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辽宁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络合滴定法用 EDTA 测定 pb2+时,要求 pH 为 5 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缓冲体系。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答案】B2、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
2、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答案】B3、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C4、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答案】B5、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联系一预测策略B.练习反馈策略C.可视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答案】D6、课堂上,老师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化学知识后会给出配套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A7、化学教材不包括()。A.化学教科书B.电子教
4、材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D.音像教材【答案】C8、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的功效。绿茶中的单宁酸的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26 个氢原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46 个氧原子组成【答案】B9、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A.B.C.D.【答案】B10、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 KMnO4 酸性溶
5、液褪色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D.1-氯丙烷与 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 NaOH 的水溶液加热反应【答案】C11、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答案】D12、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
6、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答案】B13、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B1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A.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B.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C.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7、D.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答案】A15、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 HX(X 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答案】D1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r(Y2-)r(Z2+)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 的气态
8、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弱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强【答案】D1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A18、在中学阶段,下列反
9、应能一步实现的是()。A.Al2O3Al(OH)3B.NaNO3NaClC.MgOMgCl2D.CaCO3Na2CO3【答案】C19、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D20、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C21、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了解探究硫酸强氧化性的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
10、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案】C22、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氨基丙酸与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 2 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答案】A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11、: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答案】A24、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D25、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B26、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答案】A27、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
12、化学 2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28、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D29、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A30、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A.识别B.认同C.发展D.模仿操作【答案】D31、“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
13、上都对【答案】D32、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压缩使容器体积变小D.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3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B34、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
1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A35、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B36、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A37、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D38、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
15、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化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观察法B.练习实践法C.讨论谈话法D.引导探究法【答案】D39、“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答案】A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B41、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A.观
16、察法B.文献法C.讨论法D.调查法【答案】D42、今年 4-5 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 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答案】A4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
17、D.表现程度【答案】D44、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答案】D45、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的化学教学原则。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答案】C46、X、Y、Z、M 四种金属,已知 X 可以从 Y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Y:X 和 Z 组成原电池时,Z 为正极;Y 和 Z 两种
18、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被电解时阴极只能得到 Y单质:M 离子的氧化性强于 Y 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MB.XYZMC.MZXYD.XZMY【答案】A4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C48、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问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做出该生已有进步
19、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答案】D49、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D5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A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就是要
20、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哪些?(2)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什么?【答案】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答案】(1)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通
21、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2)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库特瓦从“海藻汁盐”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硫酸盐等时,加入浓硫酸这一强氧化性的试剂,从而发现了新元素的化学史,让学生思考,如果库特瓦当时加人的是稀硫酸,还能不能发现新元素为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稀硫酸不具
22、有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三、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教学活动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布条是否褪色:教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条褪色。【教学活动 3】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学生猜测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
23、题:(1)对比三个教学活动,评价各自的优缺点。(6分)(2)根据案例概括出化学学习任务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关系(3 分),并说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5 分)。(3)在教学活动 3 中,你认为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些猜想的真伪?(6 分)【答案】(1)【教学活动 1】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均用相同方式对待,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4、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 2】主要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优点: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缺点:演示实验后直接呈现结论的做法,把演示单纯变成教师演示,忽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教学活动 3】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精选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