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4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诗文名句内容 情感作家作品东风不与周郎便,O机遇造人杜牧赤壁,弓如霹雳弦惊。金戈铁马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病树前头万木春。豁达 乐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夫君子之行,
2、。修身 养性诸葛亮诫子书,O塞外风光王维使至塞上,。无私 奉献龚自珍己亥杂诗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答案】(1) .B .B1 2).甲:A Z).乙:A(3)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应得到全社会的珍视、传承和发扬。(语序不当,正确顺序应为“珍视”“传承”“发扬)(4) 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空:坚韧不拔(jian ren bu ba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故选B。空:不屈不挠(b(i qU bU n4o):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甲:“浓墨重彩”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大肆渲染”指
3、的是很夸张的描述,引 中为夸大地形容。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结合甲处内容“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注 定是”“一笔”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女足的事迹是值得着力描写的,因此与“浓墨重彩”的意 思相符合,故选A。乙:“饱含”即充满。“包含”即含有。结合乙处的内容“中国人时奋斗拼搏、不惧风雨精神的赞美与追 求”可知,此处用“饱含”更符合“中国人”当时激动的心情,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划线句“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应得到全社会的发扬、珍视和传承”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是先“珍 视”,再“传承”,最后是“发扬”,故修改后的句子是: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应得到全
4、社会的珍视、 传承和发扬。【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结合句“中国女足就是用这样的一次次铿锵绽放”可知,这句里的“这样”指代的是前文讲到的 “把困境转为顺境,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句应放在前面;结合句传递着震撼人心的中国力量”“诠释着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可知,这里有着递进关系,应 是由“女足精神”上升到“中国力量”,因此句紧接在句的后面,句在句的后面; 故选D。二、阅读(70分)(一)(6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
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作于苏轼初到黄州时,描写了夜深人静独自漫步时 所见所感。B.上阕写景,“缺月”“疏桐”“漏断” “孤鸿”等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C.下阕抒情,“惊” “恨”直接抒写词人离开故乡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D.整首词写景和叙事均简约凝练,语言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生动传神。4.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词人托何物抒写了怎样的心境。【答案】3.C4.词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表达词人被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 “惊起却回头,
6、有恨无人省”意思是: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这是直写自己孤寂 心境,没有依依不舍之情。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主旨。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时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 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 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二)(16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震宇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宸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常 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
7、才,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 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 肯,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有删改) 【注】弘农华阴:地名,受:接受,学习。太常:官名。晚暮:出仕时间太迟了。辟:征召。茂才:秀才。四迁:多次上任或升任。5 .解释下面加点词。(1)而震志愈写笃:(2)闻其贤而辟之闻:(3)至夜怀金十斤以遵震 遗:6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
8、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B.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C.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D.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7 .请简要概括选文中体现杨震“公廉”的两件事。【答案】5.匚.坚定 .听说 .赠送 6.C. (1)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2)(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 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7 .杨震从前举荐的王密在夜里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他,他拒绝接受;杨震
9、的老朋友和长革中有人想让 他为子孙开办产业,他不肯。【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而震志愈笃”的句意是:但他的志向却更加坚定。笃:坚定。(2) “闻其贤而辟之”的句意是: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闻:听说。(3)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的句意是: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遗:赠送,送给。【6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 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
10、厚乎”的意思 是: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使后 此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故人(老朋友)、知(了解)、何(为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故(从前)、举(举荐)、为(做)、谒(拜见)”几个词是重点词语。【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要求,
11、应该概括的是“公廉”的两件事。从文章“故所举荆州茂才 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而杨震拒绝,使得“密愧而出”,足见其“清廉”。这是 第一件事;从“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杨震拒绝老朋友提出的为其子孙 们开办产业的建议,也可以看出其“公廉”。这是第二件事。【点睛】参考译文: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他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 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大家都说 他出仕太迟了,但他的志向却更加坚定。大将军邓鹭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 迁,官至荆州刺
12、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 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 (却)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 ”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 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他本性公正廉洁,不 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从前的老朋友和长辈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 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赤水河畔忆
