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选图编述教案:春天里的故事.pdf
《大班选图编述教案:春天里的故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选图编述教案:春天里的故事.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设计意图:我们班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大部分会较完整地表达,但讲述的语言不够优美,情节性不强。所以我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特有的情感功能,让幼儿在看一看,选一选,讲一讲的过程中进行编述活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加入适当的表情、语言来连贯表达,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述出课件中实物的内容、情节。2、引导幼儿合理地选择背景、主角,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不同的音量、声调,有表情地进行讲述,体验讲述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春姑娘悄悄地送来了许多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一下。1、逐一显示图 1
2、至图 5,引导幼儿运用已有词汇进行描述。参考语:这是柳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呢?2、逐一显示图 6 至图 8,引导幼儿运用优美词汇组合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参考语:谁在放风筝?心情怎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二、引导幼儿选图,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全屏显示 8 张图片,再现讲述对象。1、想不想用这些图片来编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2、我们先一起来讨论一下,该怎样编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A、完整:比如,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谁?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如何?结果怎样?要让人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B、运用优美的词语讲述,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C、运用不同的音量、声调,有表情地讲述。D、加上一个恰当的故事
3、名字,围绕故事名字讲述。采用自由式或结伴式先进行编述,再在集体面前个人讲述。采用幼儿点评与对比点评进行评价,提高孩子讲述能力。三、延伸讲述 回家把自己选择的图片画在纸上,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请爸爸妈妈帮助你,把你编的完整、优美的故事写在图画的下面,带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扩展阅读 主题由来:春天是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愉快的季节,但对幼儿而言,春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在春天里能获得亲身感受的活动。在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柔柔的春风,到处充满春天的景象。幼儿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中,真切感知春天来了,春天多么美!春天是一个生长
4、的季节,树、花、草、蝌蚪、昆虫、小鸡、小鱼等生长变化快。春天还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季节,孩子们到户外一起放风筝,做游戏,感受春天带来的快乐。在本主题活动中,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有背景的主题墙饰。并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听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会用多种途径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主题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种植活动。2、能感受和发现春天的天气、花草、树木的变化。3、能够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小草、树、花,并认识它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及特征。4、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情感。5、能利用粘贴、涂色、手指点画等多种形式去表现春天,并从中体验到无尽的乐趣。活动一:蒜宝宝 活动二:迎春花 活动三:柳
5、树妈妈 活动四:草儿长出来 活动五:撕贴小草 活动六:美丽的桃花 活动七:认识风筝 活动八:装饰风筝 活动一:活动名称:蒜宝宝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蒜的特征。2、在种植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大蒜、装好水、土的盆或盘。活动进行:1、出示大蒜,引起幼儿兴趣。提问:这是什么?蒜宝宝长的什么样?2、剥蒜 (1)、让幼儿把蒜剥开,并说一说蒜宝宝剥去皮后的样子。3、种蒜 (1)、出示装好土、装好水的盆放在幼儿面前。(2)、让幼儿把剥好的蒜种在盆里或水里。(3)、提示:让幼儿要把蒜的底部种在水里或盆里,不要让蒜宝宝的尖在下边。(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活动结束:幼儿互相观看种
6、在水里或盆里的蒜,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讲评。123456 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兴趣较高。幼儿能通过自己对蒜宝宝的观察,说出蒜宝宝的基本特征。幼儿在剥蒜的过程中,表现的都很专注。剥出蒜宝宝后幼儿表现的很高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在种蒜时,幼儿对怎样种蒜不知道,要老师直接告诉,并告诉幼儿在种蒜过程中幼儿应注意的问题。使幼儿能成功的把蒜种好。郝佳文:蒜是硬硬的,李念、程楷、黄岩:老师我们剥出好多蒜了。李治、张雨:我们把蒜种在土里了。杨舒雯、雅静:我们把蒜种在水里了。活动二:活动名称:迎春花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2、在观察过程中,体验观察的乐趣。活动准备:幼儿园内
7、的迎春花 活动进行:1、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去户外迎春花的地方。2、教师提问:(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2)、花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教师可以告诉幼儿。(3)、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4)、迎春花有几个花瓣?教师可带幼儿数一数。(5)、你们看一看迎春花的样子像什么?(像小喇叭)(6)、小朋友想一想,迎春花在什么季节开放?(春天)3、教师小结:迎春花是黄色的,有四个花瓣,也有五个的,它的样子像一个小喇叭,迎春花在春天开放。活动结束:儿歌:迎春花 活动反思:在这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对老师的提问作出回答。通过活动幼儿了解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
8、但在活动中,幼儿对有些问题回答不太准确,需要老师引导或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来做出回答。老师:这是什么花?像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花瓣。活动三:活动名称:柳树妈妈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认识了解柳树的基本特征。活动准备:幼儿园内的柳树 活动进行: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事先选好的柳树下。提问:(1)、这是什么树?(柳树)它长的什么样子?(又高又打)(2)、柳树妈妈的树干是什么样子的?(粗粗的)123456 (3)、小朋友摸一摸树干有什么感觉?(扎手,粗糙的)(4)、树干上有许多什么?(树杈)树杈上有许多什么?(枝条)(5)、枝条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长长的、还向下边垂着)(6)、枝条上长着许多什么呀?(
9、嫩绿的树叶宝宝)2、教师小结:柳树妈妈长的又高又大。柳树妈妈的树干粗粗的。树干上长着许多树杈,树杈上长着许多枝条,枝条上长着许多嫩绿的树叶宝宝。活动结束:儿歌:小柳树 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兴趣较高。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活动后能说出柳树妈妈的基本特征。但在活动中,幼儿对一些词汇说不上来,需要老师直接告诉。而且活动中能分组进行效果会更好。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观察柳树。活动四:活动名称:草儿长出来 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活动,通过看、摸等初步感知草的颜色、外形等。2、培养幼儿爱护小草的情感。活动准备:室外草地 活动进行:1、带领幼儿到室外寻找小草。找
10、一些小草适合幼儿观察。2、感受小草。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草长在什么地方?小草是什么颜色的?(2)、小草是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3)、什么季节到了?小草就长出来了?3、讨论小草的数量,引导幼儿说一说。学说:草地上有许多小草。4、引导幼儿说一说,在草地上可以做些什么?如:做一做、躺一躺 5、引导幼儿对小草说一句关心爱护小草的话。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观察的兴趣较高。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在观察在过程中,表现的较为专注。能通过活动认识小草,并能说出小草的基本特征。但在选择小草时应选择较为密集的地方效果会更好。我
