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精选高二生物 9 9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生物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 为毛细血管壁、2 为红细胞、3 为血浆、4 为细胞内液、5 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B. 2 中的氧气到达作用部位至少需要经过 5 层膜,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D. 尿素、生长激素、乙酰胆碱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的过程是
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所以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是 3血浆,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4 细胞内液,A 项错误;2 红细胞中氧气到达作用部位至少需要经过 1 层红细胞膜、1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 层膜) 、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共 6 层膜,氧气由 2 处向 4 处扩散,故 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B 项错误;胰岛素在胰岛 B 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 A 细胞中合成,C 项错误;尿素、生长激素、乙酰胆碱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D 项正确。- 2 - / 3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会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自由扩散方向判断其浓度高低,以及正确掌握红细胞内的氧
3、气运输到作用部位的途径。2. 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B. 肝糖原的合成C.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肝糖原的合成在肝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
4、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3. 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3 - / 38C. 从加入 HCl 或 NaOH 后的 pH 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 pH 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答案】D【解析】A、选项组中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A 正确;B、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 正确
5、;C、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C 正确;D、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 pH 为纵轴,D 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 NaHCO3/H2CO3、Na2HP04/NaH2PO。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
6、pH 的相对稳定。4. 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 )A. 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4 - / 38C. 温度、PH 值等理化性质和每一种成分呈动态平衡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 项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 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 值、渗透压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C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
7、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B.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D. 人体要维持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A 项正确;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
8、 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 5 - / 38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 项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C.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答案】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A 正确;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B 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 错误;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D 错误,7.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6 - / 38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这是非条件反射
10、,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所以选 C。【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名师点睛】注意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如下:类型概念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
11、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等8.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 能缩手,感觉疼痛 B. 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7 - / 38C. 能缩手,无感觉 D. 不能缩手,无感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指尖,感受器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最后可以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故感觉到疼痛,但不能缩手,故 B 正确,AC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以下左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右图表
12、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右图处 Na通道开放;处 K通道开放B. 左图运输 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 NaC. 左图 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D. 右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答案】C【解析】右图中处为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处处于复极化状态,K+通道开放,A 项错误;左图载体蛋白具特异性,通道蛋白乙也不能运输 Na+,因此运输 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都不能运输Na+,B 项错误;左图钾离子从 b
13、侧运输到 a 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所以 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C 项正确;- 8 - / 38右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项错误。10. 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 兴奋传至 b 时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C. 神经递质存在于中D. 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是轴突,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不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A 错误;未受刺激是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
14、负,兴奋传至 b 时其电荷变为外负内正,B 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不是线粒体中,C错误;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D 正确;答案是 D。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 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 9 - / 38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
15、减慢B. 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 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 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狗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 90次,阻断甲时,心率为 180 次,比正常值高,阻断乙时,心率为 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同时也说明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ABC 正确;由心率数据可知,阻断甲时,偏离正常值范围较大,因此神经甲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乙强,D 错误。12. 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
16、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C. 若正常成年人的 b 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 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答案】B- 10 - / 38【解析】试题分析: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 正确;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 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 正确;m 或 n 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 正确。
17、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内容比较综合,需要对基础知识综合掌握运用。13.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B. 神经递质从产生到发挥作用需要经过组织液C. 有的细胞既能产生激素,也能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信号D. 产生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A 正确;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才能发挥作用,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B 正确;很多内分泌腺都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都能分泌激素,C 正确;神经递质
18、能在神经细胞间、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间、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间发挥作用,可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产生,D 错误。14. 关于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11 - / 38B. 激素的分泌可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C. 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答案】D【解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激素调节生命活动,A 项正确;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
19、育和功能,B 项正确;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C项正确;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 项错误。15. 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炎热时,人体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B. 人体持续 39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炎热时,人体需要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A正确;人体持续 39高烧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
20、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 正确;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顫栗属于非条件反射,D 正确。- 12 - / 38【点睛】解答 B 选项,要注意人体体温平衡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因此只要人体的体温维持恒定,则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16. 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 AB 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 BC 段下降D. CD 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答案】D【解析】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 80mg/dl 到 120mg/dl,题图血糖也是在这个范围波动,则 A该曲线反映的是
21、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正确;BAB 段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以降低血糖,B 正确;CBC 段血糖浓度下降,依赖于血糖的氧化分解等,C 正确;DCD 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而肌糖原分解不会产生葡萄糖,无法补充血糖,D 错误。【考点定位】血糖的平衡17.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B.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 13 - / 38量升高C. 当血糖含量升高
22、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D. 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血糖相对恒定调节机制:(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2、
2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同时下丘脑还是渗透压感受器,调节水平衡解: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不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A 错误;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 14 - / 38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B 正确;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
24、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C 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后,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D 正确故选:A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8. 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曲线,下列关于导致 ab 段和 bc 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饭后和饥饿时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变化B. 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 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