13、丰碑汽车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离古镇愈近愈加兴奋,因为将要一睹其千年风韵。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的赤水河贯穿全境。两岸建筑鳞次栉比, 窗格镂花,古色古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蓝天上,白云飘飘悠悠,或坠落山顶,或挂在楼间,幽静而悠 远。濮松部落世居于此,出于对先人开荒破草的崇敬,历代濮僚人筑上台、立灯杆,用来祭祀祖先,故称“茅 台“。这块神奇的土地,自古繁华,素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称。河西岸的朱砂堡郁郁葱葱,山顶彘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四根巨大的赧红的浪形柱依次错落排 列,柱的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似飞溅的浪花,在万绿丛中特别醒目。山下赤
14、色丹霞石的精美浮雕,再现了 当年四渡赤水情景。河边庄严肃穆的茅台渡口纪念碑,一下将我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迂回穿插,千里奔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谱写了长征史上最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3月16日凌晨,红军从茅台的山羊坳、朱砂堡、银滩三 处胜利渡河,成功实施了 “四渡赤水”的第三渡。当年架设在这里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栏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红星。只见河水清 淞透明,奔流不息。岸边的三角梅一枝枝伸展开来,鲜红的花朵绽满枝头,倒映在赤水河上,连同那一抹夕 阳,把河水染红。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
15、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 历史画卷。漫步于1915广场,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再现了当年中国代表“怒掷酒瓶震国威”的场景。1915年 巴拿马国标博览会上,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将结束,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芳 香四溢,一下吸引了评委,经反复品尝,评委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一举夺得金奖。这“香惊 四座”享誉世界的美酒,是精选高粱、小麦为原料,取赤水河之水,运用娴熟的工艺,在这独特的环境里发 酵、升华而成。茅台酒还与红军结下了情缘。红军抵达茅台镇后,对茅台酒予以保护,并严明纪律,公平买卖,不拿 群众一针一线。当地的群众送吃的、送穿的、送酒给红军,把红军当做家人一样对待。由于长
16、途跋涉,加上 激战连连,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受伤,脚上也起了水泡。当时抉医少药,红军战士就用茅台酒疗伤、 擦脚。茅台酒中蕊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更觉厚重与醉香。夜色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仿佛用水元素向人诉说 着古镇的过往和今朝。道道水柱随音乐翩翩起舞,柔美时如岸边的柳条,婀娜多姿、曼妙游离,仿佛将茅台 酒多彩的文化娓娓道来。雄浑处似当年的红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 媚动人。此刻,朱砂堡顶,雄伟的纪念塔在灯光的投射下越发通红,正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滚滚流淌的赤水 河浸泗着茅台酒杳,日夜吟唱这座永远
17、的丰碑。(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 08. 10,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离古镇愈近愈兴奋的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又引出下文。B.第段“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是古镇商业繁华、历史悠久的写照。C.第段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赤水河美丽的夜景,令人神往。D.文章两处描写四渡赤水纪念塔色彩“赭红”“通红”,意味深长。9 .第段插入“怒掷酒瓶震国威” 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0 .“茅台酒中蕴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请结合第段简要概括茅台酒中蕴 含长征情愫的“佳话”。11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霓虹闪烁,如梦如幻,
18、赤水河越发妙媚动人。(赏析加点词)(2)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 (赏析句子)12 .文章以“口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结尾,从全文看,作者对“这座丰碑”吟唱了哪些情感?请简要 概括。【答案】9.C1().解说了 1915广场上“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的来历;说明茅台酒香浓郁(芳香四溢),突出酒的品质高(影响力大);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11 .红军抵达茅台镇后,严令保护茅台酒;群众把红军当家人,送茅台酒给红军;红军战士缺医少药, 用茅台酒疗伤。12 . (1)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可爱,这里用来形容
19、霓虹灯照耀下的赤水河,写出了赤水河的美 妙和柔情,表达了作者对赤水河的喜爱(赞美)之情。(2)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生动地描绘了岸边三角红梅和桥上闪闪红星交相辉映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赤水河红色革命历史的崇敬之 情(或:暗含赤水河是红色革命历史圣地)。13 .对茅台古镇美景的热爱之情;对茅台古镇(红色革命)历史的崇敬之情;对茅台古镇酒文化的自 豪之情;对茅台古镇军民鱼水家亲的赞美之情。【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有误,联系第段中“夜色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仿佛 用水元素向人诉说着古镇的过往和今朝。道道水柱随
20、音乐翩翩起舞,柔美时如岸边的柳条,婀娜多姿、曼妙 游离,仿佛将茅台酒多彩的文化娓娓道来。雄浑处似当年的红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霓虹闪烁,如梦如 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的内容可知,从听觉(“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视觉(“夜色 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角度描绘赤水河美丽的夜景,未使用嗅觉描写; 故选C。【10题详解】考查对插叙的理解和作用分析。文章第段插入“怒掷酒瓶震国威”的故事,对1915广场上破碎的巨大酒坛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了进一步 的解说,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这只酒坛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内涵:从插入的故事看,“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一句,说明了茅台酒
21、酒香浓郁、醇厚,也 侧面突出了茅台酒的品质高、影响力大;由下文内容可知,第段主要讲茅台酒中蕴含的长征情愫,那么本段插入的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就自然引出 了下文茅台酒与红军之间的佳话;此外,插入的有关茅台酒的故事,生动且趣味十足,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II题详解】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时,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由第段中“茅台酒还与红军结下了情缘。红军抵达茅台镇后,对茅台酒予以保护,并严明纪律,公平买卖,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内容可概括为:红军抵达茅台镇后,严令保护茅台酒;由第段中“当地的群众送吃的、送穿的、送酒给红军,把红军当做家人一样对待”的内容可概括为:
22、群众 把红军当家人,送茅台酒给红军;由第段中“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激战连连,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受伤,脚上也起了水泡。当时缺医 少药,红军战士就用茅台酒疗伤、擦脚”的内容可概括为:红军战士缺医少药,用茅台酒疗伤。【12题详解】考查句子赏析。(1)从词语角度赏析。联系“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的内容可知,“妩媚”形容女 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文中形容霓虹灯下美丽的赤水河,生动地写出了赤水河的魅力和美妙,表达了作 者对赤水河的喜爱和赞美。(2)可从修辞角度赏析。联系“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 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的内容可知,“每一片花瓣
23、恰似红星的一角”是比喻,“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 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是拟人修辞。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花瓣和红星交相辉映的场景,暗示了赤水河见证了红色革命,表达了作者对赤水河的这段红色革命历史的 敬仰和赞美。【1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全文可知,作者笔下的“丰碑”有多层含义,包含不同的情感。结合第段中“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的赤水河贯穿全境。两岸建筑鳞 次栉比,窗格镂花,古色古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蓝天上,白云飘飘悠悠,或坠落山顶,或挂在楼间, 幽静而悠远”的内容可知,“丰碑”指深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福建省 南平市 中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