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pdf(2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19 年秋季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秋季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白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0192019 年年月月日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白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7 个生字,会写“鹤、宜”等 10 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 18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 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
3、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 年赴日本留学。1918 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本文选自 郭沫若全集 文学篇,写于 1942 年 10 月 31 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3)作者对白鹭是怎
4、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板书:白鹭-外形美)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板书: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师总结: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
5、,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一、读拼音,写字词。一、读拼音,写字词。1.这个 xi zi()里装着一只 ku sho(),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i h()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二、选词填空。二、选词填空。嗜好爱好1.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_是_。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_四、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
6、人忘却了它的美。“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对这句话的感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2.听写词语,订正。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3.抽查背诵。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重点句子解析。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板书:精巧的
7、诗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
8、美。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
9、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2.通读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
10、吗四、小结。四、小结。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板书内容:板书内容:【板书设计】色素美:雪白 铁色青色外形美白鹭(精巧的诗)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韵在骨子里的散图画美-清田独钓图文诗)-喜爱悠然美-清晨望哨图赞美清澄美-黄昏低飞图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
11、一切都很适宜。()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三、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B 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2 2、落花生、落花生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0192019 年年月月日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落花生教
12、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 个这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便”,理解“播种、浇水”等词语。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重点的阅读方法。3、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一)字词1、抓住重点的字词1)半亩(m)拼音、吩咐(fnfu)词义(嘱咐
13、;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谁吩咐谁、榨(zh)油字形结构、石榴(li)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2)巩固字词。(二)文章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学生去“渔”。1、“对照比较”抓重点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
14、对话)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3)比较目的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要的点便抓住了。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每一部分的内容。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会迅速地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1)找出重点段落,第 10 自然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
15、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背诵的方法。2)理解帮助。出示第 10 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学生自由读之后填表)位外表颜色印象置花生桃、石榴、苹果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估计:学生会说,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像苹果一样的人。探讨为什么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结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美,使人一看便心生爱慕,做这样的人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明
16、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要做像桃、石榴、苹果一样有外在美的人。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是不对的,这样的人并不是有用的人。只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回答既要做一个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2、有感情地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1、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3 3、桂花雨、桂花
17、雨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0192019 年年月月日日教学内容:桂花雨教学内容:桂花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
18、入。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 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 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 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 万水千山师友情 细雨灯花落等。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
19、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 5)2.小组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 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四、从具体
20、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生答,师总结板书: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摇落桂花,如雨飘下一年四季,香甜生活充满欢乐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又现故乡桂花情深埋心中四、作业布置。一、读拼音,写字词。1.我非常喜欢 ln hu(),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2.这个卖 dbn()的 ppo()非常慈祥。3.你越动,它就 chn()得越紧。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我喜欢的是桂花。()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
21、始担心。()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_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听写生字词。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婆婆浸入尤其缠着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 12)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 13)思考:(1)为什么说
22、“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齐读。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
23、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生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
24、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生答,师总结: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生答,师总结作者通过
25、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五、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六、布置作业。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箩萝)筐(羔糕)点(缠庙)住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