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2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黄利春2006200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教师:黄利春黄利春黄利春黄利春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n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n第二章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n第三章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n第四章第四章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n第五章第
2、五章 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n第六章第六章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n第七章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n第八章第八章 资源与发展资源与发展 n第九章第九章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 n第十章第十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n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n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 n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n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护和管
3、理 n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n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
4、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可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又密不可分关系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又密不可分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种因素综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
5、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1、从资源稀缺到资源枯竭:对经济学的对象和主、从资源稀缺到资源枯竭:对经济学的对象和主旨认识的深化旨认识的深化2、从物质财富到综合财富: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从物质财富到综合财富: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观的发展观的发展3、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脚:对经济人假设和
6、、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脚:对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挑战市场机制作用的挑战4、从持续增长到稳态经济: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从持续增长到稳态经济: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的更新的更新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学发展展阶段段关于关于经济学性学性质和和研究研究对象的象的观念念所所处时代的生代的生产方式及方式及自然与人自然与人类发展之展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人人类面面临的的基本基本经济问题古典古典经济学及其以学及其以前的前的经济学学经济学是学是经国救世、国救世、探求致富之路的科探求致富之路的科学。学。人人类处于于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代,主要的社
7、会生的社会生产活活动(农业)主要)主要依依赖于再生性于再生性资源,而且人口源,而且人口规模所造成的模所造成的资源源压力力总体上体上并不明并不明显,资源源约束束问题还没没有完全浮出水面。有完全浮出水面。在在资源无源无约束状束状态下如何致富。下如何致富。现代代经济学学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学是研究利用稀缺稀缺资源源满足各种足各种需求、需求、谋取最大福取最大福利的学利的学问。人人类的社会的社会经济活活动所依所依赖的的资源由可再生源由可再生资源向不可再生源向不可再生资源源转变,而且急,而且急剧膨膨胀的人的人口口规模模对再生性再生性资源和不可再源和不可再生性生性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力。有限的有
8、限的资源与无限源与无限的人的人类欲望之欲望之间的的矛盾矛盾可持可持续发展展观经济学是一学是一门研究研究人人类整体福利最大整体福利最大化的科学。化的科学。以大机器生以大机器生产为基基础、非再生、非再生性性资源作源作为主要主要资源来源,人源来源,人类与自然与自然资源之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人人类越来越依越来越依赖于于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资源与源与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资源枯源枯竭的可能性越来越竭的可能性越来越临近之近之间的矛盾。的矛盾。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四种资本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四种资本
9、自然资本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本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的价值;生产资本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生产资本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对人力进行投资的教育、医疗等形成的资本价值;人力资本对人力进行投资的教育、医疗等形成的资本价值;社会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社会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这种新方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这种新方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财富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把人造的资产为财富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把人造的资产作为确定财富的主要标志。作为确定财富的主要标志。
10、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稳态经济的主要特征稳态经济的主要特征(1)持衡的人口数量;)持衡的人口数量;(2)持衡的人造资本;)持衡的人造资本;(3)人口与人造资本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口与人造资本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4)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能量流能量流通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通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
11、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1、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2、学科性质: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学科性质: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学科特征、学科特征1)系统性)系统性2)复合性)复合性3)协调性)协调性4)战略性)战略性5)可持续性)可持续性12人口、资
12、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2、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方法3、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章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三、可持续
13、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1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和谐和谐”与与“中道中道”思想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观念绿色意识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互动共济的人伦观1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
14、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斯密提出的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李嘉图的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资源相对稀缺论”穆勒的穆勒的“静态经济论静态经济论”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1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料与人口关系论、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料与人口关系论历史原理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人口与生活资料
15、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1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以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以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
16、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1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其他学者关于人
17、类发展问题的研究其他学者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发表的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发表的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1923年)年)发表的只有站票吗?(发表的只有站票吗?(1928年);年);皮尔逊和哈勃出版的世界的饥饿(皮尔逊和哈勃出版的世界的饥饿(1945年);年);威廉威廉福格特在其生存之路中提出的福格特在其生存之路中提出的“人口压力人口压力”论、论、“资源耗竭资源耗竭”论、赫茨勒和艾利奇提出的论、赫茨勒和艾利奇提出的“人口爆人口爆炸炸”论等(二战后)。论等(二战后)。L.Karson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出版的寂静的春天(1967年)年)G.Taylor的世界末日(的世界末日(1970)E.Goldsmit
18、h的生存蓝图(的生存蓝图(1972)B.Ward主编的只有一个地球(主编的只有一个地球(1972)1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2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1、人口、人口2、资源、资源3、环境、环境2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五、可持续发展思
19、想的形成过程1972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会议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同的未来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四、可持续发展的
20、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2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定义、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害的发展。2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原则、原则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污染排放原则污染排放原则非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非再生性资源使
21、用原则2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制度与可持续发展2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体系、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体系2、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调控人口数
22、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3、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建立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建立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6、提倡国际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提倡国际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2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1)金融政策)金融政策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3)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4)产业政策)产业政策5)污染许可证制度和交易政策)污染许可证制度和交易政策28人口、资源与
23、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1、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3、评价与展望、评价与展望2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1)绿色)绿色GNP2)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CSD和和FISD体系体系3)SCOPE和和UNEP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持
24、续发展指标体系5)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6)西雅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西雅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评价与展望、评价与展望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将随着人们对可持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将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含的人事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提高续发展理论内含的人事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和完善。其次,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仍然将其次,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仍然将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不可偏废的两大途径。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不可
25、偏废的两大途径。再次,国家层次和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体再次,国家层次和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体系框架和具体指标设置上,既应该又相容行性,又应系框架和具体指标设置上,既应该又相容行性,又应该各具特点,不可混为一谈。该各具特点,不可混为一谈。3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第四章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