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最新9篇).pdf
《八年级生物教案(最新9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最新9篇).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教案(最新 9 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一一、预习提示 1、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2、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二、教学目标 1、家居环境状况调查。2、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状况调查。教学难点: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四、教学过程 1、引出本节课内容。据调查,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内进行过装修。装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导致近年来儿童某些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环境如何呢?2、学生活动 评价家居环境质量,提出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或建议。3、学生讨论 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
2、哪些措施和办法?4、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家庭装修的图画,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5、教师向学生列举一些家庭装修污染带来的害处例子。6、学生很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指出家居环境污染的源头。7、教师向学生普及一些知识。居室卫生标准五大原则 居室日照、居室采光、室内净高、微小气候、空气清洁度。室内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 起床综合症、心动过速综合症、类烟民综合症、幼童综合症、群发性皮肤病综合症、不孕综合症、植物枯萎综合症、宠物死亡综合症等。8、教师根据以上例子,举出相应的事实作为例证。并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9、根据教师提出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给自己一个安全洁
3、净的家?10、教师引出室内绿化这一概念,让学生讨论室内绿化有哪些可行的办法。1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放于室内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的。12、教师给出一些植物图片,学生回答适于放置在室内进行空气净化的植物种类。13、教师向学生介绍 52 种致癌的植物并提醒学生不可随意向家中购置这些植物。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二课前检测: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 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
4、蛙、蟾蜍、大鲵和蝾螈。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2、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 亿2.25
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2.25 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答: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
6、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板书设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鸣囊、抱对 2、发育: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后巩固: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7、()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两栖动物是指()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明辨是非 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三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8、异性免疫。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重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计划免疫的意义。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 1、P102 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
9、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 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 病原体 B 病毒 C 抗原 D 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吞噬细胞 D 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 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 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
10、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作业设计 A、什么是计划免疫?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八年级生物教案篇四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一)、自主学习 1、自然
11、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A、鸵鸟 B、企鹅 C、蝙蝠 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A、飞行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A、获取足够的食物 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C、产生有利变异 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 52 页自我1-3 题。(四)、
12、拓展提升 教材 52 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设计: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举例: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
13、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以上事实告诉我们,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所以说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最直接的证据。2、始祖鸟 通过比较发现,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点及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始祖鸟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产物。3、细胞色素 c 细胞色素 c 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为蛋白质在
14、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由此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的亲缘关系最远。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读 p55 页进化树 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如恐龙。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历程: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植物:藻苔蕨裸被 总体趋势:由简单到
15、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课后巩固:1、生物进化的直接的证据是()A 化石 B 比较胚胎学 C 解剖学 D 陨石 2、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 C 越复杂、越高等 D 越简单、低等 3、与始祖鸟相似的生物是()A 鱼、鸟类 B 鸟类、爬行类 C 爬行类、哺乳类 D 鱼、哺乳类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A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 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D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是()A 古代鱼类 B 古两栖类 C 古爬行类 D 鸟类 6、如果两种动物的化
16、石在同一岩层中发现,由此可推测两者()A 血缘关系很近 B 生存年代很近 C 生活习惯很相近 D 个体构造很相近 7、物种 A 化石比物种 B 化石在较晚地层中出现,由此可推测两者 A 物种 A 比物种 B 数量多 B 物种 A 可能是较晚形成的 C 物种 A 由物种 B 进化而来 D 物种 B 由物种 A 进化而来 8、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9、细胞色素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可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种动物的
17、细胞色素,发现马的细胞色素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个不同,与蛇有 22 个不同,与龟有 11 个不同,与鲸有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驴,最远的是蛇。()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你认为这种方法能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吗?为什么?答:能。通过比较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八年级生物教案篇六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18、,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三、课前准备 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
19、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教案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