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 3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砚,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器具。宋代高似孙在砚笺中曾引开元文字中一言“砚者墨之器” 。第一次确切地指出砚是一种由墨而生的器物。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墨的出现,也就没有所谓砚,而从研到砚的形制转变,自然也和墨的形制转变有着直接联系。从考古发掘的证据中可以看出,人们最初使用的天然颜料几乎都是块状的不定型物,早期的人造墨则是瓜籽形、螺形或丸形,这些形状的墨块,都不方便用
2、手直接握住研磨,而是需要用研石压住在石研上研磨再调和使用。人造墨的形状直到东汉时期才有所改变,人们为了磨墨方便,将墨的坯料抟攥成馒首形和两头细、中间粗的形状,使其可以直接用手握住在石材上研磨。1965 年河南省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其中有两锭保留部分形体,这两锭残墨呈圆柱形,系用手捏制成形,墨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曾研磨使用的痕迹。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捏制成形可以直接与石材相研磨的墨锭。这也是人造墨形制转变的实物证据。当然,墨的形制转变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造墨工艺技术逐渐成熟的产物。汉武帝- 2 - / 32“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3、、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汉代的经学由此开始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到了东汉时期,除了官方所设太学以外,民间义学、私学兴盛,如后汉书中所载:“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 ”至此书写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书法“六书”也开始逐步出现并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东汉时期造纸技术首先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在东汉时期得到了普及。纸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东汉之前书写存在的“缣贵而简重”的难题,但同时也对其它文房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首先是对墨提出要求。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韦蜒(字仲将)也是
4、有记载的最早造墨名家,在南齐王僧虔论书中便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之说,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合墨法”条中详细记载了韦蜒的制墨方法,由此推断东汉末期制墨技术已经成熟,而其中胶的加入不仅使墨研成墨汁后短期内不易沉淀更便于在纸上书写,亦是使墨屑得以凝结成块并捏制成型的必要条件。自此制墨技术改进之后,胶也成为后世制墨之必须,宋代晁季一墨经中“凡墨,胶为大”便是此意。造墨技术的改进使得墨的形制发生变化,而墨的形制转变也导致研石渐渐失去作用,石研开始逐渐改变形制,墨石直接相研磨从而开始产生对石材性质的需求,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砚台才由此产生。因此, “砚”字的出现很可能有为了单独命名“对石性有要求的研石”
5、的原因因, “砚”的出现也应在东汉时期。从“研”到“砚”的转变,- 3 - / 32也就开始于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房器具,宋代高似孙在砚笺中第一次确切地指出砚是一种由墨而生的器物。B. 从某种程度上说,砚随墨生,没有墨也就没有所谓砚,从研到砚的形制转变理所当然地和墨的形制转变有着直接联系。C. 考古发掘证明,早期的人造墨是瓜籽形、螺形或丸形,这些形状的缺点就是需要用研石压住在石研上研磨再调和使用。D. 人们为能直接用手握住人造墨在石材上研磨,不得不将墨的坯料抟攥成馒首形和两头细、中间粗的形状。这种形状的墨锭是目前
6、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造墨。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1965 年河南省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中用手捏制成形的两锭残墨,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可以直接与石材相研磨的墨锭。B. 人造墨形制的转变是在特定历史时期造墨工艺技术成熟的产物。人造墨形制转变有实物作为证据,而这一转变并不是凭空发生的。C. 汉代的经学从汉武帝采取相关措施始得以发扬光大。到了东汉时期,除了官方所设太学以外,民间义学、私学兴盛,这在后汉书中是有记载的。D. 东汉时期,书写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书法“六书”也开始逐步出现并发展。造纸技术首先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真正意义- 4 - / 32上的
