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富源分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年度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富源分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度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富源分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度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富源分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911题。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 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 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 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 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 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
2、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 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 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 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 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 “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 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 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
3、年的考验,而 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 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9.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 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 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中国建筑 “文法”的一种体现。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 确与否。5:B试
4、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 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 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李广性格特征是对待部卜.“宽缓不苛”,第句“解鞍,令土皆 纵马卧”,这是李广面对匈奴大军,寡不敌众,而镇定自若,出奇制胜的策略,不属于平 素治军的范畴。第句“专以射为戏”是讲李广喜欢以射箭作为消遣的性情,跟治军无 关。第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是指李广的自刎使军士无不悲恸垂泪,足见他深受 士卒拥护和爱戴,虽然事件本身不是李广发出的,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认为从侧面反映了他 “宽缓不苛”的治军之道。排除可以得到答案。6:试题分
5、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 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 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 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要词语:(1)会一一恰逢,怪一一感 到奇怪。 (2 ) 其一一大概,之谓一一是说。6. (1)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2 )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 (3)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4)朱亥拿出藏在袖子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铁锤打死了晋
6、鄙。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 人船送后还都,己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日:“汝何不读书? ”子良日:“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义爱占,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 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 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土,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 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
7、,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人参。居几月, 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 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 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 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 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 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
8、十五。(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笫/谓左右日/门外 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 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 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 外应有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
9、改为五 斗。A.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 子”。B.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C.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 复?讲给百姓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哇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 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 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箫子良礼遇贤
10、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 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 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出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土,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参考答案:10. B 11. D 12. D13. (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 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 “焉”)(2)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
11、赵国,所以令人拿着壁回去,(已经)秘密地回到 赵国了。(“诚”“见” “负” “间”).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 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 注意“剑履”是“上殿”的方式,不要断开;“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结构对称,注意 断句。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
12、意进行分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枳累,尤 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项,“友 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D项根 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12 .试题
13、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 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清向:清雅(清高)的志向;礼:礼遇;倾意: 全心全意对待;焉:兼词,于彼;诚:确实;见:被;负:辜负;间:名词作状语,从小 路,秘密地。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 候,与裴后关系不和建,派人用船送装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 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 ”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 要读书! ”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
14、良便赐给他的妻 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箫子良罢任I可家, 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 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 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 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 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 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
15、内,太孙 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 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 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 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 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 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 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
16、 职务。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 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 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6.论语阅读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些章节形象地表现了孔子_思想和的心境。1 . “人不堪其忧” “忧”的是 , “回也不改其乐
17、”、孔子“乐亦在其 中矣”“乐”的是,孔子“乐以忘忧”忘掉的“忧”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臬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 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2 .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3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 社会朴野(朴质无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 认为?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8、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他自己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但另一方面却 又说“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两者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我欲 仁,斯仁至矣”这句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蚀;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4 . “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 子,以“夫子哂之”为证。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
19、作逆向思 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参考答案:.安贫乐道 乐以忘忧1 .贫苦的生活道/义/未取不义之财,所以安贫乐道老将至/才不得用.有道/有德/为政以德2 .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 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 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 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 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 类永恒精神的追求。3 .不矛盾。孔子从不轻易许仁以人,
20、那是因为实行仁德确实不容易,需要宽阔的 胸襟和坚韧的意志,并且要终身行之,事实上也的确很少有人做到了仁的境界;但 仁德乂主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态度,只要克己复礼,坚守正 道,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说的就是一个人只 要主观上树立起追求仁德的理想,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到达仁的境界。.子路是素怀大志才抢先答的。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也”。如果说他自负,那他也是有资格的。孔子倡导谦让,也不必用在课堂讨论上,否则,谁来充当出头鸟?又如何形成热 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孔子的这一番开场白岂不失去意义?当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为“不让”,不敢自荐也就无法
21、发挥他的作用,也许赵国 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像子路那样大胆言志、敢于献才,不怕别人哂笑,才有机会让 社会了解自己,挑选自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 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C.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
22、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D. 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 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 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句子、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 标点符号的通常运用方法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旧诗”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冒 号” 一般表示提起下文,或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或用于需要解 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
23、或说明,而“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 诗”和“是个多面手”之间只是小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具备这些关系,故不能使用冒号, 应改为逗号。B项,“上升”后的顿号改为逗号,顿号表示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而 “笔直地上升”和“一直戳到顶棚”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应使用逗号。D项,“曾 说”后加冒号,因为后面引出“说”的内容;也或者把“结束生命”后句号去除,在引号 后加逗号,这样前面“曾说”后就不用加冒号。故选C项。8 .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 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5分)参考答案:重温莎翁经典,再攀人文高峰;永恒的莎士比亚,不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度 云南省 曲靖市 第一 中学 富源 分校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