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doc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2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5 5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工匠之美世界中, “工匠”既要“创物” (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 (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
2、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作为中华美学基本范畴, “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 ,不在于“形” (实存性、物质性) ,而在于“象
3、” (精神性、情感性) ,而“象”内涵着“意蕴” “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说文 “工,巧饰也” ) ,同时也是中华易学美学传统具体化。- 2 - / 24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 “五材”既指世界构成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 ,也指人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 ,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 。 “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 “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 “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庖丁(工匠)技艺高超之“神遇”状态。
4、“道”不远人,存乎“匠心” 。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性” “普适性” ,具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无论是古建筑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美的哲学价值。(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 年 07 月 25 日第 07 版)1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工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对国家强盛和人民福祉均有贡献。 B “五材”指五种物质和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又指人类的五种德性,更倾向于物质层面。 C现代社会里, “工匠”本来就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艺术家等。 D为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 “工匠”就要“创物” “制器”- 3 - / 24和“饰物” ,达到三位一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工匠有美为立论前提,依次论述工匠角色美、作用美、美的原则和美的智慧等。 B本文论述了工匠的角色和工匠的历史作用之
6、后,转而论述工匠之美,层次分明。 C作者用“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句话补充证明工匠之美的创新有其意义和价值。 D本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理证法,论证有逻辑,有思想;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器的精神性和情感性,可能比实存性和物质性更重要。 B技进于道,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又神秘的美学样态,与器以载道截然不同。 C “五材”既指物质层面,又指精神层面,是“虚指” , “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 D工匠之美的创新可能让“工匠之美”超越“工匠” ,赋予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
7、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被风吹走的快乐被风吹走的快乐刘国芳他看见一个快乐的女孩,女孩看见一个人,笑着,又看见一个人,- 4 - / 24也笑着,再看见一个人,仍笑着。一句话,女孩看见所有的人,都面带笑容。那地方是公园,公园隔壁是一所大学。他估计,女孩是大学里的新生。公园和大学有一条路通着,这样,就有很多大学生喜欢到公园来。他几乎每天都到公园里锻炼,这样,他就有机会再见着女孩了,而且不是偶然见着,是经常见着。女孩见了他,还那样笑着。多见了几次,他和女孩就有些熟悉了。一次笑过后,他问起女孩来,他说:“小姑娘来自哪里?”女孩说:“
8、江西。 ”他说:“江西哪里?”女孩说:“资溪乌石。 ”他知道乌石这个地方,知道那是大山里。他听了,当即愣在那里。女孩来自贫困的山区,家里的经济状况肯定不会太好,这从女孩的衣着上看得出来。他这样想着,问起来,他问女孩家庭条件好不好?女孩说不好。他听了,为女孩担忧起来,他不知道女孩这几年靠什么去完成学业。但女孩好像没考虑过这些,他每次看见女孩,女孩都面带笑容,把快乐写在脸上。他有一次看着女孩,认真地想起来,他想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女孩,她真的会快乐吗?有一次这样想着时,他问起女孩来。他说:“看见你天天笑着,你真的快乐吗?”女孩说:“真的快乐。 ”女孩没有骗他,女孩真的快乐。从很小起,女孩就快乐。女孩
9、在- 5 - / 24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除了读书,女孩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女孩做这些事时,总是快快乐乐的。到后来考取大学,女孩就更快乐了。但他却断定女孩不快乐,他认为女孩家里条件差,又来自贫穷的山区,跟城里女孩比,有很大的差距,跟城里条件好的女孩比,差距就更大。基于这样的分析,他认为女孩不快乐。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忽然同情起女孩来。再见着女孩,虽然女孩还笑着,但他却会在心里发出感叹来,他在心里跟自己说:“多好的女孩啊,怎么会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他是一个在事业上很成功的男人。他开了很多家公司,财产上千万。从开始同情上女孩后,他就觉得应该帮帮女孩。这后来的一天,他跟女孩说:“如果我跟你说
10、,我想帮助你,你不会拒绝吧?”女孩听是听明白了,但女孩不知如何作答,只愣在那里。他继续说:“多好的一个女孩呀,怎么就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我估计你家里以后都没有经济能力让你完成学业,所以我想帮你。 ”女孩还是不知怎样作答,但女孩心里已经很感动了。毫无疑问,女孩遇到贵人了。不错,他随后就给了女孩好几千块钱。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还给了女孩不少钱。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带女孩去高档宾馆吃饭,给女孩买名牌衣服和时尚手机。他还带女孩去过他住的地方,那是一幢非常漂亮的别墅。女孩见了,当即惊叹起来,女孩说:“哇噻,这样漂亮呀!”这年寒假,女孩回家了。到家后女孩忽地觉得不对劲了,女孩觉得村里破破烂烂,家里也一样,房
11、子乌黑,到处倒篱烂壁。再想想城- 6 - / 24里人家的别墅,女孩心就寒了,觉得自己的家太穷了。再看看父母,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一身泥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女孩皱起了眉头。皱起的眉头是心里的结,女孩心里有了结,她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快乐了。女孩后来经常皱着眉头,女孩现在心里有怨恨了,女孩怨恨自己出生在那样贫困的山区,出生在那样穷的人家。他也看见女孩经常皱眉,但他不明白女孩为什么皱眉。他仍一如既往地资助女孩,给女孩钱,给女孩买好东西。他认为女孩有了钱,就不会皱眉,就会快乐。但这已经不可能了。女孩第二年寒假回家时仍不快乐。女孩走在村里,看见满地的烂泥,满地的鸡屎狗粪,女孩便皱起了眉头。女孩很想让自己
12、快乐,让自己像从前一样快乐,女孩想象以前自己在山脚下放牛,在山上砍柴、采野果,女孩觉得那时候才是真的快乐。女孩为了找回这样的快乐,有一天也上山了。但在山上才走几步,就被山上的蔷薇把她身上价格不菲的衣服裤子挂烂了。女孩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女孩这天做了个梦,梦见她快乐地放着牛,快乐地在山上砍柴,快乐地采摘着山上的野果。但一阵寒风吹来,把女孩冷醒了。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有删改)- 7 - / 24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多处写女孩笑着,写出了女孩的快乐,也与后文女孩经常皱着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引发读者思考。B文
13、中的“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固执地认为金钱能带给女孩快乐。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C “女孩在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属于插叙,对女孩的快乐补充解释,使内容更充实。D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价值的终极关怀。5小说以“快乐”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5 分)6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有什么含义?结尾“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请结合全文内容及你的人生体验,给这个女孩提些建议。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14、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以下简称非遗法 )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 年 6 月 1 日, 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 8 - / 24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
15、,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市、市、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 万元,有 10 个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
16、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第 9 版)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 9 - / 2
17、4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 19 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
18、、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2017 年 2 月 16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一显示, 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三则材料都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
19、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 10 - / 24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C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
20、,如“网红” “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
21、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 11 - / 24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