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doc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3单元训练卷.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 3 3 单元训练卷单元训练卷注注意意事事项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
2、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 2 - / 32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
3、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 “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
4、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 3 - / 32“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
5、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体系的形成既有实践中的感性体悟,也有思想上的理性总结。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C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6、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首段提出观点,文中重在论述并梳理孔子、孟子、荀子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B 文章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时采用了递进结构,先“乐”再“畏”- 4 - / 32最后是“推人及物” 。C 文章先逐层深入地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后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D 文章通过综合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体验式思维方式没有理性
7、思考。B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有共性和差异,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是异质性基础上的共性。C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D 先秦三大儒者都强调自然有其“天命” ,认为人类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过度消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回到冰川马温这条冰川以数字命名,越过去就是异邦,所以它也是国境线。在冰川的上空,此刻有一只鹰。去冰川的路超级坏,车子吱吱呀呀爬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那只鹰。鹰也看着我们,眼神旷远而寒冷。追击野兔时,鹰就是这种眼神。- 5 - / 32它没有歧视我们,但也不准备给予我们优待。我们不适应
8、这种眼神,空无一物又是尖锐无比。我们的怯意让鹰很受用,它散开双翅,呼一声就飞向山谷。山顶上只有我们,我们坐在越野车里,越野车看似霸道,胡子拉碴像强盗,其实外壳都是塑料。这就是我们的内涵。 “不好玩!”鹰的内心一定会这样想。鹰飞进了山谷,山谷里内容多,好玩。牦牛安静地嚼着草,嚼着嚼着,就将自己变成一尊雕塑。灰鼠从一个洞口窜进另一个洞口,草皮的下面建有它们的秘密通道。黄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突然间,毫无预兆,其中一只会撒开四蹄,跳跃着,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临近边境了,还是能看到放牧点。几个牧人,加上几十几百的牦牛绵羊,让那些微小的放牧点有了村庄的喧闹。清晨,圈门一打开,牛羊就如潮水淌进了草甸子。太
9、阳落山是它们归圈的时候。牧人还懒懒坐在石头上吸烟,牛羊已经沿着公路慢慢回家。羊喜欢聚在一起,一团一团地,像白云,有时几头黑牦牛挤进羊的队伍,云就不白了。车子停下来让牛羊先行,牛羊却将车子围起来,好奇地嗅着鼻子。一座碎石山成为阻挡我们视线的最后一道障碍。爬上去才能看到冰川。那就爬吧。山并不高,可是这儿的海拔高,五千多米,我们手持登山杖,爬几步就大喘气。鹰在头顶盘旋,鹰没有高反,不会大喘气,鹰俯瞰着它的王国。牛羊吃草,牧人躺在干沟里睡觉,黄羊踢着前蹄扭头四顾,草甸子裂成碎片,露出满腹的砾石,还有昨夜残雪、动物残骸日子天天如- 6 - / 32此,安详而艰难,艰难而安详。鹰所看到的,是不是有点单调、
10、有点沉闷?不过,鹰因为飞得高,在我们还拄着登山杖努力爬山时,它已提前看到了冰川。那条冰川是这片荒寒地带的亮色。接着是我们。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刹那是安静的。冰川那么美丽,它也没有大喊大叫,它就是安静地矗立在那儿,我们作为旅行者,凭什么大喊大叫?美的东西都不会喧哗,绝美的东西更是沉默如金。当一种美排山倒海、让人窒息地压迫过来,我们除了闭上眼睛感受,还能做什么?可是,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喊叫起来:竟然有一对新人正在冰川拍婚纱照。我们将赞美送给了他们。婚纱照都是花好月圆,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可他们执意要找一个非凡背景,他们要请冰川见证他们生命的结合。这就要吃苦。女生穿着大红婚纱,鞋上套着防滑冰爪
11、,在男友的搀扶下,一步步向上走。在这儿,向前的路要他们一起走完,可以相帮,不能替代。我们钦佩这对来自深圳的新人,他们千里迢迢奔向冰川,好像回到家乡聆听一场教诲。当婚纱在晶莹的冰坡上铺展,真的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盛放,还有相机、外拍灯、反光板,航拍飞行器嗡嗡地响着,化妆师为新娘补妆,这些确实分散了我们对冰川的注意。可是我们不认为这是损失,我们把这次邂逅当作一则回家的寓言。“回到冰川” ,我这样说,是否用词准确呢?我们常常说回到家乡,“回到”就是重返、投奔,好像落叶归根,从此再不分离。可是,冰- 7 - / 32川不是我的家,我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抵达定义为“回到冰川”呢?冰川到了。在九月的阳光下,
12、它正在融化。不用担心,它不会消失,寒冬正在到来,就是今天,凌晨,这儿又下了一场雪。那时,我们的越野车还未出发,而拍婚纱的那对新人,相拥着走出野营帐篷,站在漫天大雪中,已经摆好拍摄姿势。(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标题“回到冰川” ,揭示了本文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次现实的寻访冰川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回归之旅。B. 文章描写山谷中牦牛、灰鼠、黄羊等的活动,笔触细致,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气的图景,照应了上文“山谷里内容多” 。C. 文章写“我们”看到冰川的感受,将它的博大与人的渺小对比,既表达了赞美之情,也含有对自我的批评,文字朴
13、素而真诚。D. 文章用很大篇幅叙写去冰川路上的情形,对后文写冰川的大美起了铺垫的作用,也蕴含了很多人生道理,给人启迪。5. 文章几次写到鹰,突出了鹰对人的观察和人对鹰的心理的猜想,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5 分)6. 文章为什么要在后半部分写一对新人在冰川前拍婚纱照?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8 - / 32材料一: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变得日趋智慧化,进入
14、了智慧社会。智慧社会的开启与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欧美以及日韩等国都把大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并成立了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日本公布了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战略“创建最尖端信息技术国家宣言” ,以提升综合国力;韩国提出“智慧首尔 2015”计划,挖掘大数据价值。在中国,大数据战略同样备受关注。国家先后制定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等,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智慧社会也要依靠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美国的智慧城布战略、英国的“未来城市” ,到新加坡的“智慧国家 2025”计划和澳大利亚的国
