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2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2)高二语文高二语文第一卷第一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
2、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中国传统社会,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 “礼” “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 ,即同情心。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 “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 2 - / 24
3、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明代的王阳明则把“仁”的原则概括为“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情怀。由此可见, “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曾参总结孔子的思想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忠恕之道具有类似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 “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 、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千也。 ” “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
4、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穗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献中, “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但是, “义”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义者,宜也”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权即是宜,也就是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表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是是出于某项更高
5、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显而易见, “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 3 - / 24则进行选择和判断。(摘编自唐士其儒家思想对“平等”与“差异”的平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一种不可解释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等级秩序。B曾参归结孔子的思想为“忠恕”二字,可以说,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和西方康德的绝对命令相似。C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是因为“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D “礼”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
6、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仁” “礼” “义”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仁” “礼” “义”进行阐述。B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是为了论证孟子、王阳明对孔子的儒家学说的发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C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礼”的内涵实质,再指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D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义”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义”的后一个含义,然后围绕后一个含义进行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7、 分)A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对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的处- 4 - / 24理,是通过“仁” “礼” “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B “仁”是对他人之爱,而“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有了这个基础,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C儒家强调通过“礼”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中国传统社会能达到稳定有序,跟“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有密切关系。D孟子认为,出于“义”的需要,可以越“礼” ;在不同的乃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就得接受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8、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年三十夜的爆竹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门” 。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
9、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 5 - / 24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 ;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 ) ,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
10、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客” ,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 ,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 ,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
11、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家父自 2007 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 6 - / 24母亲守着他;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
12、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B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
13、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梦里不知- 7 - / 24身是客,一晌贪欢” ,作者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家乡,不想回乡。C “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零八落”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作者内心的冷清。5文章第 2 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6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 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
14、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 、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 8 - / 24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
15、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 书之所戒,鲁隐观鱼, 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
16、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翳,华盖。褶:骑服。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9 - / 24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
17、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 ,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 、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
18、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 10 - / 24大家失望。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 分)(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5 分)(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5 分)四、古诗阅读(四、古诗阅读
19、(2222 分)分)(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4 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时分手莫踌躇。【注】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县。1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首联中“此别” “谪居”等词点题, “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 11 - / 24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B颔联“巫峡啼猿” “衡阳归雁”与“数行泪” “几封书” ,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C领
20、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 “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 “秋天远” “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E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1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6 分)(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
21、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2 - / 2413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归隐的心情。首联总揽长安全景。诗中“凄清”二字,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颈联写俯察。紫菊半开
22、,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直抒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14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6 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5春江花月夜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16、高适在燕歌行 , 两句- 13 -
23、/ 24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的腐败作风。1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两句表现了韩愈有真胆气,老而弥坚。让人看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第二卷第二卷 表达题(表达题(8080 分)分)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此等轻松风趣的好书,每天只读上几页,竟然不忍卒读,希望与此书的缘分尽量延续得久些才好,为此刻意地“慢读书” 。央视演播大厅里,王立群老师讲起诗词故事,侃侃而谈,坐而论道,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24、。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呼唤生态道德;中国大自然文学热方兴未艾,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文艺复兴。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辉煌中国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A. B. C. D.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 2 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 10 亿。- 14 - / 24B.古代中国官方往往习惯向民众宣扬讼师之恶,对民间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从而避免
