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汪新华 天津市第五中学 2008 年全国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华北区)推荐论文 第 2 页 共 6 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汪新华 天津市第五中学 300132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和行为。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实验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实验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在对化学实验教学价值和目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当
2、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的新特点.希望能给化学实验教学和改革一些启迪和思考。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实验 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探究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
3、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 1和化学 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二、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目的 1激发兴趣,引起探究的动机和行为 化学实验的动机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实验兴趣
4、是指人们对实验活动的特殊认识倾向,是认识兴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较强的动机功能。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第 3 页 共 6 页 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就能产生感觉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就会产生操作兴趣;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就会形成探究兴趣;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就会形成创造兴趣。大多数学生都是从镁条燃烧发出的美丽耀眼的白光中认识和走进化学世界的。2促进知识理解,培养实验技能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
5、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而也应经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原理或规律,就必须首先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事实等感性认识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模型化等,以形成化学概念和原理、定律,从而达到对化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训练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过程中,
6、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测定、实验观察和记录等具体的方法,还要用到数据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和假说方法等一系列认识方法对所获得的实验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处理,直到最后获得结论,形成概念和原理等。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4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或推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明确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实
7、验中,要求学生要细致地进行观察,要有耐心,要求学生要有坚强的实验意志,不怕挫折和困难;有的实验结果与书本上的结论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学生要尊重实验现象和事实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三、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化学实验的魅力在逐渐缺失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学生“照方抓药”即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第 4
8、页 共 6 页 时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的魅力。2中学化学实验资源仍然不足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改善,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配置比较齐全,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加上有的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员,有的实验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讲课的工作量,因此也就难免出现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现代化的实验室经常处于闲置的状况。3新课改刚刚起步,很多方面存在着误区 合作精神是科学实验成功的要素之一,对于中学生今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本无可厚非,但有的教师过分的强调合作,结果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教学中看到的现象是一个学生做
9、实验,同组其他学生旁观;一个学生拿着试管,另一个学生则小心翼翼的向试管中滴加药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的必经之路,但也出现了用多媒体模仿取代真实实验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化学实验教学。从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可知,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气体气味,感受不到反应的吸、放热现象,他们将无法真正领悟化学实验的真谛。综上所述,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生的实验技能欠缺,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对化学实验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技能策略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这表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否则有可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障碍和阻力。四、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实验的
10、趣味化 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味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动机的功能。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实验选题的单调,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降低。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为化学实验的一个研究方向.为此,新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趣味实验”。如“火系列实验”,包括:“火山爆发、“魔棒点火”、“神蜡自燃”、“纸炮、“烧不坏的手帕”、“水面鞭炮”、“冰川上的火焰”、“燃烧出的文字或图案、“滴水着火、“神奇的烟灰”
11、等;“水系列实验”,包括:“神壶、“宝瓶”、“化学酒店”、“一杯几色”、“密写墨水”、“净水变色”、“白花变成彩色花”、“水中火花”,还有化学振荡实验,碘的时钟反应,蓝瓶子实验等。2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第 5 页 共 6 页 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程安排了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内容平常化、生活化。例如:需要 CO2,买来一瓶汽水即可;酸碱反应可以到商店买一瓶柠檬酸和一包苏打发酵粉;H2爆鸣实验可以在空的易拉罐进行.在
12、家里可以用醋和紫萝卜汁做指示剂变色实验,没有烧杯可用茶杯,没有玻璃棒可用筷子等等。还可以设计家庭生活小实验,如香烟烟雾中的毒物的测定、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白酒中甲醇的鉴定实验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不但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3学生实验的微型化 微型实验就是用小型的仪器、装置和极少量的试剂进行的一类化学实验.同常规化学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节省实验经费 实验表明,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省 90,且采用代用品作实验,在仪 器上花费也很少,故微型实验大大节省了实验
13、经费。操作安全、污染小 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实验中不会造成危险;同时,生成的污染性物质的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小。节省实验时间 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仪器简单、用剂量少、反应速率快、现象明显的特点。所以,演示实验微型化能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应该说已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可,从发展角度看,实验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手段,实验教学还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质和量的双重变化,新课程实验比重的加大,让更多学生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第 6 页 共 6 页 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化学教育,1991,3 3.张经纬,实验教学要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育成,课程教材教法,1999,6 4.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5.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