15、家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各国都把智慧城市视为“必争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超过 600 个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领域。(选自国家战略先行 )材料二:在浙江杭州, “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城市生活带来- 9 - / 32改变。比如, “城市大脑”可以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切换和调整信号灯时间,让主区高峰期间的平均行车速度提升了 15%,拥堵时间下降了近 1 成。而在未来,通过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 “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在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智慧社会发
16、展的“急先锋”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普惠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向智慧互联演变;另一方面,类似于“城市大脑”这样的智慧城市系统,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 ,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奉献着精彩的方案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 2017 年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不少中国企业都提出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与华为开展智慧城市合作的城市之一,山东省市在警务、交通、民生、产业四大领域推进智能化管理,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各类日常事务处理制定了更加科学、精确的方案。华为相关业务负责人喻东
17、说,智慧城市的“大脑”综合了各部门的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各方面状况,对城市出现的情况进行最优处理。而今,华为丰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在被世界各地超过 100座城市成功实践。(选自智慧城市决胜 )7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10 - / 32)A智慧社会与“智慧型经济”密切相关, “智慧型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导致智慧社会的形成。B从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开启智慧社会必须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入手。C在未来, “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需要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D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改变,已成为我国智慧社
18、会发展的“急先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由材料一可看出,进入智慧社会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会愈加广泛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全社会的运行将日趋智慧化。B 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该市带来改变,主区高峰期间平均车速提升 15%,这显示出“城市大脑”的强大作用。C 在智慧杜会的发展进程中,智慧城市系统正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 ,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 我国不仅在国内积扱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向世界呈现着精彩的中国方案,华为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
1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1 - / 32(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钓鱼。故事,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再三旨谕,不从。上密谓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 ”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上乃止。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上命
20、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女真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患” 。从之。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真。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真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 ”遂赐晋王死。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当女真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真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 ”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
21、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 12 - / 32我行。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 ”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真兵。女真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道遢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节选自辽史萧奉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B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C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D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22、正确一项是(3 分) ( )A元妃,妃嫔称号。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辽金时,成为妃子的一种称号。B文中加点词“故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故事”的意思相同。C诣阙,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泛指帝王的住所。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天神。土地神和天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萧奉先深受信赖。阿骨打借口不会歌舞惹恼了天祚皇帝,皇帝想- 13 - / 32借边事杀掉阿骨打。萧奉先以阿骨打不知礼仪、杀了他有伤向化心为由,让皇帝放弃了打算。B萧奉先假公济私。萧
23、嗣先战败兵逃,萧奉先怕弟弟因此被诛杀,就以担心逃跑将士“啸聚为患”为由上奏,请求赦免他们。最终,萧嗣先罪止免官。C萧奉先胡乱建言。耶律余睹率女真兵来犯,皇帝十分忧虑,萧奉先认为耶律余睹意在立晋王为太子,建议皇帝杀掉了晋王,这导致民心日益涣散。D 萧奉先罪有应得。天祚皇帝认识到萧奉先父子的误国行为后,把他们赶了出去。女真兵杀了萧奉先的长子,又将萧奉先及其次子送回辽国,让天祚皇帝赐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5 分)(2)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
24、,完成 1415 题。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 14 - / 32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学期 单元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