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点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1.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降低地下水,坑底尺寸70.6m*40。6m(1)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报告,对于本基础工程而言,建筑物基础处于是湿润区,较强透水土层中,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最高地下水位理埋深在地表下 0.9m,地下水较为丰富,场地土质以粉质粘土及粉土为主。(2)井点降水方案的选择 现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的土层测试情况,本基工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具体采用的是无压非完整井的环状井点系统。(3)无压非完整井的环状井点系统的计算 计算简图 无压非完整井点简图 井点管高程布置 根据本地和工程实际情况,先开挖至1.8m 处,再下井点管。井点降水深度,考虑抽水设备的水头损失以后,
2、一般不超过 6m 井点管埋设深度 H(见图 1)。图(计算公式:HH1+h+IL 式中 H1井点管埋设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最小距离,一般取 0。3m1.0m I-水力坡度,根据测定环状井点为1/10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H=H1+h+IL=2。3+0.3+(1/10)23 =4。9m 群井涌水量计算公式:Q=1。336K(2HO-S)S/(LgRlgXO)式中 Q井点系统的涌水量(m3/d)K-土的参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常用计算公式:粉质粘土 取 K=1.0 R=1。95SHK=1.954。9
3、(20。00。9)1。0 =41.76m XO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m)对于矩形基坑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 5 时,可按下式计算:XO=F/F环状井点系统包围面积(m3)长/宽=76/46=1。655 F=7646 =3496 m2 XO=F/=3496/3。14 =33.367(m)S/(S+l)=5。0(5。0+1.0)=0。83 经查表得 HO=1.85(S+l)=1。85(5+1。0)=10.8m HO=10。8+4.43=15.23 S=4。9+4.43=9.33m Q=1。336K(2HO-S)S/(LgRlgXO)=1.336 1。0 (2 15。23-9.33)9。33/(l
4、g41。76lg33.367)=2704m3/d 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由下式确定 q=2rclcv=2rclc65K1/3=130rclcK1/3 式中 q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m3/d)rc滤管的半径(m)lc滤管的长度(m)v滤管的极限流量(m/S)k土的渗透系数(m/d)q=130rclcK1/3=1303.14(0.05/2)1.011/3 =10。21 m3/d 井点管数量由下式确定:n=Q/q=2704/10。21=265 根 n=1.1265=1。1265=291。5 根 取 292 根 井点管平均间距为:D=L/n=(76+46)2/292 =0.84m 可取 D=1.0m
5、1.2m。式中 L-总管长度(m)根据以上计算,按每台轻型井点降水设备配 3040 根井点管计算,本工程一级轻型井点要配备 8 台套降水设备,局部加深处增加二级轻型井点降水另行配备。(4)井点管的埋设 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不小于1m,间距为 1。5m,为防止局部发生漏气,滤管必须埋入透水层内,总管标高的布置可能接近原有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的水流方向有 0.250.5 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采用直径 70mm 的冲水管冲孔,孔径一般为300mm,冲孔深度一般比滤管底深 0。5m 左右,并保持垂直,埋管时,井点管与孔壁间及时用粗砂灌实,距地面下 0.51.0m 深度内,应用粘土填塞严密,井点管沉没完毕,即可接通总管和抽水设备.(5)轻型井点的使用 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不来或一直较混,或清后又混等,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必须经常观测,一般应不低于 55。3-66.7M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管路系统联接不好,有大量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水反冲洗或拔出重新埋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