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红色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红色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红色反思).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教案 八 年 级 生 物 单位:任课教师:2/42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
2、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3、。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
4、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四、具体措施 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
5、得到提高成优;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3/42 五、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3 第五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六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 第七节基因的显性和阴性 5 第八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九节生物的变异 6 第十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十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7 第十二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8 复习 9 复习 10 中段考试 11 第十三节传染病及预防 12 第十四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3 第十五节用药与急救 14 第十
6、六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十七节 病毒 15 第十八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十九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6 复习 17 复习 18 期末考试 4/42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育”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等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又会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关于课标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课标中“人的生殖和发育”一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本册只安排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与环境关系。七年级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已经讲授遗传的和染色体,
7、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体现现代化生物技术深入带基因水平的特点,本章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遗传,依次安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上午的变异”各节。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3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4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
8、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5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6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7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
9、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8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9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0.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11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12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3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10、;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4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5/42 15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16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17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18.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1
11、9.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0.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21.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22.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24.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25.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26.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4.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5.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6.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12、7.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8.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9基因控制性状。10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1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1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14.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15.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16.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17.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课时安排:参照学期计划 6/42 第一章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
13、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3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4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5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6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
14、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7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8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9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0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11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2通过课后参观或参
15、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4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15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16 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教学重点: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4.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5.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6.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7.早期
16、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8.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9.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10.通过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总结鸟类比两栖类等动物的进步之处。7/42 课时安排: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课时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 8/42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7、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
18、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 生殖。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
19、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9/42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什么为“有性生殖”?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 P2页的框图。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
20、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7、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3)
21、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六、课后反思: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0/42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
22、态的过程的异同;2、通过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情感目标 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3、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三、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23、、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比看谁说出的昆虫知识最多?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2、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 、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 发育。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三个时期,属于变态 发育。(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1)质疑:你知道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你养过
24、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2)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11/42(3)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完成书上表格和讨论。家蚕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成虫 蛹 A呈长圆筒状,柔软,无翅,有 8 对足,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但不明显。B不取食,雌雄蚕蛾交尾之后雌蚕蛾产卵。不久死亡。C不吃不动。最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D大致呈椭圆柱状,体表光滑,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E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有翅、复眼、触
25、角和三对足等,体表有很多白色鳞毛。F以桑叶为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化蛹前吐丝结茧。2、点拨指导(1)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2)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并思考: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点拨: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3、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2)你准备在昆虫方面做哪些创造和发明?或为人类做出贡献。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下册 教案 红色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