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八章氨基酸代谢.ppt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八章氨基酸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八章氨基酸代谢.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一.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指在酶的作用下 蛋白质中的肽键被水解断裂而生成短肽乃 至氨基酸的过程。无论动物、植物、微生物,也无论是机体内产生的或从体外吸收的蛋白质,均需均需降解成氨基酸后降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代谢才能进行进一步的代谢:(1)氨基酸的分解;(2)蛋白的合成。二.蛋白水解酶 蛋白水解酶是专门催化水解肽键的酶。主要分成如下几类:1 肽链内切酶 专门催化水解肽链中特定的肽键的酶。胰蛋白酶:专一水解由赖氨酸、精氨酸的-COOH参与形成的肽键。当参与形成此肽键的另外一个氨基酸为脯氨酸时则无效;胃蛋白酶:水解色
2、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的-COOH参与形成的肽键。要求参与形成此肽键的另外一个氨基酸为疏水氨基酸。2 肽链外切酶 (1)羧肽酶 该酶作用于蛋白质多肽链的游离羧基端的肽键,使肽键断裂而得到单个游离氨基酸。(2)氨肽酶 该酶作用于蛋白质多肽链的游离氨基端的肽键,使肽键断裂而得到单个游离氨基酸。3 二肽酶 该酶作用于蛋白质多肽链被酶水解时产生的二肽。三蛋白质在细胞内外的酶解途径(参考)(一)外源蛋白的消化与吸收(一)外源蛋白的消化与吸收 外源蛋白外源蛋白胃(胃酸)胃(胃酸)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小肽小肽 小肠小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羧肽酶肽酶、氨肽酶氨肽酶 氨基酸
3、氨基酸 血液。血液。(二)组织蛋白质的胞内降解(二)组织蛋白质的胞内降解 1.1.溶酶体组织蛋白酶降解途径溶酶体组织蛋白酶降解途径 溶酶体,单层膜,多种酸性水解酶类。溶酶体,单层膜,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含:蛋白酶、核酸酶、脂肪酶等。含:蛋白酶、核酸酶、脂肪酶等。2.2.依赖于依赖于ATPATP的泛素降解途径的泛素降解途径 泛素,泛素,7676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泛素,在泛素,在ATPATP存在下,于需降解的蛋存在下,于需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泛素白质共价结合(泛素C C端甘氨酸的羧基端甘氨酸的羧基于目标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于目标蛋白质中
4、赖氨酸的-氨基酸形成氨基酸形成异肽键)。再由蛋白酶体降解。异肽键)。再由蛋白酶体降解。第二节 氨基酸代谢的共同途径 天然氨基酸都含有-NH2和-COOH,故各种氨基酸都有其共同的代谢途径。一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这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脱去氨基而生成-酮酸、释放出游离氨的过程。(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这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脱氢而生成-酮酸、释放出游离氨的过程。其反应通式如下:R-CH-COOH+1/2O2R-C-COOH+NH3 NH2 O 1.此反应共分为两个步骤 (1)氨基酸被酶催化脱氢而生成-亚氨基酸;(2)-亚氨基酸遇水自发水解生成-酮酸和氨。这第二步加水脱氨不需要酶的
5、作用。2.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脱氨基作用有关的酶(1)L-氨基酸氧化酶 其辅基为FAD或FMN;在体内分布不广;正常生理条件下活力不高(其最适pH为10)。(2)D-氨基酸氧化酶 其辅基为FAD;在体内分布广;正常生理条件下活力高。但体内但体内D-氨基酸不多氨基酸不多。显然,这两种酶难以在体内催化氨基酸发生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过程中单独发挥重要作用。L-氨基酸氧化酶和D-氨基酸氧化酶都属于需氧脱氢酶 其共同的作用机制:这些酶将从氨基酸上夺得的氢传给FAD或FMN而得到FADH2或FMNH2,再由FADH2或FMNH2将所携带的氢直接传给O2而生成H2 O2,而H2 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2
6、O和O2。在这里,FADH2或或FMNH2并并没有将所没有将所携带的氢直接经呼吸链传给携带的氢直接经呼吸链传给O2而生成而生成H2O。(3)L-谷氨酸脱氢酶 在体内分布广,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内及胞浆中均有此酶,正常生理条件下活力高,催化以下反应:L-谷氨酸+NAD+(NADP+)+H2O -酮戊二酸+NADH(NADPH)+H+NH3 这种酶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中都存在,在肝脏、肾脏中的活力很强,在肝脏、肾脏中的活力很强,其最适其最适pH在在中性附近中性附近。它不能催化其它氨基酸氧化脱氨基它不能催化其它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这种酶是别构酶,ATP、GTP、NADH是其别构抑制剂,而ADP、GDP