7、纸张得到普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汉时期纸的普及,在彻底改变了以前书写存在的“缣贵而简重”的难题的同时,首先是对墨提出了新要求,其次也对其它文房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B. 根据有关推断,东汉末期制墨技术已经成熟,而其中胶的加入不仅使墨研成墨汁后短期内不易沉淀,更便于在纸上书写,于是胶便供不应求。C. 晁季一墨经中写到“凡墨,胶为大” ,这表明造墨技术的改进以后,胶在后世制墨中不可或缺。造墨技术的改进使得墨的形制发生变化。D. 墨的形制转变导致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砚台产生。这是因为研石渐失作用,石研开始逐渐改变形制,墨石直接相研磨从而产生对石材性质的需求。【答案】1. B
8、 2. B 3. B【解析】1. 试题分析:A 项, “非常重要的”这个程度修饰于文无据。C 项,根据文意, “考古发掘证明”的是,早期人造墨块的形状都不方便用手直接握住研磨,而不是“早期的人造墨是瓜籽形、螺形或丸形”及这些形状的“缺点” 。D 项,末句“这种形状的墨锭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造墨”错,于文无据。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5 - / 32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成熟”夸大程度,原文在“成熟”前有“逐渐”加以
9、限制。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小说批判了用自己的尺度去揣度别人的世俗”有误,写同事的感觉是用来对比的。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
10、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小虎的理想王海椿唐小虎经常被周围的人们戏称为唐伯虎。但唐小虎既不会写诗,又不会作画,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调。但唐小虎有一个习惯或者叫爱好,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6 - / 32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唐小虎特别爱干净,爱整洁。他的举动起初被同事们认为是洁癖,甚至认为他是爱表现。比如,有的同事打扫自己的办公室,走廊上会留下一些拖把没有拧干滴下的水渍,唐小虎就会默默把水渍拖了。单位厕所有雇用的钟点工早晚各清理一次,但单位二十几个人你冲我洗,洗手池难免有污渍,唐虎经常顺手把洗手池的污清擦了。使同事惊诧的是一天唐
11、小虎和同事去银行办事,银行门口有一泡狗粪,很多路过的人都绕开走,银行的保安也视而不见。唐小虎让同事等一下,他跑到马路对面的报亭买来一份报纸,把狗粪包了,扔到垃圾箱里。还有一次另一个同事也发现了唐小虎的怪癖,那是个周末,这个同事去看朋友,因为好久没去看这个朋友了,加之街道改建,到了朋友家附近,却找不到路,于是停下来问旁边个正在清理墙上广告单的人。众所周知,大街上、巷道里常见疏通下水道、代办证件之类乱七八糟的广告。当时这个人正在揭一个医疗广告,同事在后面叫:“师傅,请问兰花巷 58 号怎么走?”这个人回过头来,吓了同事一跳却是唐小虎。同事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唐小虎却像没事人似的,说看着碍眼。还感叹道
12、,唉,哪一天这些乱张贴的事才能彻底管好呢?同事哭笑不得,说唐小虎,这么大的城市,你管得过来吗?其实,同事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唐小虎家附近有个公园,他每天晚饭后喜欢到公园散步,看到有人随手丢弃的纸巾、易拉罐、饮料瓶,他都弯腰一一捡起扔进垃圾箱。时间久了,他逛公园仿佛不是为- 7 - / 32了散步而是专为公园打扫卫生的。许多人误认为他是捡垃圾的,他也不生气。这个城市有一条城中河,河两边的护栏上装了几排霓虹灯管,有关部门称之为“亮点工程” 。时间长了,缠绕霓虹灯的铁丝锈蚀脱落,有些灯管就下垂,不在一条线上。一次唐小虎路过城中河堤,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取来了钳子、铁丝把灯管一一扶正,重新绑好。恰巧这一
13、天一位领导在一行人陪同下视察市政工程,看到唐小虎的举动,领导亲切地握着唐小虎的手说:“小伙子,干得好,我们市政部门就需要像你这样一丝不苟敬业爱岗的人!”谁也没想到唐小虎会出意外,事故就发生在城中河河堤边。这一次唐小虎又发现河堤护栏的霓虹灯管有几处因铁丝脱落下垂了,就去重新捆绑,结果有一处漏电,他被电倒后跌落水中,当时没人发现,不会游泳的他就再没能起来!人们在整理唐小虎的遗物时,发现了他小学时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我们小时候差不多都写过这样的作文,理想大多是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还有解放军等等。我当时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的售货员,因为我有几次都在我家附近的商店看到一个售货员阿姨随手从大玻
14、璃柜里摸出一颗糖就吃,我想当售货员就可以天天吃糖。当然我不会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而是说当售货员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唐小虎这篇作文,让我震惊了!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环卫工” 。我们不知道小小的唐小虎怎么没听老师的教诲,写上当“科学家”之- 8 - / 32类的伟大理想,而写当一名环卫工。毕竟我当年写当售货员还有糖吃,而当环卫工除了起早摸黑、流大汗、吃灰尘外还会有什么好处?而那时候他怎么就想起当环卫工呢?难道他所有的行为,业余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圆环卫的梦?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讲唐小虎有个习惯