11、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找小草、看小草、认识小草。活动五:活动名称:撕贴小草 活动目标:1、喜欢撕纸活动,体验撕纸活动带来的乐趣。123456 2、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动作的灵活性。活动准备:会好带有小动物的背景图,绿色彩纸、胶棒。活动进行:1、谈话:我们在观察小草时,小草长在什么地方?小草长的什么样子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有哪些小动物爱在草地上玩?2、出示画好的小动物背景图。提问:这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哪里玩?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帮助小动物找小草和它们一起做游戏。3、教师示范撕纸的方法。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把撕好的小草站在背景图上。活动结束:分享作品 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
12、,兴趣较高。幼儿能通过前边对小草的观察,说出小草的简单特征。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表现的较为专注,对撕纸的方法多数幼儿能够独立操作,但也有个别幼儿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作品分享时,幼儿能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描述。活动六:活动名称:美丽的桃花 活动目标:1、认识桃花,知道桃花的名称、颜色及主要特征。2、培养幼儿爱护花儿的情感。活动准备:选好的桃花 活动进行:1、带领幼儿来到选好的桃树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1)、这是什么花?桃花是什么颜色的?(粉红色、深红色)(2)、花朵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瓣?(3)、让幼儿闻一闻,并说一说有什么味?(4)、让幼儿看一看桃花旁边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5
13、)、现在是什么季节?桃花在什么季节开放?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兴趣较高。幼儿很喜欢观察活动,能在老师的 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通过活动幼儿知道 了桃花的名称、简单特征等。幼儿在活动中,能专注的随老师一起 边看边说。个别幼儿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但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很快跟老师一起参与活动。我们和老师一起观察桃花,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闻一闻桃花有什么味儿。活动七:活动名称:认识风筝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知道风筝的名称、种类及基本特征。123456 活动准备:实物风筝 活动进行:1、出示实物风筝,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2、引导幼儿观察,并做相应提问:(
14、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们放过风筝吗?(2)、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风筝?(3)、老师手里拿的风筝是什么样?上边有哪些颜色?共有几种?(4)、这个风筝像什么?它上边是什么样?下边有什么?是什么形?3、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带领幼儿一起放风筝。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得兴趣很高。幼儿很喜欢风筝,能在老师 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对风筝的观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通过活动 能说出风筝的基本特征。幼儿对风筝上的颜色说的很好,但对风筝 的种类了解不太多,回答的不是很好。在带领幼儿放风筝时,幼儿 的兴趣很高也很专注。我们在看风筝罗浩宇:老师风筝有许多颜色。李治:这两个风筝大小、形状不一样。我们几个小朋友
15、在放风筝。活动八:活动名称:装饰风筝 活动目标:喜欢装饰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活动准备:空白的蝴蝶形状风筝、纸团、甁盖、广告色、油画棒 活动进行:1、出示蜻蜓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1)、这是什么?(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上边有哪些好看的颜色?2、出示蝴蝶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1)、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它上边有哪些好看的颜色?(2)、比一比,这两个风筝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形状、颜色)3、出示空白风筝 (1)、还有很多的风筝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我们来帮助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结束:
16、作品分享 活动反思: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兴趣较高。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能在观察风筝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表现风筝。在用甁盖印画时,幼儿手的力度不够,印的较轻,需要老师提醒。在作品分享时幼儿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是我们用甁盖、涂色、粘贴、手指点画的方法为风筝穿上漂亮的衣服。123456 活动总反思:春天是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愉快的季节,但对幼儿而言,春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在春天里能获得亲身感受的活动。在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柔柔的春风,到处充满春天的景象。根据我班
17、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有背景的主题墙饰。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看、摸、闻、听等多种感官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会用多种途径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如: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了小种植活动。幼儿通过收集蒜、自己剥蒜、种蒜的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到了种植带来的快乐。在户外观察小草、迎春花、桃花、柳树等时幼儿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小草、迎春花、桃花、柳树的外形、颜色等回答的较好。但也有些幼儿的注意力不太集中,需经老师提醒。观察活动如能分组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动手操作中,如: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多数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迎春花、桃花、柳树的样子来进行粘贴,对看到的花朵能够用手指点
18、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并能够随自己的意愿用涂色、粘贴、添画的形式装饰小草,使画面更丰富。在作品展评时,幼儿能够说出自己的画面内容并说得较好。但也有个别幼儿拿到材料后不知如何下手,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辅导。在观察认识风筝的过程中,幼儿很兴奋。特别是带领幼儿放风筝的时候,幼儿能一起合作放风筝,体验到了成功放风筝的快乐。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的工作水平也有了更大的进步。123456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
19、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
20、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
21、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粽叶”和“粽米”
22、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2、活动目
23、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 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包粽子(出示第 15 页):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吃粽子(出示第 61 2 页):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一学学小
24、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讲故事(出示第 1 322 页):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完整欣赏故事: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规则:传话者要
25、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二)活动设计 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选图编述 教案 春天 故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