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高二物理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1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物理下学期精选高二物理下学期 7 7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8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的四个选项中,第 1 15 5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6 68 8 题有多项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3 分,有选错的分,有选错的得得 0 0 分分1. 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
2、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 )A. 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 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 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 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答案】B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分子 a 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 b,当 a 到达受 b 的作用力为零-
3、2 - / 13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答案】D【解析】从微观上看,一定质量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取决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如何变化不知,因此压强的变化是不确定的,故 A 错误;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增多,但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未知,则压强变化也是不确定的,故 B 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是气体的吸放热情况不知,故内能不一定增大,故 C 错误;分子 a 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 b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到达 r=r0 时分子力为零,若再
4、靠近时分子力为斥力,将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因此当 a 到达受 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最大,故 D 正确。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3. 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 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 F 作用于物体 B 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 A 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缓慢拉开 B 的过程中,水平力 F 不变B. 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C. 斜面对物体 A 作用力的合力不变D.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答案】BD- 3 - / 13【解析】解:A、对木块
5、 B 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mBgtanT=在缓慢拉开 B 的过程中, 变大,故 F 变大,故 A 错误;B、对整体受力分析,整体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拉力沿水平方向,故支持力不变,故 B 正确;.D、因 F 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一定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故 D 正确;故选:B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物体 B 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T;再对木块 A 受力分析,同样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出各个力的情况【点评】本题关键分别对 A、
6、B 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在计算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时,可以用整体法,不需要考虑系统内力,能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 - / 134.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 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B. F=mgtan C. FN= D. FN=mgtan【答案】A【解析】解: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受水平推力 F、重力 G、支持力FN、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将受水平推力 F 和重力 G 合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所以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7、 A【点评】本题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本题也可用正交分解列式求解!5.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 v 一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 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B. t2 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 tl 时刻,两者相距最远D. 0t2 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乙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 错误;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2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物体,则 t2 时刻,乙物体还- 5 - / 13没有追上
8、甲,故 B 错误;t2 时刻之前,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t2 时刻之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减小,所以 t2 时刻相距最远,故 C 错误;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 0t2 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 D 正确。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物体吸热时,它的内能可能不增加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答案】ACD【解析】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
9、不再变化,而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A 正确;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在引起其它变化,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 B 错误;物体吸热时,它的内能可能不增加,故 C 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温度必定升高,内能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一定从外界吸热故 D 正确。所以ACD 正确,B 错误。7.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A. Bi 的半衰期是 5 天,12gBi 经过 15 天后还有 1.5g 未衰变- 6 - / 13B. 光电效应揭
10、示了光具有粒子性C. 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 射线、 射线和 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 射线D. 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答案】ABD【解析】半衰期是 5 天,12g Bi,经过 15 天后,发生三次衰变,还有未衰变,故 A 正确;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故 B 正确;射出的 射线、 射线和 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 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 射线,故 C 错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 D 正确。所以 ABD 正确,C 错误。8. 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He+H+4.9MeV 和 H+HHe+X+
11、17.6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 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 3,中子数是 6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数守恒以及电荷数守恒即可判断出 X 和Y;根据是否释放能量判定有没有质量亏损;根据核反应的特点判定- 7 - / 13是否是聚变反应解:A、根据核反应方程:H+HHe+X,X 的质量数:m1=2+34=1,核电荷数:z1=1+12=0,所以 X 是中子故 A 正确;B、根据核反应方程:X+YHe+H,X 是中子,所以 Y 的质量数:m2=4+31=6,核电荷数:z2=2+10=3,所以 Y 的质子数是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