15、是特别爱干净,爱整洁及其举动,为下文写他小学时的理想就是做一名环卫工以及为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而献身的内容,埋下了伏笔。B. 小说批判了用自己的尺度去揣度别人的世俗,同事认为唐小虎有“洁癖” 、 “爱表现” ,实际上他是一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终身的人。C. 小说通过别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来塑造唐小虎的形象,揭示了他身上那种与庸常的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D. 几个小故事看似没有关联,却张弛有度地控制着小说的发展节奏,最后抛出唐小虎的作文,让读者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显得有滋有味。5. 本文为什么以“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小说在刻画唐小虎这个形
16、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直接对唐小虎的理想发表评论,把关键问题设置成不解之“谜” ,促使读者思考,呼应了- 9 - / 32题目,强调了文旨。造成言有尽而意未穷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思想意味。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对唐小虎以自己的行动圆心中理想的敬仰。含蓄褒扬了唐小虎的诚实质朴,委婉批评了自己和其他同学作文中言不由衷的现象(或,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空话套话现象) 。 6. 做事认真。看到不卫生的地方就主动清理,如他在银行门口、公园的举动。质朴踏实。写作文不虚伪,实话实说,而且为“当一名环卫工”的理想,自觉以市政卫生为己任,看到乱张贴的
17、广告就去清理。言行一致。小时作文说自己理想是做环卫工,长大后即以此为追求,且时刻践行。坚韧执著。在日常默默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献身。【解析】4.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 项, “小说批判了用自己的尺度去揣度别人的世俗”有误,写同事的感觉是用来对比的。5.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结尾“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的好处,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考查小说结尾
18、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 10 - / 32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结尾写“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 ,这本身就是欲擒故纵,成言有尽而意未穷的艺术效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借这句话,委婉表达唐小虎的敬仰,因为他以自己的行动圆心中理想“当环卫工” 。在赞扬了唐小虎的诚实质朴时,也委婉批评了同学作文中言不由衷的现象。6.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唐小虎这个形象的性格特征,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
19、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中,唐小虎在银行门口、公园看到不卫生的地方就主动清理,说明他做事认真。他小学时写作文里以“当一名环卫工”为理想,写作文实话实说。工作后,自觉以市政卫生为己任,看到乱张贴
20、的广告就去清理。能表现他的质朴,言行一致。并且在生活中默默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被别人误解也不改初衷,并为之献身。表明他的坚韧执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1 - / 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 15 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
21、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摘编自 2016 年 10 月全景网)材料二2005-2013 年中国网民城乡结构材料三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 12
22、 - / 32“指尖”文化。“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 “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多彩。 ”(摘编自 2017 年 1 月光明网“互联网+”渗入生活细分领域,国人乐享“指尖”生活 )材料四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
23、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尤其是我们熟悉的 QQ 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13 - / 32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
24、、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B. 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C. 随着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