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第二学期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人员姓名学校教师1教师2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中国建筑的特征,注意文章是如何用简明而又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重点把握“文法”和“词汇”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理解不同的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审美鉴交与创造:体会科技论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原理的方法。选择家乡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或城市建筑写份调查报告。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
2、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课堂导入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但是,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充满 着无穷的乐趣。整体感知三、预习检测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脊吻(ji )接样(sOn)穹窿(qi6ngi6ng )水榭(xie )蒙古(meng)屋楝(lin)额榜(fang )馒地(man)琉璃(liu li )四、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15年至1923年就 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人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 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
3、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 1931年。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 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 产。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 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 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 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森。1928年
4、,林徽因与梁思成举行婚礼。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 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像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 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 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五、新知讲解1 .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请大家 朗读课文,按小组完成以下任务。标画出每段的重要信息,概括其特点。标识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和效果。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讨论、补充,对重点含义进行探讨。小组代表展示,明确特征及其说明方法。教师及时给出评价。适当补充。2 .全文结构梳理:(1-2)中
5、国建筑的影响(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8-20)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 汇”。3 .九大特征分别是:(一)(二)总体特征,(三)一一(五)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六)一一(九) 装饰特征。4 .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第一组学习成果展示:总体特征(一)(二)立体构成: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说明方法:作诠释、举例子第二组学习成果展示:结构特征(三)一一(
6、五)结构方法: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 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梁架:立柱、横梁、彷、檀墙壁、门窗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斗拱: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作用: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加固两条横木接样”,还具有装饰作用(木构、砖石)。举折,举架:梁是多层的,上层总比下层短,两层间的矮柱总逐渐加高。这叫做 “举架”。作用: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说明方法:下定义第三组学习成果展示:装饰特征(六)-(九)外观、颜色、装饰等。屋顶:”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
7、征之一”,壮丽的装饰性很早被利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说明方法:作比较、引用着色:朱红,彩绘。“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装饰: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 形状或图案。说明方法:举例子用材: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说明方法:举例子5.课堂小结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说明顺序,先介绍总体特征,介绍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 成。主写结构特征,次写装饰特征。结构特征从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方面 介绍。装饰特征又从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一朱红、部件的
8、装饰作用、材料 的装饰作用方面介绍。作者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课文精讲第四组合作探究:1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 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 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第五组合作探究:2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又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9、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 “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 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第六组合作探窕:3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 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 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 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拓展延伸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 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 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 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洼池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课堂小结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 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种神圣义务。一一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 国建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