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pdf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制 动 系 统 匹 配 计 算 讲 义(总 3 1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 讲义开发(讲师用)(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课提纲及内容)课时_ 一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提纲及内容 1、制动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与要求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整车配置、布置及参数,参考同类车型参数,选择制动器型式、结构及参数,然后校核计算,验证所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及法规的要求,满足要求后初步确定参数。公司目前车型主要是 M1、N1 类,操纵系统为液压操纵、真空助力。因此,本匹配计算主要以上述车型及操纵系统为基础进行基础制动系统及调节装置
2、的匹配计算,ABS 或 ESP 的匹配计算由配套厂家完成。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等对制动系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制动系设计首先应满足以上法规的要求。同时,为提高整车性能,不同级别的车型,又会对制动性能提出高于以上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在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因此,对设计任务书要求高于法规要求的,要按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将 M1、N1 类车与匹配计算有关法规摘录如下:表 1 M1、N1 类车有关制动法规要求 项 目 GB72582004 G
3、B126761999 ECE 行 车 制 动 1、试验路面 附着系数不小于 的水泥或沥青路面 干燥、平整的混凝土或具有相同附着系数的其他路面 附着良好的路面 2、车辆载荷 空、满载 空、满载 3、制动初速度(Km/h)M1 50Km/h 80Km/h N1 50Km/h(总质量不大于 3500kg 的中高速货车)80Km/h 4、制动稳定性 不允许超出的试验通道 任何部位不偏离出通道 5、制动减速度(m/s2)空载 M1 N1 满载 M1 N1 6、制动距离空载 M1 N1 3(m)满载 M1 N1 7、液压制动脚踏板力(N)空载 M1 400 500 N1 450 700 满载 M1 500
4、 500 N1 700 700 8、液压制动踏板行程要求 踏板行程不应大于踏板全行程的 3/4;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时不应大于踏板全行程的4/5,且乘用车不应大于 120 mm,其它机动车不应大于 150 mm。制动控制装置和传能装置以及制动器零部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储备行程 制动控制装置和传能装置以及制动器零部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储备行程 应急制动 1、试验路面 附着系数不小于 的水泥或沥青路面 同行车制动 2、车辆载荷 空、满载 空、满载 3、制动初速度(Km/h)M1 50Km/h 80Km/h N1 30Km/h 70Km/h 4、制动减速度(m/s2)M1 N1 5、制动距离(m)M1 N1
5、 6、液压制动脚踏板力(N)M1 500 500 N1 700 700 驻车制动 1、试验路面 附着系数不小于 的20%的正、反坡道。18干燥、平整的混凝土或具有相同附着系数的坡道上(上坡或下坡)。18良好路面的坡道上(上坡或下坡)。2、车辆载荷 空载 满载 3、手操纵力(N)M1 400 400 N1 600 600 4、试验效能要求 停在规定坡度坡道上 停在规定坡度坡道上;按应急制动条件试验,减速度 m/s2 停在规定坡度坡道上;在 30Km/h 初速度下试验,减速度 m/s2 5、行程要求 全行程的 2/3 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具有一定的储备行程 具有一定的储
6、备行程 4 全行程的 3/4 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剩余制动效能 1、试验路面 当部分管路失效后,剩余制动效能保持原规定值的 30%以上。同行车制动 2、车辆载荷 空、满载 3、制动初速度(Km/h)M1 80Km/h N1 70Km/h 4、制动减速度(m/s2)空载 M1 N1 满载 M1 N1 5、制动距离(m)空载 M1 N1 满载 M1 N1 6、液压制动脚踏板力(N)700 其它要求 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 当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制 动系统仍应能保持规定的应急制动性能。同应急制动 行车制动反应时间(液压制动系)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 s 从开始促动控制装置到最不利的车
