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辽宁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教师开设“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专题活动,指出在诸多修辞手法中不直接说出事物本身,而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称为借代。借代的本体与借代的事物对象之间的特征具有相关性。教师举出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请学生选出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符合要求的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答案】B2、外国文学名著阅读
2、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下列总结正确的是()。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答案】C3、在学习了戏剧单元后,有许多学生对悲剧剧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悲剧剧作的认识,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悲剧。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莫里哀伪君子B.关汉卿窦娥冤C.纪君祥赵氏孤儿D.莎士比亚麦克白【答案】A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
3、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答案】D5、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下议论文。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A.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B.季羡林希望在你们身上C.陶行知创造宣言D.严文井永久的生命【答案】D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
4、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B7、教师在教学完逍遥游后,引导学生对“其”的代词用法进行归纳分类,下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未有知其修者【答案】B8、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这三项作业共同体现了读、写、说的有机结合B.这
5、三道题的设计难度相当C.这三道题都旨在人物描写的学习和应用D.这三道题都与文章的内容没有关系【答案】A9、在“经典广告语”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典故的广告语。下列学生搜集的广告语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A.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B.世外桃源怡园寻,安居乐业好家园C.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D.美味引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答案】D10、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
6、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11、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答案】C12、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以下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
7、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13、某教师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对其中重要知识点进行了以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B.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C.
8、语文课程应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案】A14、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出故事梗概,对情节作适当概括。荆轲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D.第四题意在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答案】B15、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便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
9、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学生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夸张)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双关)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拟人、比喻)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借代)【答案】A16、以下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
10、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17、阅读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B.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大课堂容量C.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使五官官能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D.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答案】D18、某教师选择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A.小说与戏剧B.文化论著研读C.新闻与传记D.诗歌与散文【答案】C19、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向教师请教“投笔从戎”“围魏救
11、赵”“指鹿为马”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教师回答正确的是()。A.班超孙武赵括B.班超孙膑赵高C.班固孙膑赵高D.班固孙武赵括【答案】B20、为了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教师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课前播放,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情境氛围B.用视频观赏代替文本阅读,增加学生兴趣C.课后播放,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愿望D.与课文作对比,分析原作与影视作品的差异【答案】B21、教学劝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及初步分析的能力;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A.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
12、一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C.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B22、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答案】A23、教师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讲到“负荆请罪”的来源,并让学生收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A.卧薪尝胆B.曲高和寡C.物换星移D.夜郎自大
13、【答案】C24、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25、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
14、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B.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C.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D.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联系【答案】D26、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
15、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下列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27、阅渎一位教师对课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分析,按要求答题。A.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B.该教师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C.该教师准确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难点D.该教师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答案】D28、名
16、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29、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进行他的教学设计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能使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B.阅读是学生对诗歌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复杂心智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阅读能力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居基础位置,提倡多种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等。但学生试读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使朗读没有针对性。D.留给学生自由朗读时
17、间,能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答案】C30、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D31、学生在读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想到梅花在古诗词中常代表高洁傲岸、不同流俗的美好品格,并搜集了一些示例。下列正确的是()。A.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C.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林逋山园小梅)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答案】
18、C32、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示例不合适的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答案】C33、写作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仍存在问题,习作中常常出现病句。为引起学生对习作语病问题的重视,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举出以下病句例子让学生进行修改,以下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A.病句:红楼梦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以贾宝玉、林
19、黛玉、薛宝钗为首的诸多人物的生动事迹。修改意见:原句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B.病句:在 80 多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修改意见:原句用词不当,应将“战斗”改为“战争”。C.病句:猫儿娇憨的姿态,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修改意见:原句成分赘余,应去掉“地笑起来”。D.病句:老师睁大眼睛盯住小陈,他被他的奇怪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修改意见:原句句式杂糅,应将“被”改为“对”。【答案】D34、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参考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B.课堂教学的高潮要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形成C.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与节奏感可使课堂富有和谐
20、的音乐美D.有趣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C35、教师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并领略杭州的美景。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诗词当中的杭州”专题活动。下列学生找到的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描写杭州的示例诗句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B.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C.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D.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答案】D36、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别里科夫撰写墓志铭。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1、)。A.有利于学生掌握“铭”这种文体的写作B.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C.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D.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字表达功力【答案】A37、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D38、学习离骚时,
22、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九辩九思和九歌,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加强经典文章或段落的记诵,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感情B.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以上几篇文章都被收录于楚辞,有助于学生对“楚辞体”的学习和把握D.抓住写人和记事的不同方式,提高鉴赏能力【答案】C39、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使动用法,特举出以下示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是()。A.衣锦还乡B.既来之,则安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B40、(2019 年真题)某女,52 岁,患慢性支气管炎 10 年,受寒后引发咳嗽,经久不愈,
23、痰少而黄,无发热,口不渴。宜选用的成药是()A.二母宁嗽丸B.强力枇杷露C.通宣理肺丸D.川贝止咳露E.止嗽定喘口服液【答案】B41、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答案】C42、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
24、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D.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答案】B43、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答案】B44、
25、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45、学习鸿门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大王来何操?”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同类用法的是()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微斯人,吾谁与归?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A46、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押题 练习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