7、、某些氨基酸是其别构激活剂。从反应的平衡常数来看,此反应趋向于合成,但是当NH3在体内被迅速处理时,则反应趋向于脱氨基。一般认为,一般认为,NAD+是脱氨基过程的辅酶是脱氨基过程的辅酶,而而NADP+则是氨基化过程的辅酶则是氨基化过程的辅酶。(二)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一种-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其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的酮基位置上,使-酮酸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而该氨基酸自身则转变为相应的-酮酸。这种作用就是转氨基作用,起催化作用的酶叫转氨酶(即氨基转移酶)。转氨酶-氨基酸+-酮酸 -氨基酸(新)+-酮酸(新)主要的一些参与氨基转移的-酮酸及其参与转氨作用后生成的氨基酸-酮戊二酸谷氨酸
8、,最重要;草酰乙酸天冬氨酸,次之;丙酮酸丙氨酸。这里,-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丙酮酸恰好是糖代谢中重要的中间产物。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在这里可以彼此联系起来。1大多数氨基酸以-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 2.实验证明,除赖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外(也有学者认为还应当包括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其余其余-氨基酸均参加转氨基酸均参加转氨作用氨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为主。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经发现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经发现的转氨酶至少有的转氨酶至少有5050种
9、以上。种以上。用含用含1515N N的氨基酸所做的实验证明,除甘氨酸、的氨基酸所做的实验证明,除甘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外,其余的赖氨酸和苏氨酸外,其余的-氨基酸都可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参加转氨基作用,其中以其中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最重要,前最重要,前者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者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各种转氨酶的专一性较差 各种转氨酶仅对其中某一种氨基酸的催化活性高些,常以这种氨基酸来命名。例如,谷草转氨酶也叫天冬氨酸酶,催化如下反应:L-天冬氨酸+-酮戊二酸 草
10、酰乙酸+谷氨酸3.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转氨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内,血清中其活力很低,血清中其活力很低 谷草转氨酶活力主要以心脏中的最大,其次是肝脏中的,而谷丙转氨酶则以肝脏中的活力最大。当肝脏细胞损伤时,当肝脏细胞损伤时,转氨酶入血液,使转氨酶入血液,使血液中的酶活力上升。血液中的酶活力上升。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活力有助于疾病疹断。4.转氨酶的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 也有学者提出转氨酶的辅酶应包括磷也有学者提出转氨酶的辅酶应包括磷酸吡哆胺酸吡哆胺,因为磷酸吡哆醛接受-NH2后变为磷酸吡哆胺,然后再将-NH2转给-酮酸。转氨基作用的意义,在于它既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开始,也是合成非必
11、需氨基酸的重要步骤。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即磷酸吡哆醛,它是维生素即磷酸吡哆醛,它是维生素B B6 6的磷酸酯。的磷酸酯。磷酸吡哆醛传递氨基的机理是它能够接受磷酸吡哆醛传递氨基的机理是它能够接受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而变成磷酸吡哆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而变成磷酸吡哆胺,同时氨基酸变成同时氨基酸变成-酮酸。酮酸。磷酸吡哆胺再将其氨基转移给另一分子磷酸吡哆胺再将其氨基转移给另一分子-酮酸生成另一种氨基酸,本身又变成磷酸酮酸生成另一种氨基酸,本身又变成磷酸吡哆醛,由此认为转氨酶的辅酶磷酸吡哆吡哆醛,由此认为转氨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的分解及合成过程中
12、一种氨基醛是氨基酸的分解及合成过程中一种氨基的传递体的传递体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指将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与脱氨基作用相联系而使-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以生成-酮酸和NH3的作用。1 与L-谷氨酸脱氢酶相联系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这里,先经转氨基作用使-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酮戊二酸的酮基位置上得到L-谷氨酸,再由L-谷氨酸脱氢酶将之氧化脱氨基。这是一种将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起来最终脱去氨基酸上的氨基的作用。这种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可逆的过程,主要在肝脏、肾脏等组织中进行,它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2.与腺嘌呤核苷酸循环相联系的联合脱氨基作用(1)天冬氨酸+IMP+GTP 腺苷酸代琥珀