7、轴上的制动力达到规定的相应的制动性能时所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 从控制装置被启动到处于最不利位置的轴达到规定的性能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 制动力分配(ECER13 及GB12676-1999 对不装 ABS 车辆的要求)1、对于附着系数值在之间的各类车辆Z十()2、对于下列车辆,车辆处于各种载荷状态时,前轴的附着系数利用曲线应位于后轴的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之上。制动强度(Z)在之间的 M1车辆。但是,对于之值在时,若后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不超出由公式=Z决定的直线以上,则允许后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位于前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之上。制动强度(Z)为之间的 N1类车辆。对于制动强度为时,若各轴的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位于由
8、公式kZ和k=确定的两条平行于理想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之间,其中后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允许与直线K=相交,则认为满足要求。对于制动强度为和制动强度为时,若分别满足公式Z和Z+,则认为满足要求。注:以上数据为发动机脱开的 O 型试验要求。2、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 5 制动系统参数选择形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以最终保证设计参数合理为准。如:轴荷、重心位置相近的车辆,可借鉴采用参考车型数据;平台化产品,可借用部分参数,选择其它参数;选择参数后要进行校核计算,满足要求后就可以采用;下面以无参考样车时的设计为例,简要说明制动系统主要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制动系统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如下:(1
9、)了解整车配置并输入与制动系统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输入的参数及要求如表2 表 2 与匹配计算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 序号 参 数 代 号 单位 数 值 备注 1 整车空/满载质量 mkmm/kg 通用代号 m 2 轴距 L mm 3 空载/满载质心高 gmgkhh/mm 通用代号gh 4 空载/满载前轴到质心水平距离 mkaa/mm 通用代号 a 5 空载/满载后轴到质心水平距离 mkbb/mm 通用代号 b 6 前/后轮胎滚动半径 21/RR mm 前后轮胎一致时代号 R 7 制动系统配置及其它要求 1、装配 ABS 还是 ESP 还是感载比例阀 2、对前后制动器型式的要求。3、对管路形式的
10、要求 4、其它要求。(2)初步选择系统主要参数。(3)制动器及相关参数选择及计算。(4)操纵系统主要参数选择及计算。初步选择系统主要参数 在确定制动器参数之前,需初步选择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分配系数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根据整车提供的参数,绘出理想制动力分配I 曲线,参考同类车型、根据 ABS 或比例阀的一般要求,可以确定空载或满载时的同步附着系数,然后,计算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绘出线。将 I、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初步选择合适的制动力分配系数。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绘制 1、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6 不考虑制动时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轴承摩擦力、传动系阻力、坡度等,制动时地面作用于
11、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 3-1 所示:由图 3-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gzhdtdumGbLF1 (2-1)式中:1zF 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N;G 汽车重力,N;b 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m;m 汽车质量,kg;gh 汽车质心高度,mm;L 轴距,mm;dtdu 汽车减速度,m/s2。图 1 制动工况受力简图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gzhdtdumGaLF2 (2-2)式中:2zF 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N;a 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I 曲线 (1)、地面制动力 FB: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即地面与轮胎之间
12、的摩擦力,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2)、制动器制动力 F: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又称制动周缘力。与地面制动力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0 时,大小亦相等,且 F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即 F及取决于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车轮有效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7 F=T/R (2-3)式中:T 制动器对车轮作用的制动力矩,即制动器的摩擦力矩,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R车轮有效半径。()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在附着系数为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21FFFu等于汽车与地面附着力)(21FFF
