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docx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训练(完整版)一.幼儿一.幼儿教资备考练习(选择题)1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项目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实验法D.问卷法2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敏感期B.最近发展期C.关键期D.以上皆可3 .幼儿期的年龄是指()。A. 01 岁B. 13岁C. 45 岁D. 36岁4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OA.感觉B.知觉C.视觉D.听觉5 .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的是()。A.感觉B.意志C.行为D.记忆6 .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主要
2、是依靠(56 .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57 .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左右。A. 2周B. 6个月C. 612个月D. 1岁58 .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A.随意想象B.再造想象C.不随意想象D.相似想象59 .前运算阶段发生在()。A. 02岁B. 27岁C. 711 岁D. 1216 岁60.以下正确的表述是()。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C.实词在45岁增长最快D.形容词在3岁增长最迅速61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 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62 .
3、“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63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是()。A.亲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64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 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 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65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
4、的作用均由小到大66 .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 1岁半2岁B. 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67 .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 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68.学前儿童先会走、跑,68.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A.整体局部规律B .首尾规律B.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B.记忆D.感觉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69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 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想象C.知觉70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答案0105:AA
5、DAD0610: BCBBA1115:CDAAC1620:CCCBD2125:DAAAA2630:BDCDD3135:BAADC3640:BCBAB4145:DBACD4650:CCBAB5155:CBAAC5660:ADCBC6165:BCDDB6670:AACDC二、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简答题)1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2 .简述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3 .简述儿童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4 .简述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5 .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6 .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7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8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9
6、.简述培养和提高幼儿意志行为的措施。10 .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11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存在交友困难问题的儿童?12 .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13 .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4 .简述形成孩子良好依恋的策略。15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6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L解析:2岁之前,幼儿同伴交往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客 体中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 段。2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互动质量不断提高。3岁以后的幼儿在游戏中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玩具不足 的情况下,争吵不可避免。到幼
7、儿中期,单独游戏逐渐减少,平 行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56岁时,合作游戏出现,幼儿需要学会围绕某个共同目标一 起合作、分享快乐。幼儿还未形成真正的友谊,好友间的交往偏 于表面化,翻脸很快,隔天又和好。幼儿社会交往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小班到中班的 发展呈加速趋势,而中班到大班却出现发展趋势缓慢甚至停滞现 象。2 .解析:(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3 .解析:(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
8、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4 .解析:(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 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 件。5 .解析: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生 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幼儿的记忆、 隋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 嗅、味、动与平衡觉等。6 .解析:(1)帮助幼儿明
9、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 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 后、O(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 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7 .解析:(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 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 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 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相同,但是,4岁以后, 男孩更具有攻击性。(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3岁的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 和其他
10、物品,它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 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 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8 .解析:(1)早期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2)角色游戏的关键作用。(3)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9 .解析:(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10 .解析:(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 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 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2)儿童日常
11、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 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 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 养方式是关键因素。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 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看到同伴 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 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 本的内在因素。11 .解析:在幼儿期,教师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 被同伴接受。首先,要使幼儿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
12、自身 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 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 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儿童的交往。12 .解析:幼儿性个发展有以下特点:(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期个体性格 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 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 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4)模仿性强。模仿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小班幼儿 模仿性强的表
13、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 是同伴。13 .解析:(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4 .解析:(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15 .解析:第一,观察前要做好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记录要求。第二,观察过程中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第三,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第四,观察时应排除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另外,要考虑
14、到各种误差,如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16 .解析:(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幼儿讲述的逻辑性提高;(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三、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论述题)1 .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2 .举例说明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3 .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4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 与发展。5 .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 汇的发展?6 .请论述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趋势。7 .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8 .试论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答案:L解
15、析:一般把3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为以下 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幼儿末期,幼儿调节、控制自 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开 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 性的特点。A.工作B.表象C.言语D.思维7. 3岁儿童仅能够辨认()。A.左右B.前后D.中间8. C.上下8 .萌萌说:“我是个乖孩子,因为我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 ”这时,起作用的是()。A.自我感觉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9 .幼儿语音的错误,大多集中在()。A.元音B.辅音C.元音和辅音D.翘舌音10 .华生认为,天生的情绪包括()。A.
16、怕、怒、爱B.喜、怒、哀、乐C.高兴、悲伤D.积极、消极11 .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尊感12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A.首尾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以上都是13 .以下属于多血质典型特征是(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 观察、学习、思考,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相对婴儿降低,而受 自身控制水平逐渐增高。(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在新生儿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幼儿气质的不同已经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 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 格开始形成。同时出现稳定的个人特
17、点。(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积极能动性对幼儿心理的 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而,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及 相应的自信心已经表现出差异。而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着幼儿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2.解析:儿童的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 而且达到相当高度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明 显地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 续发展。具体如下:(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继续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8、4)幼儿识记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3.解析: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像活动主要属于 无意想象。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 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4 .解析:(1)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 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以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这种不 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而产生学习的现象,被称为观察学习, 或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等。(2)观察学习是幼儿
19、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 学习获得。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 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它情景,尽管 并没有看到榜样在其它情景中是否受到奖励或惩罚。这种抽取特 征并恰当运用的能力,使观察者行为不局限在特定的榜样刺激之 内,这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是相互抑制的。(3)观察学习的中心是提供可供观察的榜样。教师通过自身 行为及幼儿行为向全体幼儿提供行为范型,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学 习与发展。因为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 儿对其周围人物言行的有意无意模仿是其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 方式与过程。而且越是在个体发展早期,榜样的影响作
20、用越大。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第二,教师 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第三,幼 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5 .解析: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里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 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 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 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 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 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 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
21、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6 .解析:理解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解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 下,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现新的联系。学前儿 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 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复杂、深刻的评 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7 .解析:(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 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 们可以因为自己在
22、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 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 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 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 为。8 .解析:(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 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四、幼儿园教资备考练习(材料分析题)案例1: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
23、,她总 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 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 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解析: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 理安全的替代物。(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 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 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2)依恋的特征有: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 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备考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