13、酸合成酶AMPS+GDP+Pi 其中,IMP即次黄苷一磷酸(即次黄苷酸);AMPS即腺苷酸代琥珀酸。(2)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AMPSAMP(腺苷酸)+延胡索酸(3)AMP(腺苷酸)+H2O 腺苷酸脱氨酶 IMP+NH3(4)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经三羧酸循环转变为草酰乙酸;谷草转氨酶(5)草酰乙酸+谷氨酸 天冬氨酸+-酮戊二酸 通过这种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可以先由转氨基作用将其氨基转到草酰乙酸上以生成天冬氨酸,然后天冬氨酸与次黄苷酸反应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进而由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产生腺苷酸,而腺苷酸被酶水解脱氨并生成次黄苷酸。这种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中。也有
14、学者提出在脑中有50%的氨经此循环产生。(四(四)非氧化的脱氨基作用非氧化的脱氨基作用(参考)(参考)非非氧氧化化脱脱氨氨基基作作用用大大多多在在微微生生物物中中进进行,其方式有以下几种。行,其方式有以下几种。二 脱羧基作用(一)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指在氨基酸脱羧酶催化下,-氨基酸脱去羧基而产生CO2和伯胺的过程。氨基酸脱羧酶R-CH-COOHR-CH2-NH2+CO2 NH2 除组氨酸脱羧酶外,除组氨酸脱羧酶外,其余的氨基酸脱羧其余的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酶的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氨基酸脱羧酶专一性很强,一般讲,氨基酸脱羧酶专一性很强,一般讲,一种一种氨基酸脱羧酶只作用于一种氨基酸氨基
15、酸脱羧酶只作用于一种氨基酸。(二)氨基酸脱羧作用的生理意义 氨基酸脱羧作用非氨基酸分解代谢主要途径,但是正常代谢途径之一。1、其产物胺类中有的可组成某些维生素激素。例如,天冬氨酸-丙氨酸+CO2,而-丙氨酸是泛酸的组成成分。酪氨酸酪胺+CO2,而酪胺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的前体。2、有的胺类则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谷氨酸-氨基丁酸+CO2,而-氨基丁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有抑制作用。组氨酸组胺+CO2,而组胺使血管舒张,血压降低,但是酪胺则使血压升高。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一般有毒性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一般有毒性 量大时会引起神经或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量大时会引起神经或心血管等系统的
16、功能紊乱紊乱。体内有胺氧化酶起作用使得胺类氧化为醛,继而氧化成脂肪酸,再分解成CO2和水。其反应式如下:RCH2NH2+O2+H2O RCHO+H2O2+NH3 RCHO+1/2O2 RCOOH参考参考氨基酸的氨基酸的羟化脱羧基作用羟化脱羧基作用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可发生羟化作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可发生羟化作用而生成用而生成3 3,4-4-二羟苯丙氨酸,简称多巴二羟苯丙氨酸,简称多巴(dopadopa),后者可进一步脱羧生成),后者可进一步脱羧生成3 3,4-4-二二羟苯乙胺,简称多巴胺羟苯乙胺,简称多巴胺(dopamine(dopamine)。)。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酶。多巴进一步氧
17、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酶。多巴进一步氧化后形成聚合物黑素(化后形成聚合物黑素(melaninmelanin)。)。马铃薯、苹果和梨等切开后变黑,就是马铃薯、苹果和梨等切开后变黑,就是由于形成了黑素之故。由于形成了黑素之故。在人体的表皮基底层及毛囊中有成黑素在人体的表皮基底层及毛囊中有成黑素细胞,可将酪氨酸转变为黑素,使皮肤细胞,可将酪氨酸转变为黑素,使皮肤及毛发呈黑色。及毛发呈黑色。在植物体内,由多巴和多巴胺可形成生在植物体内,由多巴和多巴胺可形成生物碱。物碱。第三节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路 氨基酸脱羧后产生的CO2经肺排出,产生的胺类则有其生理作用或随尿排出。氨基酸脱氨后产生NH3和-酮酸,这些产
18、物则按以下途径分别进行代谢变化。一 氨的代谢转变 在机体内,氨是有毒物质,尤其是高等动物的脑对之很敏感。氨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代谢紊乱。(一)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循环又叫尿素循环或尿素生成,在肝中进行。其反应历程如下。1、氨甲酰磷酸的合成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O2+NH3+2ATP H2N-CO-PO3H2(氨甲酰磷酸)+2ADP+Pi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存在于线粒体内,氨甲酰磷酸是一种高能化合物。CO2来源于糖代谢;NH3来源于谷氨酸的氧化脱氨,而这在谷氨酸由细胞液运入线粒体后进行。这个酶可以利用联合脱氨基过程中产生的游离氨。N-乙酰谷氨酸(AGA)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生物化学 教学 课件 第八 氨基酸 代谢

限制150内