13、;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21FF、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21FF、,即:222211112121zBzBBBFFFFFFFFGFFFFF(2-4)在上述条件下,gmFFdtdu21,由(2-1)、(2-2)、(2-4)可得以下公式:)(1ghbLGF (2-5))(2ghaLGF (2-6))2(4211122FhGbFGLhbhGFggg (2-7)式中:21FF、前、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21BBFF、前、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附着系数;21F、F前、后轴附着力 将(2-7)可绘成以F1、F2为坐标的曲线,即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 曲线。根据式(2-4)的第一式,按
14、不同值作图,得到一组与坐标轴成 45的平行线,绘在I 曲线图上,以便分析使用。同步附着系数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初步选择 1、同步附着系数 同步附着系数0是汽车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路面附着系数。8 同步附着系数的选择首先要满足制动稳定性的要求,然后要有高的制动效率并满足应急制动等的要求,见表 1。对制动稳定性的法规进行分析:附着系数在之间时除个别很小的区段外,均要求前轮先抱死,所以同步附着系数应,但满足此要求后,制动时前轴负荷较大,制动效率低,所以一般都要加装制动力调节装置。另外,同步附着系数的选择还要结合整车的使用条件、轴荷分配、管路布置、配置综合考虑。经常在良好的路面上使用且车速较
15、高的车辆,为保证制动时的稳定性,同步附着系数可选的大一点。对管路布置为 II 型的制动系统,要考虑单回路失效的应急制动效能;制动系统配置 ABS时要满足 ABS 匹配的基本要求。对装 ABS 的车辆同步附着系数满足 ABS 匹配要求即可,一般应在为宜。K1 无 ABS 时的同步附着系数:空载,满载。CH071 参考车:空载,满载 装感载比例阀时,拐点后的空、满载同步附着系数应。K1 配感载比利阀时的同步附着系数:空载,满载。K2 配感载比利阀时的同步附着系数:空载,满载。2、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的制动器制动力之比,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由于在附着条件所限定的 范围内
16、,地面制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的制动周缘力,因此又通称为制动力分配系数。2111FFFFF (2-8)3、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初步选择 根据已作出的 I 曲线图、法规要求、制动效率初步选择空、满载同步附着系数,然后计算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I 曲线由整车参数确定,45的平行线反映的是在某一附着系数下的前、后地面制动力间的关系。如果选定一个同步附着系数,与这一附着系数对应的45的平行线与 I 曲线的交点,也应是 I 曲线与线的交点,过交点与原点的直线即为无制动力调节装置时的曲线;线与 I 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反映制动效率的高低,包围面积越小,效率越高。装感载比例阀时,制动力分配曲线如下图2,可以参考
17、同类车型、法规要求选择拐点前的制动力分配线并确定拐点;再选择拐点后的空载(或满载)同步附着系数,作出拐点后的空载(或满载)线,一般空、满载拐点后的线平行,所以可作出拐点后的另一条线,再根据45的平行线就可以确定满载(或空载)的同步附着系数,拐点后的空、满载同步附着系数应,且要使制动效率尽量高。通过作图试选,结合法规要求,初步选择制动力分配系数。9 不装制动力调节装置时,同步附着系数由式(2-5)及(2-8)推导得:Lhbg0 (2-9)装感载比例阀时,拐点以前的制动力分配同上式。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管路压力越高,制动轮缸或主缸直径就越小,但对系统密封、管路尤其是制动软管及管接头则提出了更高的要
18、求,对软管的耐压性、强度以及接头的密封性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因此,一般路面上制动时,管路压力不要超过10Mpa,同时,考虑到传动效率、制动力调节装置等的影响等,选择管路压力还要适当减小。目前开发的轿车,管路压力一般在。制动器主要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首先,需要确定前、后轴地面极限制动力,满载及路面附着系数最大时,前后轴制动力最大。考虑到制动效能试验时对路面附着系数的要求,初选参数时可以以满载工况同步附着系数计算。然后,选择管路工作压力、制动器型式;并根据制动器形式及轮辋规格,选择制动器制动半径及效能因数;由前后轴制动力,确定轮缸直径;最后重新计算制动力分配系数。对装感载比例阀的系统,以满载前后轴同时
