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题汇总.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3 2013 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各地诗词鉴赏题汇编)一、(安微省合肥八中 201届高三联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分)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分)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4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临平道中(北宋)道潜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注释】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8.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4 分)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2/13.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时也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3 分)表面写“路”,却巧妙地暗写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1 分)(酌情给分)。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2 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2 三、(安徽省百校论坛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徐 玑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3、。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8这首诗第二、三两联所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 分)9请结合诗题,简要分析尾联“惟字的妙处。(4 分).幽深古朴(或幽僻淡远等).(2 分)反映了诗人对淳朴自然(或清瘦闲逸等)情趣的喜爱之情。(分.9.诗歌的标题为“春舀游张提举园池”,一般应重点描摹园中之景,诗人却用前六句来描写游园途中淳朴自然的景致,后两句写到园中的歌吹和画堂:还着一“惟字,“惟有“只”的意思?“惟觉”“画堂”之“深”,置其华美、堂皇不顾,巧妙地强化了自己对人工美的摒弃,对山林野趣的追求。(言之成理即可)四、(安徽省大江中学、开城中学 2013
4、 届高三 11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 题.书 边 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3/13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8.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4 分)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8.(4 分)“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分)。9.(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 分)。五、(安徽省东至县
5、203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释】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9、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8、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像东都洛阳朋友们“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
6、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9、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六、(安徽省淮南四校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柳梢青】宋韩淲 4/13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8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分)9。请赏析“几点征鸿”“一棹西风”两句中“点”字和“棹字的妙处.(4 分)8。诗人于秋江的小船上,举目
7、远眺,秋空云淡,征鸿几点,又有远山平野,烟雨溪岸.作者醉心于这如画的美景,继而举棹在西风大江中继续前行,寻找更美好的诗意(2 分).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沉浸自然,闲适洒脱,潇洒自适的形象(分)。而“独倚孤篷的“独”字和“莫问功名”又表现出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和超然物外(1 分)。9。“点”字,写出了征鸿飞得高而远,写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阔辽远(1 分),更写出词人目随征鸿的的闲适和沉醉神态(1 分)。“棹”字。说法(一):“棹”在这里借代“船”,让无形无影的秋风变得具体可感(分),而满载一船西风,又可让读者感知到词人的洒脱疏狂(1 分)。说法(二):“棹字,让西风量化,更让人想见词人于大江西风中挥动船桨
8、潇洒前行的情景(1 分)。可见词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独立(1 分)。(除以上二说法外,其他合理的解说亦可酌情赋分。)七、(安徽皖南八校 213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 题。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8.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 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8、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景物,渲染出凄冷、寂寞、伤感的氛围。(2 分)全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由景而生的怀旧情
9、怀和忧苦心境.(2 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2 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烘托。(2 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5/13 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2 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拟人”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 题。垂虹亭 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注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
10、长若垂虹,甚为壮丽.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乡。8.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分)9。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5 分)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湖上的白帆如同一片白云,鲈鱼如同白玉雕成,柑橘如同黄金铸就(2 分)以白云喻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水为一,云帆难辨的境界,有动态美(2 分)以玉喻鱼,以金喻柑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鲈鱼感觉的金玉之质,金玉之色。9、()照应题目,点名所写的景色。(2 分)(2)拓展了意境的空间,是东南大地都沉浸在垂虹金色的秋光中,表达了作者对垂虹亭深厚真挚的爱。(3分)九、(甘肃省河西五市部
11、分普通高中0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题。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骚人:指屈原。8、本词的上阕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分)6/13 9、请简要说明本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上阕从“色”和“香”两方面突出桂花的色淡香浓;分.写“描绘出桂花纤薄柔嫩之态给 1 分)又用“情疏迹远”“花中第一流”写出桂花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成为花中第一流的内在美.(2 分)抒发了作
12、者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分)9.答案示例:反衬(衬托、对比)(2 分):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2 分),突出了桂花的骄人与高贵(分)。托物抒怀(托物言志)(分):借写桂花抒发作者对桂花的内在品质的赞美(或以桂花作为自己品格的写照)(2 分),表明作者更看重桂花的内在美(1 分)。议论(分):先通过对比议论,最后两句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2 分),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之情(1 分)。十、(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 2届高三质检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 分)()“山接
13、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 分)(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3 分,每点分)(2)写法: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作用: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写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词,然后回答
14、问题。(8 分)相见欢 李煜 7/1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分析这首古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色?十二、(贵州省六校联盟01届高考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题。瑞鹧鸪 (南宋)张元幹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注】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8。此词表现了词人怎
15、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5 分)9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6 分)8.世事变迁的的无限感慨。词人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悲愤之情。对朋友远贬外地的同情和关切之情。9.用典。“白衣苍狗变浮云化用杜甫的可叹“大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反映了时事的变幻莫测。“好是悲歌将进洒”语出李白的将进8/13 酒,抒发了词人对在政治上横遭迫害的愤慨。对比,“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抒发了诗人对中原风光的思念和对山河破碎的无限痛惜。借景抒情。“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眼前景物依旧,而时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一片荒凉。透露出词人对昔日中原风光的留恋.“雨后飞花”一句,抒写暮春时节对繁花
16、凋零的惋惜之情,也暗喻了对南宋小朝廷前途的忧虑.反问.“雨后飞花”一句,通过对抒写暮春时节无数落花的反问,来表现惋惜以及忧虑之情,含意深远.(答对两点即给 6 分)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题.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前人评价这首诗“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5 分)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6分)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状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9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入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
17、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9/13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
18、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 分)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 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分)9。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 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19、9 题。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也病逝。“青帘指酒旗。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 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8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 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
20、;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10/13 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 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 分)9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既写景又写人,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 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1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2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 分)2、请简要分析“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2、“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十七、(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鄂州高级中学 20届高三上学期 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
22、,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11/13 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 分)(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 分)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这首诗中的“青”字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青”字的妙处。(2)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字使全句
23、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分)(2)描写了晚春江上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分)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留别王维 孟浩然 12/13 寂 寂 竟 何 待,朝 朝 空 自 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 路 谁 相 假,知 音 世 所 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违:分离。假:宽容。(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
24、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2)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 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二十、(湖南省醴陵、攸县、
25、浏阳一中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秋 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注】保暹(xin),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馆。今存诗二十五首。(1)本诗第二联主要采用 手法,突出了山林雨过新晴的凉意宜人和柔美宁静。(2 分)(2)清代学者汪景龙评说这首诗时称它“得幽淡之旨”,请你结合诗歌的第三、四联加以赏析.(6 分)13/13()以动写静(2 分)(或答为“以声衬寂”“反衬”;答“衬托”“对比,“情景交融”给 1 分)(2)第三联,以“虫迹”“幽穴”等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微之处的摹写展现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原始形态之美,极力渲染林中之静。(1 分)作者将观察的目光投注到“虫迹”“苔痕”等细微物上正是源于他闲静淡远的心境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3 分)第四联,诗人展开美好的想象,遐想峰顶下层峦深处的幽谧,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安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或: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