25、更多的诉讼案件被催生出来,以绘就所谓“无讼”的大同图景。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 ,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将这种创造登峰造极。D.“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 1980 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B. 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C.高中毕业是,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
26、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D.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他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思考与其说让我清楚, 。怎样的思考才是科学的?怎样才能思考深刻? ,但不够,要与人探索才可以,要去运用才可以,这就是我想建立一个群的原因。,但因思考而孤独的人不止我一个,我一直这- 15 - / 24么坚信。我急切的想要遇到一样的人。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产业的一大分支,拥有健康的产
27、业环境必将使得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和监管已经趋严,一定会杜绝互联网金融公司侵蚀用户资产的现象发生。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互联网金融产业也在其中,只要堵住金融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各种漏洞,该行业就会向理性化、规范化方向健康发展。(1)拥有健康的产业环境未必使得相关产业迅猛发展。(2) 。(3) 。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 “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
28、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 16 - / 24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近年来, 中华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 9.3 高评分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7 - / 24高二第二学期期
29、中考试语文答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C(A“不可解释”错误,原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的意思不是“不可解释” 。B“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和西方康德的绝对命令相似”错,应是两者的地位相似。D“使社会分裂”于文无据;“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强加因果)2B(“是为了论证孟子、王阳明对孔子的儒家学说的发展”不当,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是为了论证“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以及重要作用)3D(“就得接受言而无信,行而不果”推理绝对化;另外, “在不同的乃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应是在特定条件下,即是出于某项更高的道德原则的要求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言而无信
30、,行而不果)4 B 解析:文章末尾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永远的归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三十夜的爆竹” 。5让读者对作者乡村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 (2 分) 。家乡年三十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2 分) 。承上启下,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 ;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请我喝酒做好铺垫(1 分) 。- 18 - / 24(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6“年三十夜
31、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文的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欢乐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年三十夜的爆竹” 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年三十夜的爆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文明之下,对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远离进行深刻反思。(前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各 1 分,后两点各 2 分)7A(3 分)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8C(3 分) (“干”是类似盾牌的武器。 )
32、9D(3 分) (曹操内心 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而是迟疑不决。 )10 (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被动句、充斥、去、乃各一分,句意 1 分,共 5 分。 )(2)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 (征、傅、服乘、驱逐各一分,句意 1 分,共 5 分。 ) 附文言文译文- 19 - / 24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 、韩诗。到了二
33、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缺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 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 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 ”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县,
34、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 ”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人民的苦难,却去计算军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 20 - / 24向他道歉。当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色。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
35、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您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 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
36、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11A E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 项, “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C 项两人被贬地方互换。D 项, “点明”错,尾联只是诗人的宽慰勉励之语。12 惜别关切之情。- 21 - / 24(1)首联中“嗟” “意何如” “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37、。(2)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是表达关切之情。 宽慰勉励之情。(3)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秋高气炎、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4)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不必面面俱到,涉及三点即满分)13、A(不是归隐的心情) D(直抒胸臆错)14 (6 分)本诗通过写凄凉的天云万物拂动着早晨的气流,汉家的宫殿高高耸立在秋空里, (1 分)天上残星几点,雁群横斜着飞过关塞,我独自倚靠高楼横吹长笛
38、, (1 分)篱笆边黄紫艳丽的菊花静静地半开着,江渚边的莲花落下了它们红红的花瓣,显得一派忧愁的景色, (1分)营造了一种凄清孤愁的意境。 (2 分)表现了作者羁旅思乡的愁苦寂寞之情。 (1 分) (描摹景象时只要基本意思对就可给分;概括意境特点时可用“凄” 、 “冷” 、 “清” 、 “残” 、 “孤” 、 “静” 、 “愁”等词来自由组合成短语进行概括,但要符合语法和组词习惯1517 略18B(正确。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错误。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22 - / 24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错误。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
39、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此处褒贬失当。正确。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错误。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适用对象不当。正确。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用于“我国取得的成就”正确。 )19B(A“据显示” ,句式杂糅;C 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 ,另外, “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 “达到”有重复之嫌;D“词”是“现象”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20D (D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A 项中“于百忙之中”为敬辞;B项中“鼎力相助”为敬辞;C项, “惠赠”用于“对方赠予自己” ,应为“敬赠” ,或改为“XX
40、室友惠存” 。 )21答案示例倒不如说让我迷惑我每一次探索都会很谨慎思考让人孤独22示例: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2 分)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3 分)23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取材于热点时事的作文题目。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要求而设题。材料一二段, 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 23 - / 24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
41、第三段,由点到面,指出中华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我在故宫修文物 国家宝藏等等这些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 。同时,这类节目受到网友们的热捧还说明,社会需要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导向,我们的时代主流文化是积极的向上的,绝不会像少数人所担心的被“佛系文化” “丧文化”等颓废消极的文化所取代。因此,考生只要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立意的,都视为符合题意。如何让尘封的传统文化活过来醒过来?如何传播传承经典文化?文化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创新要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 24 - / 24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立意参考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