19、抱死工况计算前轴制动力,选择前制动器参数;再根据拐点以前的前后制动力分配关系,选择后制动器参数。并确定前后轮缸液压关系。前、后轴制动力确定 假定车辆在满载时,前后轮同时抱死,由式(2-5)计算前轴制动力。)(1ghbLGF (2-5)无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后轴制动力为:图 2 K2 制动力分配曲线 10 121uFF (2-10)制动器型式的确定 制动器型式选择要结合总布置共同确定,盘式制动器由于其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制动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轿车和部分客车和载货汽车的前轮。而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较容易地附加驻车制动的驱动机构,兼作驻车制动器之用。所以,采用前盘后鼓制动器能够达到一般制动性能要求,
20、而且成本较低。高性能轿车前后轮均采用盘式,主要是为了保持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稳定;同时,配备 ESP时,一般鼓式制动器不能满足 ESP 的需求(博士新开发的 IDE 鼓式制动器可以配备 ESP),所以采用盘式制动器。制动半径的确定 在有关的整车总布置参数和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确定后,即可参考已有的同类型、同等级汽车的同类制动器,轮辋尺寸,对制动器的结构参数进行初选。1、鼓式制动器制动半径 鼓式制动器制动半径就是制动鼓内半径,在输入力一定时,制动鼓直径越大,制动力矩越大。但其直径受轮辋内径的限制,而且其直径增大也使制动鼓的质量增加,非悬挂质量增加,不利于汽车行驶平顺性。另外,制动鼓与轮辋之间应有一定的间
21、隙,此间隙一般不应小于20-30mm,以利通风散热。可以根据轮辋直径及整车布置初选制动鼓内径,轿车制动鼓内径一般比轮辋外径小 125-150mm,载货汽车和客车制动鼓内径一般比轮辋外径小80-100mm;初选的制动鼓内径应符合QC/T309-1999制动鼓工作直径及制动蹄片宽度尺寸系列的规定(部分参考样车为国外标准,与此标准不一致)。2、盘式制动器制动半径 盘式制动器制动半径取决于摩擦衬块的内、外半径,也即取决于制动盘直径及轮毂法兰盘直径,制动盘直径增大可以降低制动钳的加紧力,降低摩擦衬块的单位压力和工作温度。制动盘直径也受轮辋直径的限制。通常制动盘的直径为轮辋直径的70%-79%。盘式制动器
22、制动半径可近似为r(ri+rO)/2,ri、rO为制动摩擦衬块内、外半径。推荐 rO/ri,以使摩擦衬块磨损均匀。制动器效能因数的计算与选择 1、定义 制动器效能因数是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能输出的力或力矩,用于比较不同结构型式的制动器的效能。可定义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上所产生的摩擦力与输入力之比,即 11 rPTBFf .(211)式中:Tf 制动器的摩擦力矩;r 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盘式制动器作用半径可近似为 r(ri+rO)/2,ri、rO为扇形制动块内、外半径。鼓式制动器作用半径制动鼓内半径。P 输入力,一般取加于两制动蹄的张开力(或加于两制动块的压紧力)的平均
23、值为输入力。2、制动器效能因数的计算 制动器效能因数取决于制动器结构、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各种制动器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的稳定值约为,一般取。可以根据制动器结构和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计算效能因数。盘式制动器的效能因数计算 钳盘式制动器:fPfPBF22 (212)鼓式制动器,若作用于两蹄的张开力分别为P1,P2,两蹄给予制动鼓的摩擦力矩分别为 TTf1、TTf2,则两蹄的效能因数分别为:rPTBFTfT111 rPTBFTfT222 整个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器效能因数为 rPPTTBFTfTf)()(22121 (213)领从蹄式鼓式制动器的效能因数计算,如图3:领蹄的制动蹄因数为:bcffbhBF
24、TL1 (214)12 从蹄的制动蹄因数为:bcffbhBFTC1 (215)3、制动器效能因数的选择 在匹配设计时,一般鼓式制动器结构参数不能提供,可根据同类制动器参数或按照典形结构选择,典型结构如表 3。在制动器确定后,再通过试验验证确定。表 3 不同类型制动器效能因素 制动器类型 鼓式液压驱动 钳盘 领从蹄(从蹄无支承)领从蹄(从蹄有支承)双领蹄式 单向增力 制动器效能因数 BF(典型值)注:上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为 轮缸直径的确定 在以上参数确定后,可以计算轮缸直径。1、无制动力调节装置时,前后轮缸压力一致,所以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轮缸直径。不计轮缸的液压损失,前、后制动器制动力计算式为
25、:图 3 盘式及领从蹄式鼓式制动器简化受力图 13 22222222111121114242RrnBFdpFRrnBFdpFuu (2-16)式中:21pp、前、后轮缸液压;21dd、前、后轮缸直径;21rr、前、后制动器制动半径;21RR、前、后车轮使用半径;21nn、前后制动器单侧油缸数目(仅对盘式制动器而言),一般在一个油缸不能满足要求或制动 摩擦衬块面积较大时,为使夹紧力均匀才采用 2 个或以上油缸。计算后,要将结果圆整,使其符合 GB7524-87标准规定的尺寸系列:,16,19,22,(),(),24,()26,28,(),30,32,35,38,42,46,50,56。由于国外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动 系统 匹配 计算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