翻译】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 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得分点:折节、以、去的意思)14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对赵国:晓之以厉害,为赵王讲清存魏对赵国的好处,也 说明了魏国如果投降秦
17、国将给赵国带来的危害;对燕国:请求发兵不得,便 晓之以厉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屈节割地求和于秦,转头向燕,对燕国极 为不利。【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 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 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 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 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盂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 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盂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 战斗力弱。然而赵国
18、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 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 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 献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 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 , 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 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至救救魏 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 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 家带来好处。现
19、在藐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 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盂尝君说:题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 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陷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 J 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 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 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叉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 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 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 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王说
20、,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 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 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OT. J nn ,zx 。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真题文言文原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 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 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 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 寅,降宗室郡王皆为
21、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 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 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日:隋主 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 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 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 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冰,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 匹,上欲
22、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日: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 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 武五品已上告之日: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 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 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言挖空(学生版)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 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
23、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 ()乎?封德彝对()日:上皇敦睦( 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 为)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 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 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 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停止)口无言,以待吾事。 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楚 王使(派遣)人绝齐。张仪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齐,齐、秦之交 阴合(暗中合盟)。楚因(于是)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 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挖空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