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辽宁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能力每日一练试卷 B B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教师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后,请学生列举其他描写父亲的文章进行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史铁生秋天的怀念B.刘绍棠蒲柳人家C.彭荆风驿路梨花D.李森祥台阶【答案】D2、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C.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
2、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答案】C3、在以“叙事的艺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叙述顺序。下列作品采用了插叙的是()。A.海明威老人与海B.欧亨利麦琪的礼物C.张之路羚羊木雕D.李星华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C4、教学劝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及初步分析的能力;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A.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C.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B5、
3、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B6、某必修教材编排有借景抒怀诗专题“景中观情”。按照该教材专题单元的要求,下列诗词作品不属于该专题单元的一项是()。A.杜甫秋兴八首其一B.于谦石灰吟C.高适别董大D.柳永雨霖铃【答案】B7、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漂流”
4、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B.茅盾“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C.巴尔扎克“喜剧”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D.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美丽的夫人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答案】A8、阅读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课余时间搜集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资料。A.搜集、展示与交流环节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其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B.展示交流阶段是体验获得新知、克服困难及品味快乐的过程,学生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C.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的过
5、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搜集材料的展示和分享环节中占据主导地位D.展示交流阶段过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作用,对此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作用和收获进行总结与评价【答案】C9、执教再别康桥,小结时教师深情地说:“轻快、飘逸、清新,这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再别康桥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然后话锋一转讲 起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故事,“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偶然,你记得也好,最好忘掉,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他虽然生命不长,但是 今天我们和他诗歌的交汇,这展现的光亮,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当中。”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教师小结时的深情和语言艺术,为诗歌意境的升华
6、锦上添花B.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津津有味的思考期待下节语文课C.归纳完诗歌特点,以徐诗偶然作结,引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D.一段好的结语就如一堂课的“凤尾”,使教学过程在唯美中落幕【答案】B10、在中国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行归类。下列学生整理的诗句中,所含有的意象与其他三项诗句中所含意象不属于同一种意象的是()。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B.夜人翠烟啼,画寻芳树飞(范仲淹越上闻子规)C.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答案】D11、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
7、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D.片段一中,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答案】D12、下列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学习任务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本书
8、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B.“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 1 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C.“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D.“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为 2 学分,18 课时。建议设置 34 个专题,每个专题 912 课时【答案】D13、老师在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判断句,特地找出以下句子进行拓展,下面选项中的句式
9、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D.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B14、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不同的想法B.高中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学重点C.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D.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答案】B15、阅读下面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按照要求答题。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B.语文教师
10、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答案】C16、阅读某教师我爱这土地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习并演唱红歌的任务脱离了语文学科教学B.学习并演唱红歌的任务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C.学习并演唱红歌的任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D.用红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的体现【答案】A17、某教师学习
11、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对其中重要知识点进行了以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B.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C.语文课程应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案】A18、阅读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者通过气势磅礴的录像展示后生们的阳刚之美.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
12、受。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并调动学生的昂扬情绪.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B.用填形容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精神的设计虽然很巧妙.但是不能放在初读环节.而应该放在总结环节C.激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信.也对学生起到了提醒与示范的作用D.安塞腰鼓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教师从这一实际出发.使朗读教学贯穿教学始终【答案】B19、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
13、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习议论文的写作B.教师可根据学情,在一个学期内统筹安排这四个栏目的教学C.教师不需要按照这四个栏目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师、学生情况随机安排D.对于每个栏目后面的练习题,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答案】C20、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A.甲同学:第(1)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拟成了一对情侣B.乙同学: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C.丙同学:第(3)句将隆隆的雷声比作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丁同学:第(4)句连续用三个“烧毁”
14、是强调的修辞手法【答案】D21、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22、在教学完高中语文课
15、文氓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氓的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诗经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C.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扩大对诗经不同主题篇章的理解D.引导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答案】B23、某版教科书课文滕王阁序后设有一道课后练习题:,A.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把握文章中心B.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序”这种文体的文体知识C.旨在引导学生抒发己见,拓展思路D.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序”这种文体写作【答案】A24、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
16、相同用法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C25、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渎,以下不合适的是()。A.李白月下独酌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王维使至塞上D.王绩野望【答案】A26、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燕王拜送于庭”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答案】B2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
17、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答案】B28、下列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群是()A.学术论著专题研讨B.当代文化参与C.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D.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答案】B29、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诗句不合适的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
18、子词)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答案】C30、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A31、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B.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C.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
19、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D.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答案】C32、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答案】C33、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体会作者情
20、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B34、下面是教师在教完故都的秋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A.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在散文的教学中是可以的。C.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与学生互动即可D.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答案】A35、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答案】B36、在学到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有同
21、学问,为什么是孔雀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呢?对此,下列教师的评价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是()A.我国的东南经济发达,到那里后有钱可挣B.古诗有云“西北有高楼”,飞不过去,并且“西北”给人以荒凉之感,“东南”则被寄以美好和希望C.因为该诗抄袭前人的诗句,前人的诗句中用的多为“东南”D.这个问题问得好,课下不妨上网查找一下【答案】B37、在学习完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中外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下列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分析不恰当的是()。A.作业布置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后作业,而是培养学生搜集同类文章的能力B.留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听、
22、说、读、写四个角度出发,题干中这一作业主要从读文章这个角度出发C.更多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也能更好地学习D.课下应给学生布置固定的篇目去读,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答案】D38、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将教学重点之一设置为“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对于这一做法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度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性B.合理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C.这一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政治背景不熟悉的特点D.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演讲的深远意义【答案】A39、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
23、革命先驱者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答案】B40、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41、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
24、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答案】C42、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C43、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讲授必修
25、(3)老人与海的课后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答案】D44、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B.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C.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D.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答案】C4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在他人的故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每日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