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 “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 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 “治国的聆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 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
2、也 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 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 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 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 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 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数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
3、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 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恩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 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 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一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 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第1页(共1 2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苜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即事(其十)章甫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
4、。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这年金兵 南侵,由清河口人淮,张浚败绩。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 订屈辱和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B. “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16 .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
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天姥山上 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2)师说中,韩愈用“,”两句,强调了从师是为 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并无关系的学习态度。(3)劝学中“,”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 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第10页(共1 2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丧失信 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 象,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
6、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持久的学习倦 怠容易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都缺乏信 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O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 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等;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 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 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 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18
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8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最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9分)19 .请对下述文字提供的信息筛选、整合,概括乡土社会的特征。不超过15个字。(3分)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 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 入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 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
8、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 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圣上呢? 答: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第11页(共1 2页).沁园春长沙红烛百合花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是同学们学 过的经典文学作品。请仿照下方的例句,任选两部作品,为它们各写一段话,评价作品 的特色与意义。(6分)例句:背影,一个站台上的笨拙身影,一段父爱无言的动人回忆,细腻平淡的文字中有 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四、写作(6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停止晚读,出门看云!”近日,在云南昭通一所学校,班主任李老师看到天空飘来了 一片七彩祥云,让同学们暂停晚读去走廊上欣赏美景。”能看到七彩祥云,是一件很幸 福、很幸运
9、的事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才好。”李老师的这番话收获无数 网友的点赞,也将话题“语文老师的浪漫送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评论:评论一: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欣赏,看一场晚霞,听一场秋雨,赏一次落花 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是另外一种“学习评论二:“停课看云”也是一种“无用之用”,毕竟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不是填满, 而是点亮。评论三:学校教育要让更多的美有空间得以弘扬。评论四:“停课看云”是另类,“多学一秒、多考一分”才是当务之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10、;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第12页(共1 2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 . B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一,家”国,具有同 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 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C.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 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原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 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 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
11、选项 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D20 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即使20 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 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 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可知,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 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逻辑混乱。2 . A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 进入公共领域”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
12、,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 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 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可知, “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 “难以进入公共领域”。3 . C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 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 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 可作为论据。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
13、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意思是在社会 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C.黄氏家规:人 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 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D.钱 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 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4.参考要点:第一处,揭示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思想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存在盲 区,证明“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
14、用”的观点;第二 处,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并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 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引用西方的观点,指出西方自由主义者观 点的错误,有针对性。5 .参考要点:材料一重点强调“家”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家”在现代社会中有道德 意义,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健康社会的基础;材料二重点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 的积极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 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费孝通则是利用“己”这个“小家”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 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愈推愈远渐次淡薄
15、的“差序格局”。6 . B B.“小说中的王伯是线索人物”错误。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我”既是父母与王伯 “乡里情”的见证者,也是有关情节的亲历者,以“我”的角度叙事,使故事头绪清楚,更加真 实可信。7 . D.描写“我”离开王伯家时看见的城市景象,营造了冷清、孤寒、迷茫的氛围。衬托了“我” 内心伤感、难过与无奈的情感。暗示了“乡里情”逐渐消逝的走向。8 .“乡里情”是驻村干部王伯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彼此关心结 下的深厚情谊。“乡里情”是王伯回城后,母亲每年春节前总要让父亲专程送去农产品以及 王伯热情接待的彼此牵挂。“乡里情”是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
16、、代际 之间日渐隔膜,走向疏离的深沉忧思。9 . A句意: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 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故表结果,领 起后句,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D。“立”是站立,主语为“石守道”;“升降”的意思是登高与趋 下,主语为“明复”,“立”和“升降”要断开,排除C。故选A。10 . B B .“意思相同”错误。两句的“学者”意思不同。前句句意: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后一句“学者”指学识渊博的人。句意: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11 . B B . “反复强调错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强调从师学习与否结果,“
17、圣人之所以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强调的是原因,两者强调不同,因此没有反复强调。12 .( 1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 水,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2 )既然没有什么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学生)不关心他,(老师)死了(学 生)不替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13 .韩愈所处的时代,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非常严重,韩愈本着恢复从师风气的目的, 强调存道者皆可为师。而黄宗羲所处的社会,很多人学业不精、德不配位却好为人师,因此黄宗羲强调老师不仅 要学识渊博、能教授实用的内容,同时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参考译文:劝学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
18、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 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 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 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 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 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鳍 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师说古
19、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 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 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 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 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 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20、却以向老师 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 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 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 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 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 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 家。问他们
21、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 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 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 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续师说呜呼!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是 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 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 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
22、技能。传道授业 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 就不是过错了。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 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浅陋之人,动笔就 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 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族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 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 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
23、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 (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明复坐着的时候,石 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 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 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只想当一个弟子啊。你们盛情推选我作为老师,我哪里敢冒 当世之不题,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
24、?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 理由吧。14 . C C.以懦夫指斥议和派错误,懦夫是诗人自指。15 .颈联是诗人承上而发的议论:王师是否精锐,要看诸将统率得好不好;而收复失地 的大计,则仰仗于权臣的谋划。金兵南侵,大宋已无退路,诗人当然希望权臣能谋划出收 复失地的大计,诸将能统率精锐王师收复失地,因而劝勉意浓,表达诗人的赤诚之心。现 实的情况也给诗人以“当头棒喝”,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仰仗的权臣、诸将无人 可用,诗人只能含蓄地指责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以抒内心之忧愤,从而引发尾联忧国的 悲痛与无奈。17 . ( 1 )云青青兮欲雨(2)吾师道也(3)君子生非异也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茂名 市电 白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