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谏逐客书》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1.1《谏逐客书》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谏逐客书》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谏逐客书教学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2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 思路。3 .赏析李斯的这篇奏书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 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教学难点1.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为背诵打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商纣王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恣意妄为。一些势利小人投其所好,极 尽巧言令色之能事,因此纷纷受到重用。费中善于阿谀奉承,恶来善 于打小报告,
2、诬陷好人,结果都被纣王视为心腹。与此同时,忠直耿 介之臣不断受到打击:微子屡谏无效,只好远走他乡;箕子被贬为奴, 弹琴述怀;比干犯颜直谏,反遭剖腹挖心。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 使天下才识之士寒心,阴谋诡语之徒趁机翻云覆雨,他自己最终亦落 得个众叛亲离、国亡身死的下场。今天,我们 起看一看谏逐客书, 分析一下为什么秦国要弃人才不用,难道要走商纣王的老路吗?二、介绍作者1.李斯(?一前208)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 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
3、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 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退:使.退,摒弃取:取用适观:适于观赏而已:罢了不然:不是这样曲直:邪正,是非对错去:使.离开为:是然则:这样,那么重:看重,形作动在乎:在于轻:轻视,形作动所以:用来.的东西跨:控制,占据制:遏制2 .翻译第二段3 .分析第二段(1)秦王对待对待外来物品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悦之(2)秦王喜爱和重视外物,是为了 “娱心意、说耳目”,这是一种唯 我所用的态度。那么,秦王对待人才是否也是这样的态度呢?明确:去、逐结论:重物轻人,非英主所为(3)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明确:类比论证:物一人(4)第2段运用的论据有什
4、么好处?明确:第一文章所列举的珍宝、美色、音乐,是秦王所喜爱的,具有心理接 近性。第二对于文章所列举之物,秦王常用,对其好处已有亲身感受,易于 他由物及人去认识客卿的作用。第三按逐客之理推之,秦王当弃其己用异国之宝,这对于秦王来说是 难以接受的,而弃宝之论又确从逐客之逻辑所出,这就陷秦王于进退 两难的境地,从而造成秦王不得不考虑收回逐客令的心理态势。4.疏通第三段字词强:武器锋利土: 士兵让:推辞,拒绝成:成就择:舍弃,抛弃就:成就却:推却众庶:百姓明:使(功德)彰明所以:.的原因乃:却,竟弃:舍弃,抛弃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以:来资:帮助却:拒绝以:来业:使成就功业。退:回,返回
5、裹足:比喻止步不前藉:借给而:表并列赍:给予,赠送5 .翻译第三段6 .分析第三段(1)第3段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明确:本段主要论述了驱逐客卿有利于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 说理,指出“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比喻强 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下面继续设喻申述这 个意思:“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泰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 不却众庶”才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接 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百姓不论来自哪一个诸侯国, 这就是五帝、三王能够无敌于天下
6、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 不分地域,广揽人才。本段不但运用了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并 给出了两种做法的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国有利,对秦国的统 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2)第3段运用理论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粟多”“人众”“士勇”之理,以泰山、河海两个比 喻作陪衬,启迪秦王认识怎样才能“成其大” “就其深”,说明“王 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进而使秦王反思逐客之过。通过所讲之理,描绘五帝三王无敌天下的原因,和逐客造成的“资 敌国”“业诸侯”“裹足不入秦”对比说理,拓宽了思考的视野,使 秦王在阅读奏疏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和改变心理意
7、向,向有利于接受劝 阻逐客建议的方向转变。7 .疏通第四段字词可:值得宝:当做宝贝忠:效忠,动词以:来资:资助损:减少以:来益仇:增加敌国的力量内:在国内虚:使自己虚弱外:在国外怨:结怨于:跟求:要求得:实现,达到目的。8 .翻译第四段9 .分析第四段本段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以“土不产于秦,愿忠者众”照应第一段; 以“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第二段;以“今逐客以资敌国” 照应第三段。最后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八字照应开头的中心论点,进一步突 出了文章的主题,把逐客的危害提高到秦国灭亡的高度,在充分论证 利害得失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逐客的实质严重后果,完满收束全文。三、巩固提升1 .中心思想
8、谏逐客书是一篇政论文,主要论述了逐客之过。文章立意高深, 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 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 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有极 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2 .写作特点(1)善用比喻。文章运用比喻论证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用“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 “益仇”的愚蠢行 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气势奔放,文采斐然。作者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如文中写 秦
9、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史实,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 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 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 “拨、并、收、取、包、制、据、害1、散” 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珍 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比、对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 而且多用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文采。布置作业谏逐客书实质是一篇精彩的人才论著,其所阐述的“五湖四海用 人才”思想,至今对领导干部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今天,我 们同样重视人才,积极探寻培养人才新模式。如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 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北京、江苏、湖
10、北等13个省市自治 区招收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有人认为,这种 制度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各重 点学府栽培的人才,同时,为进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 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条件。请你针对此观点提出反驳观点及理由。板书设计开门见山:逐客过矣追溯历史:客利于秦气势奔放现实做法:重物轻人善用比喻逐客后果:秦国危矣-教学反思分析概括文言文还欠精炼,应对局考新题型还要加大力度。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哪台刻石传世,所 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2.”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逐客书 11.1 逐客 教案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